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恢复利润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润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世界工业特别是电子通讯巨头纷纷实施“恢复利润计划”,如爱立信停掉中国区以外的手机生产、摩托罗拉关掉欧美部分手机厂、高通出售手机制造公司、IBM向Dell转移电脑的生产与销售、惠普大幅度调整经营策略等等。所谓“恢复利润计划”,就是说企业经营者针对没有完成利润计划、当期经营质量或者是效益不好、偏离了经营的目标和方向,所做出的调整。实际上,进入2001年,我国家电业也在纷纷做大规模的战略调整,所谓“由注重规模与数量转向注重效益和质量”,只不过,我国家电业的调整是经历了连年过度竞争,经营滑到“低谷”,利润难以向股东“启齿”的惨痛教训,也就是真正撞到了“南墙”后被迫调整的。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其他只是手段而已。而“利润”与“规模”如同“魔鬼”与“天使”,在全球演绎了无数的悲喜剧。韩国大企业的崩溃、日本电子巨头的产业和战略调整、西方500强巨头的纷纷换人、包括“纳斯达克”喧闹后的沉寂、国内门户网站的关停并转等等都与此有关。
恢复利润计划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决策者与经营者的位置不同所造成的。想想看,企业投资人也就是说股东注重的是长期持续的利润回报,而经营者往往只想着把企业做得越大、规模扩张得越快越好,“年终盘点”两者的矛盾就暴露了。因此,经营者就必须服从股东的决议———恢复利润,否则换人。获取利润,企业的本质很简单,但这个简单的本质多少年来一直在“虚荣”这个人类共同的性格缺陷左右下飘忽游离———企业做得轰轰烈烈、经营效益却“羞羞答答”。世界范围来看,年年都有企业在实施“恢复利润计划”。大凡破产、萧条的企业都是严重脱离了利润计划最终酿成了悲剧。其实,中国的企业最需要“恢复利润计划”,最需要扭转经营方向。实事求是地讲,经营质量高的国有企业为数不多。国有企业的投资人是政府,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脱离利润计划而经营得很火,经营决策者在此问题上麻木不仁或者说不敢正视“利润”,这是十分可怕的。我国很快要加入WTO,财务制度、审计制度也要接轨,届时一些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可能要面临“尴尬”,在规范的审计面前,其家底将被彻底真实地暴露,其结果无需多言。在此应呼吁尚未觉醒的企业从现在开始,查清自家财务家底,消化财务“黑洞”,实行“恢复利润计划”。
恢复利润计划途径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裁员、出售部分业务、整合或者是收缩产业战线等。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实际和做法,绝对不能照搬照抄、赶时髦。比如说爱立信,其实它是世界三大手机品牌最后一个生产外包的。它把手机的生产和供应外包给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因为它在这方面不是强项,以此它可以解放出若干资源集中精力做研发和设计、品牌推广工作。卸掉生产这个包袱后,他节省了40亿的资金,利润肯定会大幅度地提升。2000年初,海信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比如说关掉了不熟悉的AV产业、通过产权改革对青州海信等部分非主导性企业实行了战略性退出、放弃,或者是漠视数量占有率、重视销售额占有率等等。一年的实践证明效果不错。我们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提高利润计划。
业精于勤,事精于中。作为企业的当家人,我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利润是流失在每个管理环节中的,特别是大企业集团。因此,提高利润就必须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营销、精细化制造、精细化产品开发与生产工艺。概括讲,就是管理精细化+制造精密化。就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
具体措施体现在硬件上,我们正在黄岛建设“海信信息产业园”。这个园区的制造设备和生产工艺绝对是世界一流的。今年7月正式启用。海信将真正走上“精细化、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产品的附加值也将大大提高。
正是基于差异化的考虑,海信将集中力量,强化变频空调老大的地位。其实,作为一家集电子、通讯、信息于一身的综合性家电集团,海信一直在追求“不求最大但求最强”(如变频空调、环保彩电、CDMA手机等)。确定核心竞争能力,重新明确并规整价值链条,也是“恢复利润计划”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