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萍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隆中路小学 443000
课例类别:科学实践性学习。
学习科目:科学/生物。
学段/年级:小学五年级。
学习时间:一个月。
【活动设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此展开了研究,不仅积极开展课内的研究活动,更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研究活动,强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观察记录、实验、调查、得出结论、交流,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橘子的研究》就是我们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
宜昌盛产蜜桔,“橘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水果,他们对橘子的颜色、形状、味道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柑橘很多知识如柑橘的收成分“大小年”、橘皮橘络可以入药、向阳的橘吃起来较甜、橘子“上火”等等不太清楚,“柑橘”这一特产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我设计了《橘子的研究》一课,尝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以“橘子的研究”为载体,开展课内外科学实践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发现、提出、梳理关于橘子的问题,了解柑橘的品种分类、价值、生长繁殖、内部构造等各种知识。
2.在老师、家长指导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课外阅读、上网查阅、实地考查、咨询专家等多种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探究、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合作交流能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橘子的研究》是学生在开放性、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阶段。这一环节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在已有橘子认识基础上提出关于橘子的各种问题,梳理出橘子结构、生长繁殖、品种等一系列问题,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做好探究准备工作。
(2)科学探究阶段。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又包括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两个步骤。学生首先要制定计划,提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去研究”、“想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制定研究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小组成员交流卡。接下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社会、在大自然这个完全开放的“大课堂”中学习。
(3)汇报、交流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专题进行汇报,说说自己的主要收获,交流探讨活动中存在的凝点,形成结论;展示探究活动成果(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墙报等),发挥想象,展望未来。
【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
时间:1课时。
目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确立研究问题。
组织形式: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自愿结合成研究小组,确定研究问题。
过程:
1.提出问题。宜昌盛产柑桔,对同学们来说“橘子”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水果。在学生充分谈论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关于橘子,平时还有哪些不清楚、不理解的事情?这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橘子也是水果,为什么一瓣瓣的,和苹果不同?”“为什么有的橘子有籽,有的没籽,没籽的橘子怎样繁殖?”“橘子吃多了为什么会上火?”“橘子营养价值高,为什么那么便宜?”“碰柑是不是橘子?”“橙子与橘子是一类的吗?”“柑橘除了吃,还有什么别的用途?”……引导同学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形成五个研究课题:分类、价值、生长繁殖、结构及其它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就课题中具体的小问题展开研究。
2.学生自由组合研究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每四至六名学生一组,分成八个小组,其中两组选择“分类”,一组选择“价值”,两组选择“生长繁殖”,两组选择“结构”,还有一组选择“其它问题”。各小组推选出小组长,选择相同问题的小组为一大组,可定期进行小组交流,这些为下一步探究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点评:提出问题、梳理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梳理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发散思维、提问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第二阶段:科学探究阶段。
时间:一个月。
目的: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收集、选择、整理信息。
组织形式:学生查阅图书、上网、询问专家、市场调查、实地考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
过程:
1.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如下页左上表),也可以自行设计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小组成员交流卡,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
2.广泛收集、整理信息。结合学校课程设备情况,活动分课内、课外两种形式。课外活动不限定具体时间,同学们确定目标后,限定在某段时间内自己想办法完成,至于怎样完成、用什么方法完成,由同学们自由选择。有的同学放学后在家上网查询;有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参观橘园,调查柑橘的生长情况,有的同学展开市场调查,调查柑橘和其它水果的价格;还有的同学打电话给在大学教书的伯伯,请教柑橘内部结构问题……这些活动有的在父母指导下进行,还有的是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课内则主要交流、整理信息,逐步完成调查报告,撰写科技小论文。同学们的探究主要受自己兴趣趋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逐步形成了一种学习责任感和责任心。
(1)上网查询。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进入家庭,上网查询与自己研究专题有关的资料是部分同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他们能熟练进入各个网站,查找关于柑桔分类的各种信息。
点评:通过对网上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学生不仅认识了柑橘的分类及价值问题,扩展了视野,更重要的是阅读、分析后还提出了创造性的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
(2)调查研究。调查法也是同学们在探究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一组同学选择的题目是“柑桔的价格研究”,他们首先在水果市场调查了碰柑、橙子、柚子、密桔几种柑橘的价格,发现碰柑、橙子、柚子都比密桔贵,密桔价格总是最低。就这种情况询问了卖水果的营业员,营业员说:“宜昌产橘子(指密橘),橘子吃了上火,所以卖得便宜;橙子虽然好吃,但太难剥了;碰柑又甜又好剥,所以卖得好。”对营业员的说法他们并未全信,又与宜昌市柑橘办公室取得了联系,通过综合分析知道价格高低主要与产量、品种有关。同学们设想生产出一种像碰柑一样既不“上火”又好剥又好吃还能卖上好价钱“橘橙”新品种。
点评: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选择、利用资源的能力,会动员他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利用各种途径,以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这组同学通过调查价格联想到柑橘的品种改良,随后,他们研究的视线发生了转移,和“生长繁殖”组取得联系,共同研究柑橘的品种改良,将探究进一步深化。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3)实地考察。在探究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生长繁殖”组的同学选择的小课题是“没有种子的柑橘怎样繁殖”。他们从书上、网上得知没有种籽的柑橘可以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这也是改良品种的重要方法。但“嫁接”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亲身实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参观桔园,实地考查了柑橘的生长繁殖,由于季节不适合嫁接,他们就利用树枝代替橘树做“靠接”实验,并计划明年气候适宜时再亲手嫁接一棵橘树。
点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研究,这一环节在课堂内外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适时指导,使学生保持探究的热情,不断把探究引向深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
时间:2课时。
目的:培养学生综合整理信息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组织形式:PPT展示汇报,小组交流评价,墙报竞赛。
过程:学习小组逐一用PPT展示科学探究的各项成果,形成结论,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形成了《宜昌柑橘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柑橘价格研究报告》、《柑橘“靠接”实验报告》、《窑湾蜜桔为什么这么甜》等一系列研究报告,提出了“宜昌蜜桔不上火改良计划”等后续研究问题。
点评:这一阶段既是对前段探究学习情况的小结,又是学生整理、综合信息,得出结论,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要解释探究计划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展示自己探究过程中收集的各种数据(文字、图片及其它),同时还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对自己和同学的探究情况作出评价。
【活动后记】
历时一个月的学习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与探索的体验,他们自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各种学习资源,用各种手段、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不仅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而且深深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是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联合的一次成功尝试。“价格组”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改良密桔,将橙子清火甜爽和密桔皮薄易剥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开发出一种优良的“橘橙”新品种的想法;“结构组”的同学找来一本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植物学》,懂得了柑橘一瓣一瓣的是由于“多心皮中轴胎座的子房发育而成”,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通过开展研究活动,我们高兴地看到,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继续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
作者简介
吴萍萍,女,出生于1976年1月,曾任中南路小学教学副校长,现任隆中路小学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论文作者:吴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柑橘论文; 橘子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科学论文; 同学们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