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时期,教学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化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的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实验是随处可见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验和归纳总结,因此,实验中观察很重要。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足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观察能力只能在观察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实验前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明白如何观察,观察什么,使学生知道本次实验中观察的重点和日标,不至于分散观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观察时的盲目性,克服观察的随意性。如:我们在进行高二化学第五章《烃》,第二章(乙烯》教学时,涉及到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我们应告诉学生的观察步骤,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实验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心中有数,同时告诉学生在此实验:户要观察的内容:l、实验前观察:①实验装置:教师展示此实验装置,同时把以前学过的实验室制氢气的装置同时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个装置的区别,由此装置你想到了应该注意些什么?②观察所用药品的颜色,状态等。2、实验中观察,把反应条件,如何操作,有什么注意事项,反应的现象是什么?观察正常情况下反应的温度是多少?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生成物的色态等。3、实验后观察:收集到的产物色、态、味等,是否是我们所要的物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作好记录,然后对生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沦。这样经常地有日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形成细致、全面、耐心的良好观察习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研究、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们常说学生对知识理解记忆,就是说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大脑加工后,才能理解得更深入,掌握得更透彻,记得才更牢。
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是我们直观感觉到的,这还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得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才能使之变为有用的理性知识。比如我们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两套装置的异同。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思考,为什么可以用相似的装置来进行实验?通过分析,知道制氢气不用加热,而制乙烯要在1700C,利用温度汁来控制反应温度。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应为什么要控制反应温度在1700C,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行不行?为什么?反应中烧杯里的药品逐渐变黑,这又是为什么?结合浓硫酸的三大特征,学生不难分析出在乙醇中的巾于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浓硫酸能使之脱水,变成碳,变黑。再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学生不难得出碳元素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在进行性质实验时。我们所用到了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之褪色的是什么?是乙烯吗?还有没有别的物质也可以使它们褪色?学生通过对这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能使这两者褪色的物质这以前学生过没有?在本实验中足否可能出现?如何证明是乙烯还是二氧化硫使之褪色?在上述装置中应增加什么对杂质二氧化硫进行处理?经过上述分析,学生就会对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重要知识点了解并掌握,并形成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增强对知识的掌握。
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物质的外部属性及物质变化产生的各种现象时,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将观察列的现象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米,通过思维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因此,通过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如在讲授某些活泼金属下某些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时,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尝试性实验。①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②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有无红色铜析出?经过分析归纳.教师都可引导学生找出钠与硫酸铜反应的特点,进而得出结论:活泼的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足金属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并非直接和盐反应生成新盐新金属。这样,由实验现象通过思维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以上事例说明,以实验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重复上述过程,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据有关资料表明:人类记忆各种感觉系统所获信息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其听觉为20%,视觉为40%,而伴随听觉、视觉的亲自动手操作所获得的信息,记忆则可达80%以上,化学操作能力,属于动作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所构成,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合乎法则的随意行动。要掌握这种技能,一般得经历三个阶段:①在头脑中的操作表象和操作要领形成概念。②付诸实施。⑧由学会到熟练,从而形成技能。这种技能,只有靠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但要正确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各种仪器,还要说明这种操作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地进行规范操作。操作时教师还应该亲自指导学生,纠正不良的操作习惯,讲清不良操作的后果,这样做,对规范学生的操作能力有着特殊的效果。通过操作练习,一方面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渗透到实验技能形成的全过程之中,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用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行课本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验证性学生实验,都有不足之处。如:现象不明显、步骤繁多、装置复杂等。当做完实验后: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对所做的实验提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新能力。
论文作者:谭政坤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溶液论文; 现象论文; 装置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