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镇企业迈上新台阶:提高职工素质加强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_质量文化论文

江苏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之举——提高职工素质,加强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江苏论文,文化建设论文,之举论文,再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提高职工素质是新时期乡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

在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已有近亿万的农民走出了田埂走进了工厂,实现了职业的身分的重大转变,这是80年代至今中国农村最为引人注目的变迁事实。在90年代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中,企业要想形成规模经济,同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加快技术更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推动职工群体素质的提高已构成新发展阶段乡镇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内容。

1、乡镇企业职工素质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地位

当前,在塑造乡镇企业的文化优势中应高度重视对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最短缺的就是人才和技术。在分工趋势越来越专业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直接影响到当地企业发展后劲和发展方向,影响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当地人文素质的优势。

具体来说,职工素质在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首先,提高职工素质是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标志。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中也是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只是把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手段,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企业,非常讲究在职工的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上投资,以此作为提高效率、获取更多剩余价值、更多利润的必要手段。这种作法实质上把人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所谓培养人才,不过就是为了改进工具性能、提高使用效率而己。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发展和职工发展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人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有利于企业和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动力,企业能否提供一个适于人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便成为衡量一个当代企业或优或劣、或先进或落后的重要标志;进而人的素质提高自然成为当今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中心议题。

其次,提高职工素质是培育乡镇企业质量文化的基本动力。人既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又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既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又是质量文化的归结点,同时职工素质培养也必然贯穿于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当今社会,新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不断涌现,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企业要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不断地、适时地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现代教育理论发现,一个人在校学习的知识仅占他工作中所需知识的十分之一,其余90%的知识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所以对职工的培训是造就和不断开发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正因如此,已有不少现代企业或公司把原来的“人事部”更名为“人力资源部”,其目的在于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开发企业内的人才资源,这是现代经济成长的大势所趋。当前一些发展较成熟的乡镇企业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对职工素质的重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我们可以预见,建设当代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将拥有更好的基础和更强的推动力。

2、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基本构成

乡镇企业职工的素质是个内涵广泛的综合性概念,我们根据乡镇企业发展和对职工素质发展的主导要求,将乡镇企业职工的主要素质内涵归纳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政治思想品德。这是企业职工素质的核心要素。在乡镇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品德中包括了职工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对党的基本方针、路线的拥护;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事业的责任感,对同志的关心与协作精神;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和企业精神的弘扬;对各种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主人翁的积极参与意识;爱厂如家和对企业公共财产的珍惜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职工全面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是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导向系统的中心内容。

第二,文化技术素质。这是企业职工能否适应企业发展要求、能否扮演好自身的职业角色的重要内容,也是乡镇企业质量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包括每个职工的文化水平(程度)的高低以及文化结构是否同企业类型、产品生产要求相适应;二是技能素质,包括职工的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乡镇企业职工要适应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不具备独立完成本岗位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也无从谈起。在现代化进程中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还有个不断提高、更新的任务。面临着产品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提高、设备不断改造、竞争日趋势激烈的挑战,职工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即使原有文化程度较高、技术较熟练的工人也必须不断学习、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岗位业务技能。

第三,内在心理素质。这是乡镇企业职工身心发展的重要激励因素,也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好坏的重要内因。心理素质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反映了心理特质和心理特点,包括职工的价值观念、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等,当前的改革开放进程,对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的心理素质要求特别迫切,不仅要求他们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还要求他们具有承受改革的现代风险意识和加速企业发展所必须有的效率观念。以往人们较注重对身体素质,思想品德和文化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工的心理素质,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这便要求我们在下一阶段的乡镇企业发展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更加重视对企业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分析评估

1、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现状

乡镇企业职工阶层是当代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是80年代较发达地区农村中新崛起的阶层;一般而言,在农村各阶层中,乡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较高,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具有拥护改革开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增强集体意识的较高思想素质,也体现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高于农村其他群众成员。和城市工业相比,80年代崛起的乡镇企业更加直接地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乡镇企业职工特别是供销人员密切关注着外在市场的信息。这一切都带来他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视野的大开阔,这对原先较为封闭、带有小农习性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的大飞跃,是从农民变为工人的重要标志。现代乡镇企业职工不仅和企业发展目标相认同,而且能够较好地遵守企业规范,有较好的协作意识,以维持企业正常的经济运行。

在现实生活中,乡镇企业职工的主体意识已日益突出,他们感受到了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一体化关系,也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变革之中;他们对自我的全面发展也更为重视,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文化和技能学习已成为乡镇企业职工闲暇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观念的变革中,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是农民和现代企业职工心理素质分野的一个显著标志。传统农民只注重季节、年节、生日以及日出日落、天黑等等,至于几点几分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而进入乡镇企业后,这一切都变了。在这里,既有严密的分工,又有紧密的协作,几点几分上班是每个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很多乡镇企业中都设有“签到卡”,一人一张,上班时人们把卡片放入签到箱中,没有放进的就算迟到;这些厂甚至使用从日本进口的“电脑考勤钟”,人们把带磁性的卡片插入钟孔,就自动打印出时、分、秒,一点也不会出现差错。

从文化素质来看,目前在发达地区农村,进入乡镇企业的中青年职工基本上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少数有高中毕业文化或者有相当于高中的职业学校毕业水平。江苏苏南部分地区的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87%可以对口使用,进入乡镇企业;未经过专业培养进入乡镇企业的,都要经过岗位训练或练兵才能正式上岗。担负企业财务工作等专业职务的,每经过一段时间还要培训一次。这样,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比以往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现代化进程中,企业内部劳动力智力结构的变化是普遍性的社会需要,我国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职工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构成不少乡镇企业发展步履维艰的内在原因。尽管苏南地区是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但仍面临着迫切需要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严重问题。据江苏省乡镇企业局统计资料显示,1994年,在乡镇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有5.47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0.9%,平均每11个企业仅有一名大专生。而不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职工却有149万人,占职工人数的25%。这和现代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需要远不相适应。应该认识到,没有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没有全体职工一定的知识水准,即使有良好的技术装备,也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

80年代新崛起的乡镇企业阶层,由于其自身生产方式的变革,促使他们对社会变迁和现代组织都采取高度拥护和热心参与的姿态,他们重视生活的丰富充实,重视学科学、学文化、学管理,减少了对土地的依赖,而拓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增强了承受改革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这和发达国家农民的现代化取向是一致的。在江苏苏南地区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乡镇企业职工的生活方式具有多层面的现代化趋向。在较先进的地区,人们盖房不像以前那样“高、大、空”而要求大小适度,讲究内部装修,追求比较齐全的电气化设备。这一切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职工在工作性质、收入来源、心理素质以及生活方式上向城市人效仿。这批工人家族的新成员受“大锅饭”、“铁饭碗”的影响较少,具有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依靠力量。

2、乡镇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经验与不足

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关键要看对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方向、措施是否对头、力度是否到位,这已成为当前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的中心议题。苏南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先进地区,当地乡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也普遍较高,其原因在于他们已逐步积累起了一套提高职工素质、加快培养人才的建设现代企业职工队伍的成功经验。

首先是社区和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都已认识到人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素质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生产和企业质量文化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很多苏南乡镇企业在帮助职工解放思想、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上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创造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为人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作贡献的形式。这里既有直接的服务方式,即通过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直接推动生产和经济活动;也有间接的服务方式,如通过文艺活动和建设良好的厂风、厂容和厂纪,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增强职工团结,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干群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

其次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对职工教育的投入力度。苏南地区对职工的在业培训敢于投入、花大力气是远近闻名的,很多乡镇都以“科教兴镇”为基本方针,将培养人才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这里仅以“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无锡市华庄镇为例,近年来华庄镇的教育事业正在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向新的社区教育模式发展,1990年华庄镇社区教育委员会成立,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1991年又相继成立了村级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各学校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组,华庄中学试办了“职教班”,成教育中心开办了电视中专班,普教、职教、成教一体化”,“全社会齐参与,优化环境育新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三,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注重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和质量管理素质。多数苏南乡镇企业现今都已建立起了一整套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奖惩措施,从而不断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在加强质量教育、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一旦发现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按责任大小从厂长到车间主任到每个当事职工都要受到严肃处理。苏南乡镇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培养是和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以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结合进行的。他们信奉:科技是动力、信誉是财源、质量是保证,逐步淘汰的旧的设备技术、提高产品档次、不断开发新品、狠抓产品质量,促进产品销售,从而使乡镇企业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同时达到新的高度。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看到目前的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现状与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与国际规范接轨、实现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的转移,还有较大的差距。乡镇企业职工整体素质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特别是文化素质中对现代科学知识(如电脑、外语、公关技能等)的掌握还普遍缺乏,文化结构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多数职工关心集体但缺乏社会参与意识,不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改革参与不够。具体而言,当前乡镇企业职工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还是认识问题,有部分企业的少数领导由于受急功近利和短期利益观念的影响,对于乡镇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往往持不正确的看法。如在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些人感到投资于人的素质培养是种浪费,主张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规模、改进设备、更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和购进原材料等方面,而把人的培养、训练暂时搁在一边。还有些人感到职工教育、培训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而成效并不显著,是事倍功半。

其次,在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引下,一部分乡镇企业对职工培训缺乏总体规划、没有必需的经费预算,职工教育在企业运行中可有可无、时有时无,很不正常,不仅限制了青年职工自身的素质提高和技能进步,而且导致企业科技进步缺乏后劲。

第三,也有一些企业尽管对职工教育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其教育内容跟不上企业现代化的步伐,课程单一、内容陈旧、培训方法简单,不适应科技进步和职工素质综合提高的需要,因而收获甚微。

三、提高职工素质,推进乡镇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1、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三个战略原则

制定职工素质提高战略,是乡镇企业实现两个增长的重要前提,也是乡镇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确定职工素质培养战略之前,我们认为还需达成三项原则性的共识。

第一是要将职工素质教育纳入地区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教育现代化战略之中,增强对其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智力投资与乡镇企业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是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在因素的综合产物,职工素质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和投资,职工的成材和出成果也必将为本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一良性循环在乡镇企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早已得到引证,如下图所示:

在职工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现代人才管理观念,以智力投资为起点,通过人才的分配与使用,实现成果的创造与运用,从而促进生产,作出贡献,继而开始新的循环。这里还需明确一点,即要使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有机地环环相扣,而不应出现脱节现象。职工的水平和素质一旦有了提高,企业就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得到正常的、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职工队伍的建设工作才会收到成效,而且职工在正常的充分的发挥之中,还会引发出更大潜力、更高的积极性。

第二,乡镇企业职工教育不能满足现状,应提出和确立更高的建设目标,逐步实现企业职工教育的现代化,其中应包括职工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条件的现代化,等等。我们认为在苏南、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应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为指导思想,以亚洲“四小龙”为参照系,用10—15年的时间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一定劳动技能的现代型劳动者队伍。

第三,积极推进企业职工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立法工作。在国家和地方教育立法及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各乡镇企业不仅要坚持“依法治教”,还应根据需要制订实施细则和相应条例,使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和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要制定超前的职工培训事业发展规划,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职工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在职工教育战略中要抓住重点,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职工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在职工教育战略中要抓发展规划,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职工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在职工教育战略中要抓住重点,坚持实施,保证成效,从而为我国乡镇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2、乡镇企业职工素质教育战略的主导内涵

教育内容是乡镇企业职工素质提高战略的主体,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和当代乡镇企业职工的素质现状,以及建设乡镇企业质量文化的需要,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的主导教育内容和确立的战略重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品德和企业目标认同教育,这是企业职工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乡镇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单元,是培育农村“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要使每个乡镇企业职工的头脑里不仅装着生产方面的经济指标,更要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还要装着作风纪律、职业道德、文明守则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做到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这不仅会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也必将不断提高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在具体的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还应加强职工对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目标的认同教育,使所有职工的自我实现意图能和企业的最终目标相一致;通过培养建立起乡镇企业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责任感,使职工们自觉地按照企业共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来校正自己的一言一行,促使全体员工围绕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作“向心运动”,从而产生强大的职工队伍凝聚力,激发起乡镇企业职工成就动机和自主意识,养成较好的团结协作气氛和积极参与、保质保量的劳动意识。

第二,文化科技素质教育,这是企业职工素质提高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培养乡镇企业职工思维能力、聪明才智、高尚情操、优雅气质、行为举止的重要途径的前提,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企业职工文化科技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要想适应经济外向化发展和步上新的台阶,必须充实内力,有计划地大力提高乡镇企业各个层次职工的文化结构。各企业应制订并及时实施“科教兴企”的规划,积极引导职工好学上进、追求知识、尊重科学,通过企业职工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增强每个职工的影响职工的观念、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从而优化和美化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

第三,积极开展质量文化教育,确立和强化现代企业质量观,这是乡镇企业的现代性进步和企业职工素质综合提高的新战略、新标志。乡镇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归根到底在于企业职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和质量技术素质的提高,当前应对乡镇企业职工进行深入、广泛的质量文化教育,在全面企业范围内大力弘扬质量文化。正如日本的质量管理专家常说的:全面质量管理应该“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把质量文化教育看作是最有效的投资。在当前的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应及时确立起一系列的现代质量意识,如:“质量战略观”、“质量过程观”、“综合质量观”、“经济质量观”、“用户决定质量观”等等,以此来进行职工质量文化教育和指导乡镇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乡镇企业职工质量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还需包括:质量地位和重要性教育、质量意识塑造、质量法规教育、劳动纪律和质量责任教育、质量管理和与质量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教育以及与质量文化有关的其它科学知识教育。只有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质量文化教育,才能在乡镇企业中有效地进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有效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有效地促进乡镇企业的跨世纪大发展。

标签:;  ;  ;  ;  

江苏乡镇企业迈上新台阶:提高职工素质加强乡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_质量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