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之交东欧的反犹暴行与犹太人迁居美国的浪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世纪之交论文,暴行论文,美国论文,犹太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1880—1920年间,美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的冲击,大约共有2300万移民迁入,其中1700万人从纽约港登陆。在此期间,美国外来移民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西、北欧的移民逐渐减少,而来自东、南欧的移民日渐成为主体。1882年,共有648000名欧洲人跨越大西洋抵达美国,其中87%来自北欧和西欧,只有13%来自东欧和南欧。1896年,在美国的外来移民中,来自南欧和东欧的意大利人、犹太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伐克人、波黑人、匈牙利人、希腊人、葡萄牙人和塞尔维亚人等“新”移民的总数开始超过西、北欧移民;到1907年,他们占美国外来移民总数的80%以上。(注:参见Maxine Seller,To Seek America:A History of Ethnic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Englewood:Jorome S.Ozer Publishers,1977,p.105; Thomas Kessner,The Golden Door: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nt Mobility in New York C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pp.5,7。)
在此40年间,犹太人是美国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在数量上仅次于意大利移民(详见表1)。在此期间,大约有1/3以上的东欧犹太人迁出,其中90%前往美国,其规模远远超过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犹太移民及19世纪中期之后的德国犹太移民。
表1 1880—1919年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和东欧犹太移民的数量
项目
意大利移民东欧犹太移民
年份 (单位:人)(单位:人)
1880—1889 267660200000
1890—1899 603761300000
1900—1909 1930475
1500000[*]
1910—1919 1229916
缺
*为1900—1914年的数字。
资料来源: Stanley Lieberson,A Piece of the Pie:Black and White Immigrants Since 1880s,Berkeley: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80,p.20。
根据统计数据估算(在1899年以前犹太人未被美国移民局单列为一个统计单位), 1881—1914年间,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中,有75.7%来自俄国,他们主要来自俄国的犹太人“栅栏区”(Pale of Settlement)(注:即俄国政府圈定的犹太人集中定居地。) ——包括俄国西部的15个省和俄属波兰的10个省区;18.5%来自奥匈帝国统治的波兰地区的加利西亚(Galicia);3.9%来自罗马尼亚(详见表2)。
表2 1881—1914年美国犹太移民的国家来源
项 所有犹太移民
俄国犹太移民
奥匈帝国犹太移民 罗马尼亚犹太移民
目
年
数量占所有数量
占所有犹太数量
占所有犹太数量
占所有犹太
份 (千人) 移民比例 (千人) 移民比例 (千人) 移民比例 (千人) 移民比例
1881—1889 204.34.3%139.5 68.3% 53.1 26.0% 7.6 3.7%
1890—1898 366.610.8%
279.1 76.1% 73.4 20.0% 6.9 1.9%
1899—1902 214.011.3%
136.8 63.9% 53.9 25.2% 20.9 9.8%
1903—1907 615.212.1%
482.0 78.3% 93.9 15.3% 27.4 4.5%
1908—1914 656.59.8%519.7 79.2% 106.316.2% 17.3 2.6%
1881—1914 2056.6
9.4%1557.175.7% 380.618.5% 80.1 3.9%
资料来源:Simon Kuzners," Immigration of Russian Jews to the United States:Background and Structure" ,in George Pozzetta( ed.) ,E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The Old World Confronts the New,New York:Garland Publishers,1991,p.39。
推动东欧犹太人迁往美国的直接原因是俄国及其周边地区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但是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持续几百年的反犹政策给犹太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困境。
二
当时在俄国,犹太人不仅没有公民权,而且其居住、经济活动和婚姻还受到“特别法”的严格限制。18世纪之前,俄国专制统治者一直禁止犹太人在其国土上定居,甚至不允许其短暂停留。17世纪中叶,俄国曾发生过多起驱逐进入俄国的犹太人的事件。后来由于俄国疆土的扩大,许多原先生活在东欧诸国的犹太人成为俄国统治下的居民。其中,1772、1793、1795年波兰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先后三次瓜分,使100多万原波兰犹太人沦为俄国的臣民。沙皇政府再也不能简单地采用驱逐的办法来对待如此众多的犹太人,为了解决所谓的“犹太人问题”,自1792年开始在俄国出现了限制犹太人居住和活动范围的“栅栏区”。(注:参见徐新:《反犹太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185页。) 犹太人被封锁在沿西部边界划出的50俄里(1俄里约等于1.067公里)宽的平原上,其范围基本上是第一次瓜分波兰时俄国得到的领土,约有120万犹太人生活在其中。为了防止犹太人向俄国腹地移居,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多次颁布法令,规定犹太人只能在黑海沿岸地区生活、工作和经商。后来由于俄国领土疆界的变化,“栅栏区”有所扩大,至19世纪中期以后大致包括俄国西部的15个省和俄国控制的波兰的10个省。1880年,“栅栏区”的犹太人口上涨到400万人。尽管犹太人很少超过俄国总人口的5%,但是却占“栅栏区”人口的15%以上。(注:参见Gerald sorin,Tradition Transformed: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America,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7,p.35。) 他们最初多聚居于犹太小镇上,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流入“栅栏区”的大城镇或城市。人口膨胀使“栅栏区”犹太人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沙俄不仅严格限制犹太人的居住范围,还在经济方面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1802年,沙俄政府规定,不允许犹太人在乡村生活,也不允许他们向农民出售酒类。这样就断绝了许多犹太人的生活来源,因为原来生活在波兰的犹太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靠在乡下经营旅馆和酒店为生。面对这一规定,很多犹太人只有流入城市,沦为城市贫民。犹太人还必须向政府缴纳额外税款,如举行宗教仪式用蜡烛、按犹太教规宰杀牲畜都必须上税。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的潮涌从西欧蔓延到俄国。很多犹太人长久以来靠经商为生,但是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后,一些丧失了土地的非犹太人开始涉足这一行业,与犹太人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于是沙俄政府加强了对犹太商人的打击和限制,它给新生的非犹太裔商人提供贷款,让他们去接替犹太人被迫放弃的行当。
在教育方面,沙俄对犹太人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强迫同化和限制入学名额方面。19世纪上半叶,俄国当局对犹太人的政策是最大限度地吸引犹太青少年进入俄国政府开办的学校学习。这一做法遭到了正统派犹太教徒的普遍反对。他们认为,鼓励犹太子女进入这类学校接受教育,是一种离间犹太青少年、促使其背离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宗教信仰的一个步骤,于是他们千方百计阻止犹太青少年去这样的学校学习。统计资料表明,1853年,在俄国政府开办的中学里只有159名犹太学生,占在校人数的1.3%。大学中犹太学生则更少,只有几十人。但是,随着犹太启蒙思想在俄国犹太人中的传播,犹太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开始改变原先对俄国政府开办的学校的戒心,把接受科学知识看成是振兴犹太民族的一种必要手段,入学人数开始激增。到1880年,犹太中学生的人数已达8000人,占俄国在校中学生总数的11.5%;犹太大学生人数达556人,占俄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8%。在某些地区,如在敖德萨(Odessa),犹太学生占35.2%;在立陶宛,犹太学生占26.7%。(注:参见徐新:《反犹太主义解析》,第186页。) 犹太知识分子人数呈明显上升的势头。由于当时俄国规定犹太人不得在政府行政机构中供职,因此犹太知识分子集中在一些可以自由开业的行业,如医疗业、法律业、新闻业等,成为这些领域的专门人才。这使得一些想在上述部门保住饭碗或打算进入这些部门工作的非犹太人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另外,当时舆论还指责犹太学生将反叛和革命思想带入学校,使信仰基督教的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于是一场限制犹太人跨入知识分子行列的宣传活动随之出现,俄国许多地区开始限制犹太子弟的入学人数。
沙皇政府还强征犹太青少年入伍。182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了“兵役法”,规定12—18岁之间的犹太青少年必须到义务兵营服预备役,然后再服25年兵役。每个犹太社区都必须按规定的人数送青少年入伍。被征入伍的犹太青少年不仅身体受到摧残,精神也遭到折磨。俄国当局通常在军队中宣扬基督教,不少犹太士兵被强迫改信基督教,有时甚至整支犹太部队被迫集体皈依基督教。
俄国犹太人的处境一直不佳。即便在处境最好的年月里,他们也“像外国人那样享受少得可怜的权利,却像公民那样履行义务”,但是犹太人基本上能忍受这种处境,迁出俄国的现象比较少见。1851年,只有一位俄国犹太人迁居美国。(注:参见Thomas Kessner,The Golden Door: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nt Mobility in New York City,p.17。) 对俄国犹太人来说,最为残酷的是1881年之后席卷俄国及其周边地区且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反犹浪潮。这是俄国政府为转嫁经济和社会问题,指使或默许俄国大众对犹太人实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迫害行动。犹太人不仅遭受人身攻击、财产劫掠,在经济、教育和政治生活方面也受到更为苛刻的限制。
三
第一次大规模集体迫害犹太人的事件发生在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之后。刺杀沙皇的凶手并不是犹太人,但由于在调查中发现被捕的涉嫌人员中有一名犹太女子赫西娅·赫尔夫曼(Hesia Helfman),因而顿时谣言四起,“刺杀罪”就自然转嫁到犹太人头上。加上亚历山大二世在其统治后期加紧推行歧视犹太人的政策,不少俄国的反犹报纸借机大肆渲染犹太人是造成俄国困境的“罪魁祸首”,从而在俄国引发了一场针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浪潮。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之后的第一个月,乌克兰的伊丽莎白格拉德镇第一次发生袭击犹太人的事件,随后类似的袭击行动便在周围近30个城镇发生。1881年5月初,迫害行动扩大到赫尔松、陶里达·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注:参见徐新:《反犹太主义解析》,第188页。) 1881年秋季以后,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行动开始减少,但小规模袭击犹太人的事件仍不断发生。1883年春天,罗斯托夫和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及其周围地区突然出现新的袭击犹太人事件。1884年7月,下诺夫哥罗德发生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反犹浪潮中的最后一起大规模袭击犹太人的事件。在这次历时四年的集体迫害犹太人的浪潮中,仅在俄国南部地区就有200多个城镇的犹太人遭到袭击,他们的财产不是遭抢劫,就是被毁坏。在莫斯科,约有2万犹太人遭到驱逐。(注:参见徐新、凌继尧主编:《犹太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7页。)
除了被袭击外,犹太人在居住、教育和经济方面进一步受到“特别法”的限制。1882年5月,沙俄政府新上任的内政部长伊格纳切夫颁布了臭名昭著的“五月法令”,明文禁止犹太人在“栅栏区”内外建立任何新居民点,允许乡村居民将“有罪的犹太人”赶走;禁止犹太人在星期天及其他基督教节日里经营生意,并对他们关闭了大多数专门行业、工业和农业中就业机会的大门;还限制犹太子弟的入学人数。1887年7月,俄国教育部正式规定,犹太学生进入大学和中学的人数比例:在“栅栏区”以内最多不得超过10%,在“栅栏区”以外不得超过5%,在首都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不得超过3%。1888年,亚历山大三世将这些地区犹太学生的比例分别降到7%、3%、2%。(注:参见Gerald Sorin,Tradition Transformed: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America,p.43。) 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干脆不接收犹太学生。数以万计的犹太大、中学生被拒于校门之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对犹太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入学人数的限制,犹太人中开始出现送子接受基督教洗礼的现象,以便使儿子能够继续学业。这一规定还导致成千上万的犹太青年迁出俄国,去西欧一些国家的大学求学。俄国犹太人中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例也开始降低。
在1881年反犹迫害浪潮掀起之后,大约有40%的俄国犹太人失去生计,靠救济度日。这次集体迫害犹太人的浪潮使一部分俄国犹太人开始觉醒,重新思考本民族的前途,犹太复国主义开始在俄国兴起。更多的犹太人被迫逃离俄国,迁出人数由1880年的7191人上升到1881年的10655人。1882年“五月法令”颁布之后,俄国犹太人开始被驱逐,被迫迁出的人数急剧上升,全年达到21590人。(注:参见Boris Frumkin," E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A Report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Congress in Stuttgart,1907" ,in Urid Herscher and Stanley F.Chyet( eds.) ,On Jews,America,and Immigration:A Socialist Perspective,Cincinnati,Ohio:American Jewish Archives,1980,p.49。) 1884年后集体迫害犹太人的行动虽然暂时停止,但是对犹太人教育和经济机会的限制日益苛刻。由于人口增长,“栅栏区”内的就业竞争加剧,对犹太人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所以犹太人源源不断地迁出俄国。1881—1891年间,总计大约有150000名犹太人离开俄国,其中绝大部分去美国安家落户。(注:参见Thomas Kessner,The Golden Door: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nt Mobility in New York City,p.18。)
1903年至1906年,俄国掀起了第二次迫害犹太人的浪潮。由于19世纪90年代末犹太社会主义同盟(Jewish Socialist Bund)和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相继成立,加上1905年俄国爆发了第一次革命,沙皇政府加强了反犹政策的力度,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宣布为“阴谋征服世界”的非法组织。沙皇尼古拉二世资助了近3000种反犹出版物,反犹太主义者可以为所欲为。(注:参见Gerald Sorin,Tradition Transformed: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America,p.44。)为了镇压革命运动,尼古拉二世允许报刊任意刊登反犹宣传和无端指责犹太人的文章,借以转移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并制造俄国革命运动是犹太人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假象。当时的贵族组织,如俄国人民联盟、双头鹰社等总称为“黑色百人团”的组织,是这次迫害犹太人浪潮的发起者。1903年,一家俄国报纸的编辑克鲁舍万(Krushevan)在基什尼奥夫发动一起迫害犹太人事件,致使50名犹太人丧生,数百名犹太人受伤,1500多户犹太人家和商店被抢劫、毁坏。尽管这一事件遭到当时世界舆论的谴责,迫害犹太人的事件还是接连不断。1905年10月的一起迫害犹太人事件造成了300名犹太人死亡和几千名犹太人受伤。这次迫害犹太人浪潮一直延续到1906年,共发生过数千起袭击犹太人的事件,事件发生地达6000多个城市和村镇。(注:参见徐新:《反犹太主义解析》,第190页。)这次迫害犹太人浪潮直接导致了俄国犹太人的第二次大迁徙。1900年,有37000人迁出;到1904年,外迁人数剧增为77500人;1905年达到92400人;1906年则高达125200人。1904—1908年,进入美国的犹太移民总数为672000人,其中大部分来自俄国,仅1907年就有259000人。(注:参见Gerald Sorin,Tradition Transformed: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America,p.45; Thomas Kessner,The Golden Door: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nt Mobility in New York City,p.17。)
1917—1921年,俄国再次发生一系列迫害犹太人的事件,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严重性上,都大大超过前两次。1917年革命胜利以前,沙俄军队便在前线地区屠杀犹太人和抢劫犹太人的财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曾下令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迫害犹太人的行为,但是由于国内战争的爆发,屠杀犹太人的事件愈演愈烈,直到苏维埃政府控制了整个局面后才逐渐平息。有关这次迫害犹太人浪潮的严重后果,很难做出确切的估计。根据已知的材料,约530个地区先后发生过1000余起屠犹事件,有6万多名犹太人丧生,受伤的犹太人数则高出几倍。(注:参见徐新:《反犹太主义解析》,第191页。)沙俄反动势力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使得许多犹太人投身红军或投奔苏维埃政府,当然,也有很多犹太人循着前辈的足迹,逃往美国。
当时在东欧其他一些国家,如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反犹太主义也一直盛行不衰。犹太人被当作一切社会弊端最便利的替罪羊。无论出现什么不测事件,首当其冲受到怀疑和谴责的总是犹太人。俄国爆发的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像瘟疫一样很快蔓延到这些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匈牙利出现了主要由贵族发起的反犹政治运动。19世纪80年代初期,全匈牙利掀起了反犹浪潮,而且长期未能平息。波兰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遭到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三次瓜分后,犹太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归俄国统治,其他地区分属奥地利和普鲁士。19世纪90年代,波兰曾发生了一场民族民主运动,其政治纲领便强调反犹太主义。该运动的政治领袖罗曼·德莫夫斯基是一名咄咄逼人的反犹太主义分子。他声称犹太人是一个与波兰精神格格不入的民族,绝不可能被同化,只会在波兰人中散布异化的令人厌恶的思想。1912年,他组织了一次反对犹太人的行动。(注:参见徐新:《反犹太主义解析》,第195页。)他的恶意宣传和行动引发了波兰公众的反犹情绪。在罗马尼亚,犹太人从未获得过公民权,连在那里出生的犹太人也被当作外国人,当局还在其领土范围内剥夺犹太人的各项权利。19世纪80年代之后,罗马尼亚更是紧随俄国,加紧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因此,上述诸国的犹太人也加入了迁居美国的大潮中。
从这一时期美国外来移民中犹太人占东欧各国移民总数的比例也可看出,反犹迫害给犹太人造成的生存困境和心理恐惧是推动其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原因,当然,俄国的经济困境以及俄国革命前社会的混乱状况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犹太人虽然只占俄帝国人口的约5%,但是却占1881—1910年间迁往美国的俄国移民的50%。而在迁往美国的加利西亚和罗马尼亚移民中,犹太人所占比例分别高达60%和90%。(注:参见Gerald Sorin,Tradition Transformed: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America,p.45。)
此外,美国的吸引力也不能忽视。犹太人在逃离苦难时,满怀着到美国获得重生的希望。美国工业的大规模扩展、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相对宽容的社会风气,似乎给犹太人带来了无限生机。19世纪末,美国经历了一场经济革命。1880—1920年间,美国的工业增长了28%,产值净增长168%。(注:参见Gerald Sorin,Tradition Transformed: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America,第47—48页。)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为美国创造了几千万个工作岗位,具有吸纳移民的巨大潜力。另外,先期移居美国的犹太人给家乡寄回的信件和钱、欧洲报纸上刊登的关于美国的报道,进一步刺激了东欧犹太人迁居美国的热情。
四
许多东欧犹太人义无反顾地迁往美国,因为受迫害的恐惧经历深深地印于他们的脑海中,所以他们对身后的世界很少投出留恋的一瞥,返迁的比率很低。同时期的很多东、南欧的农民移民到美国只是为了寻求短暂的就业机会,而东欧犹太人则把美国视为安宁的永久定居之地。盛行于其他“新”移民群体尤其是意大利移民中的“候鸟”现象在东欧犹太移民中很少见。1908—1912年间,共有295000名俄国犹太人进入美国,只有不到21000人返回欧洲,返迁率只有7%,而除犹太人以外的其他“新”移民的返迁率高达42%。(注:参见Thomas Kessner,The Golden Door: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nt Mobility in New York City,p.30。)
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能进一步揭示东欧犹太移民定居美国的决心。当时的“新”移民中,大多数是处在工作年龄段的青壮年男性。在1899—1910年间,南欧和东欧移民中男性占75%;14—44岁之间的移民中男性占83%。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是这种移民模式的典型代表,其性别和年龄构成是“新”移民群体中最不平衡的。1880—1910年间的美国外来移民高峰期中,大部分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是男性,其所占比例在大多数年份里达到近80%。儿童和年长者在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中非常不起眼,超过44岁的不到6%,而14岁以下的儿童也只占11%。(注:参见Thomas Kessner,The Golden Door: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nt Mobility in New York City,p.31。)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依然怀有小农的理想,他们最初没有定居美国的打算,只是想在美国挣下足够的钱,然后回家购买一块土地,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摆脱贫困。而东欧犹太移民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与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截然不同。美国官方移民统计直到1899年才将犹太人单列为一个移民群体,万幸的是犹太慈善联合会(the United Hebrew Charities)一直关注对东欧犹太移民实施救济的问题,详细地收集了1886—1898年在纽约登岸的犹太移民的信息。这些数据揭示,在此期间抵达纽约的犹太人中有41.6%是妇女,有33.8%是16岁以下的孩子。美国官方1899—1910年间的统计再次肯定了上述犹太移民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只是稍有变化。在此12年间,犹太移民中有43.4%是妇女,有24.9%是14岁以下的孩子。(注:参见Mario Maffi,Gateway to the Promised Land:Ethnic Culture on New York' s Lower East Side,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5,p.118。) 不过总体来看,犹太移民还是以年轻型人口为主,1899—1914年间,14—45岁之间的人占70%,而在俄国全部犹太人口中,此年龄段的人口只占47%。(注:参见Stephan Thernstrom( ed.) ,Harvar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Ethnic Group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p.581。)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东欧犹太移民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在美国各“新”移民群体中是最平衡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犹太人为逃脱被迫害的厄运,一般是举家迁徙。即便是孤身移民到美国的犹太男性,也常常会不知疲倦地辛苦工作,以便早点将自己的妻子、孩子和亲人接来与自己团聚。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犹太移民潮,美国的犹太人口数量在40年间突飞猛进。1880年,全世界的770万犹太人中,有600万居住在东欧,只有3%居住在美国;到1920年,全世界的犹太人有23%生活在美国。(注:参见Gerald Sorin,Tradition Transformed: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America,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