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责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末,全球发生了多起因产品质量导致人畜伤亡、环境污染的大案,而这些案件仅仅是企业不良经营行为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一小部分,财务欺诈、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欺行霸市、劳丁歧视、偷税漏税等种类繁多的丑恶现象在全世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对于解决相关问题是一个治本良方,而西方在这方面的实践领先于我国,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借鉴推广。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之外对各利益相关者所负的责任。旨在改善社会公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立法对于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美国是较早颁布法律、法令、条例等强制性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的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有48个州通过了法案“明确支持注册公司可不通过特别的章程条款来资助慈善事业。”20世纪80年代后,为减少恶意收购浪潮对公司相关者利益的侵害,美国29个州相继修改了公司法,要求经理人员对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股东负责,从而给予经理拒绝恶意收购的法律依据。1990年美国政府编制的《美国工商界的伦理政策与规程》中制订了一些与“决策伦理”密切相关的“检测项目”。1991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判决指南》允许法官按照一企业所采取的社会责任方面的道德措施状况,酌情减少对其经理人员的罚款和监禁时间。本世纪初,安然等公司丑闻事件后,美国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严肃公司道德准则的法案,加大了对忽视社会责任、侵害相关者利益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在美国影响下,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也在各自的立法中确立了倾向于就业、工资、工作条件等劳动问题的企业社会责任。
国际方面,1999年OECD公布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也明确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集体力量的结果,体现各类资源所作出的贡献,包括投资者、雇员、债权人和供应商。”2004版的《OECD公司治理准则》大大扩展了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范围和重视程度。
企业界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日益重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约有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所提出的质疑。而现在,西方企业的社会责任已远超过慈善义举阶段,有专门的伦理官员、正式的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的项目设计、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与企业形象诉求,成为旨在塑造品牌形象的非价格竞争手段。财富杂志在对1000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95%的被调查者坚信在今后的几年中,他们将必须采用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行为以维持他们的竞争优势。1981年,由美国200家最大企业的领导人参加的企业圆桌会议在其“企业责任报告”中指出,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企业的长期生存有赖于其对社会的责任,而社会的福利又有赖于企业的盈利和责任心。2002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世界经济峰会上,36位CEO呼吁公司履行其社会责任,宣扬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核心业务与运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由传统企业向新的“社会责任企业”转变的企业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2003年,全球CEO世界经济论坛中关于“企业公民”的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第二是对人的责任,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等;第三是对环境的责任,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第四是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广义的贡献,如传播国际标准,解决贫困问题等。事实上,当很多企业努力将这些要求修改到企业宣言中的时候,领先的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运作的各个层次中去,按照优秀“企业公民”的标准打造长青基业了。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
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西方各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也逐渐展开。社会责任审计是评价与报告那些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涉及方面的企业成果及影响,旨在全面、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在美国,来自企业外部的对社会责任审计机构主要是投资基金组织和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前者审计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确保资金投向那些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次是为了敦促接受投资的企业遵守投资者的要求。后者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雇员等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更好地作出经济决定提供信息,同时也对公司起到监督作用。企业内部进行的社会责任审计目的是为了了解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数据来源一是公司内部各种文件、记录、各种审计数据和新闻报纸、商业期刊、公司报告等公共记录;二是对员工、经理、供应商、经销商、顾客、投资商、专家、新闻记者等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是企业对有关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活动绩效。这些问题可能随产业不同而体现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般都体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伦理的导向。1986年企业伦理中心在美国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财富500强企业的43%都在不同领域作过内部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所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工作中的平等机会(89%)、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定(81%)、参与当地社区建设(67%)、工作场所安全(65%)、产品和服务质量(57%)、环境保护(55%)、遵守国外的法律(50%)、产品和服务安全(44%)等。欧洲财经会计联合会在1987年发表的一个专门研究报告中建议,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应反映雇佣标准、工作条件、健康与安全、教育与培训、劳资关系、工资及福利、增值分配、环境影响、与外部集团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政府、行业和公众都要求公司遵守伦理经营的假设,将自身利益与顾客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协调统一起来,更使得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紧迫性日益加大。各种敦促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论证和呼吁时常见诸报刊的头条,公司声望调查、最佳公司排名等都显示出使用社会责任标准评价公司的趋势和迹象。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信息社会大大增强了舆论的监督力度,公众已经开始抵制那些不负社会责任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都希望挑选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对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增加的并不仅仅是成本,而是未来的收益。接受社会责任观念并成为自觉行动,使社会责任目标与利润目标协调,必将带来长期的回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业。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社会责任报告论文; 社会责任标准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商业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