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_马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_马录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水泉小学 731300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意识主要指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自由思考”“发散思维”等内容。

关键词:兴趣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通过平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日常教学,深深地懂得: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思维体操的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主创新的强大内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让他们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的,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地思考,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三、引导探索学习,让学生会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久而久之,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四、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推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论文作者:马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_马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