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运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意义分析论文_李红新

移动医疗运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意义分析论文_李红新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卫生院 北京 101399

[摘要] 探究移动医疗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影响,并分析移动医疗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意义。

[关键词] 移动医疗 公共卫生服务 意义

乡镇卫生的建设和改革一直是我国卫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卫生事业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乡镇级的医疗服务越来越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优质卫生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三十四章专门整章节提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县级医院要加强上下联动,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管理支持、人才流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形成优质医疗资源长效流动机制,使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1]。本次研究以赵全营镇卫生院“移动诊车”项目为例,探究了移动医疗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移动医疗的建设

1.1“移动诊车”的提出

我院自2010年起始,从一些三甲医院通过聘请、返聘高级医师到我院出诊,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让辖区百姓在我院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但我院仍看到有部分人群比如老年人、残疾人无法到医院,就是连最基本的拿药都很困难;有一部分慢病患者病情稳定,到医院就是为了拿药,但仍要通过骑自行车、坐两趟公交车到医院,而且占用我院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资源;一些公共卫生服务停留在书面上。因此我院在2015年7月开始酝酿“移动诊车”下村到户的项目。通过“移动诊车”项目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配置,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短缺的问题,探索解决基层百姓最基本的取药、常见病的就医问题、探索基层公共卫生的其他解决途径以及探索镇、村一体化联动的新型模式,使医疗服务真正到达居民的家中。

1.2“移动诊车”的创新措施

通过卫生院级的“移动诊车”的建立,将医疗服务真正延伸至基层村、户中,在北京乃至全国建立首家卫生院级的“移动诊车”,解决乡镇一级医务人员不足无法服务辖区百姓的问题。

(1)创新“移动诊车”的管理架构

“移动诊车”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移动诊车”协调小组,分别由副院长、信息科科长、医生、护士、司机担任组员。院长负责向顺义区卫计委、镇政府请示和汇报“移动诊车”工作的开展、进度、困难和请求。副院长负责方案的规划和书写,协调院内工作。信息科长负责软硬件的开发的协调,其他人员负责设想和规划“移动诊车”的具体实施。

(2)创新“移动诊车”理论

我院提出了卫生院级的“移动诊车”理论,认为辖区百姓不仅需要高级别的“移动医疗”,在日常中更需要解决身边的、实际的、最基本的“头痛脑热”问题,尤其是现在基层人员缺乏的在现实面前如何满足老百姓的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卫生院级别的“移动诊车”理论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此思想不仅为我区解决基层医疗的无米之炊提供了一条思路,也为全国的基层医疗提供了一些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创新基层医院的服务机制

基层医院不能也不应该是坐堂医生,在实现了自身服务的同时,跳出固定思维。抽调成熟的医生、护士团队,通过改装车辆,实现药品、心电图、血糖仪、血压表、急救设备等上车,实现辖区居民小病、取药不出村,老年人、残疾人上门服务[2]。让辖区百姓真正感受到改革的红利。

2.移动医疗的应用

2.1“移动诊车”的结果记录

“移动诊车”项目诊车自2016-6月启动至2017.4.15,收费项目:诊车就诊人2516人次,辅助检查:心电图51人次,血糖186人次,免费测量血压4891人次,免费为低保、行动不便孤寡老人上门服务212人次,完善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信息608份,管理高血压病人180人,管理糖尿病人97人,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定期开展随访,询问病情,定期开展健康大课堂,并对用药、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

2.2“移动诊车”对于医务人员的效果

“移动诊车”让医务人员获得感增加。通过“移动诊车”项目的服务,和患者的距离比卫生院还近,尤其在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服务中,我们的“移动诊车”服务更是受到了好评。我们的90后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因为患者家中的味道、卫生等情况拒绝上门服务,反而在老人们的热泪感激中更加坚定这种服务方式,不仅为他们送医送药,还为他们建立了档案,不用任何提醒,我院的工作人员就知道哪一位患者的服务时间。

2.3“移动诊车”对于人民群众的效果

“移动诊车”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具体的红利。通过我院和政府民政部门的沟通,整理出我辖区残疾人居民和无保障老人的名单;通过上门访视,了解健康情况、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上门的诊疗,人民群众知道了卫生院在想着他们、政府在想着他们。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享受到了红利,但乡村里的老年人呢?残疾人呢?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我们无法全面满足,但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我们可以也应该在健康方面予以保障,这就是我们改革给他们带来的红利[3]。他们也可以感觉到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在时刻想着他们。

3.移动医疗的意义

在现有的基层医务人才匮乏的现实中,通过设立卫生院级别的“移动诊车”,调节了医院的人力配置,合理分配了卫生院的资源,为辖区11个村(我辖区15给村,其他4村,卫生院所在村忽略,2个服务站服务3个村)的百姓提供了可及服务,辖区百姓在最基本的取药和常见病、慢病的救治方面得到了满足,医务人员有了价值感,这是一个双赢的工作。利用移动诊车我院在居民建档、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方面更一步得到实践,慢病管理和老年人、残疾人的管理到村入户,管理和实践相结合,管理和医疗相结合,达到了管理实、百姓满意的效果[4]。在可复制方面,车辆的购置和改装、软硬件的配置在政府和卫计委的支持下相对容易达到标准,可复制较强。我院的“移动诊车”的思路为政府提供可复制的政策研究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5]。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移动医疗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一种新型的就医途径,既缓解了大城市里就医拥挤、紧张的情况,也提高了农村的医疗卫生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让广大医护人员获得了人们的认可,这也进一步缓解了我国目前形势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医护人员获得感倍增,更加认可了自身的存在价值。而且移动医疗也让人们的就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经济实惠,进一步获得了广大就医群众的认可,这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质量,而且更加实现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伟大精神,值得进一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永刚,王蕾.移动医疗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133-134.

[2]靳杭红,王明圣.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诊管理中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8):899-900.

[3]陈小玲,刘丽杭,阳历.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及实践[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8):121-123.

[4]李刚荣.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J].e 医疗,2010.

[5]奚肖玲.浅谈医疗装备的验收工作流程[J].医疗装备,2008,21(1):30-31.

论文作者:李红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移动医疗运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意义分析论文_李红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