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论文_周道贵,孙瑜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论文_周道贵,孙瑜

——以本地区使用初中北师大教材为例

周道贵 江苏省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 212400;孙 瑜 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中学 212400

摘 要:《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阅读、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所以学生要想将历史这门课程学好,并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那么就必须具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人都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老师的责任,语文老师只要教会学生识字那么学生就会阅读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常常导致历史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只对课本上生动有趣的情节故事产生阅读兴趣,并不在意课本上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总结的句子;有的学生却恰恰相反,他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纠结这些总结性段落中,往往会忽略了对历史事实的把握;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是阅读有关历史事实的句子,并摘抄这些句子来作为答案。在这些不良习惯的作用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相反,会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与观点,不会对历史进行分析。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多花时间与精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本地区使用的初中北师大教材阅读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为了方便学生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在课本的排版上以宋、楷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课本中插入的图画都有注解、说明,还摘抄了古书上的资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古文资料来了解古人是怎样记载历史的。这样的排版方式方便学生阅读,其中,宋体字的内容主要是对课本主要内容的提炼与总结,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容易抓住重点,但不足之处是由于结论性的词语较多,总结性较强,所以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比较吃力;而楷体字的内容则是对历史事实进行详细、生动的叙述,是对宋体字内容的一个补充,易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过程的了解,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研读教材来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不能让学生仅仅是阅读一种字体的内容,而是让学将两种字体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避免学生为应付作业,不通过自己思考就随意抄写课本段落的不良习惯。例如,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一课中,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宋体字部分只是对活体印刷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就要学会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部分的内容。研究表明,学中生听讲的记忆率远远低于阅读的记忆率,所以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理解。

二、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质疑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如果仅仅是阅读而已,那么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读书贵有疑,小疑则进,大疑则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进行历史教材的阅读时,可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质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七年级上册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中,学生进行完相应的课文阅读后,教师可对应地提出相关问题:西汉初年,实行“和亲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这与“昭君出塞”的和亲行动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根据课文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则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如此下去,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就可以让学生单独地对课文中的不解之处进行思考,通过阅读大胆地对问题进行质疑。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好是坏,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指导学生善于动笔阅读

读书不动墨等于白读书。读书动笔的目的就是在于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够提高阅读效果,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对学生的写作有好处。例如,可以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注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而不是“蔡伦发明造纸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在汉武帝时期创办的”则要在课本旁批注“太学”并不是“大学”。这样不断练习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动笔阅读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习惯在阅读中思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阅读中动笔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锤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对历史事实进行归纳、概括,从而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中,课文用大量的文字详细地叙述了开发江南地区的原因。这样详细的叙述,学生往往很难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也就很难掌握课文的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点出文中重难点的地方,并要求学生在重要的文字下面进行批注、作重点符号等,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找出发展江南地区的三个重要原因:1.因为江南地区有稳定的社会基础,社会和谐;2.江南地区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劳动力也相对较高;3.江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益于农业的发展。

四、指导学生掌握对照阅读的方法

1.在阅读中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区别出不同的历史事实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历史事件具有相似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把这些知识点混淆在一起,所以通过比较就易于学生区别这些知识点,也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文景之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文景之治”时期有哪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文帝、景帝勤节俭、体恤百姓的做法与秦始皇奢侈的生活、奴役百姓的做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归纳总结哪种做法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并得出“成由简,败由奢”的道理。

2.图表信息的阅读。在《通志》中有过详细描写关于图像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这是宋代史学家郑樵提出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许多历史信息是存在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图表当中。这种具体形象的表现能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历史知识,以便于掌握了解历史概念。这种图表蕴藏相关信息的方式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在学习到“丝绸之路”这一历史内容时,需要掌握很多的路线图,学生如果强记强背的话会感觉枯燥并且没有从心理上去接受这一知识。教师如果能在此时提醒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空间概念问题,从而把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以及之后的中亚、西亚、大秦联系起来,学生的思路就会产生连续性,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拓宽,他们的想法也就会更清晰明了。不仅如此,在学生了解并掌握了相关地区的联系之后把相关的丝绸之路的图像资料给予学生,让他们去学习探究,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古代商人为了做生意而经历的艰难困苦。

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智能,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省课题组将在这方面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陈亚 初中生历史课堂阅读能力培养和测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朱强 历史阅读教学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2期。

[3]赵静 现代教学技术与历史阅读教学之结合分析[J].快乐阅读,2013年,22期。

论文作者:周道贵,孙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论文_周道贵,孙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