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论文_邹燕

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论文_邹燕

身份证:5101121989****1225

摘要: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就思想文化方面来说,处于转型阶段的乡村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源自文化的失调,而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得农民精神思想存在缺失,道德、心理和认同方面也都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对农村发展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不仅要使其“敬法”,还要使其“修儒”,两者要相互结合、相互辅助,使新时代的人文精神,能够更好地渗透到乡村的振兴当中,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

关键词:文化失调;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文化理路;乡村治理

近些年来,我国乡土社会原有的生态系统,在时代的浪潮中失去了其原本的结构。而整个农村在现代化的大环境下,也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困难和危机频发。目前有许多建设力量,包括党派、个人以及其他团体,都对乡村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发展中的困境。虽然这些不同的建设力量,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有所差异,但都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目前社会背景下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实践意义,纵观我国历史进程,其实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主要就在缺乏凝聚力和文化支撑方面。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乡土文化得到一定的延续就要从精神层面对解决这一困境的“柔性之道”进行探索,提升农民的整体精神高度。

一、转型期阻碍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及其体现

社会处在转型期时,其整体结构及内部构成都会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同时,其生产生活方式和总体价值观资源分配,也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时期,新的制度和旧的制度、老的观念和新的观念、各种利益形式并存,也会使得许多冲突随之产生。尤其是当前我国城乡体制结构使得城乡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各种资源和经济的配置都不平衡,农村的许多方面的建设都比较滞后,其精神发展也存在贫瘠的现象。这种“精神贫困”包含着非常多的内涵和许多层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也从根本上阻碍了乡村的发展,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性失守”销蚀村庄的凝聚与

个体失德与个体失灵的现象往往是互相影响、互相助长的,任何一方都不会单独存在,个体如果缺少相应的目标和志向,做事不够理性,没有自己的底线,就意味着道德上的缺失。如果在生活中于公、于私都缺少道德,自然也就不会与他人共同合作,也就无法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在转型时期,尽管许多乡村都有着对“道德之美”的宣扬和提倡,也有着对“失德之恶”的渗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德性失守”的不良现象。例如比较常见的几种,包括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尊老爱幼的美德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甚至是亲人之间也会形成非常冷漠的现象。许多儿女对老人不闻不问,对父母进行赤裸裸的剥夺,毫无孝道可言。留守儿童无人问津,许多农民更加注重自己的私利,缺少功德和私德,道德生活越来越退化,更谈不上凝聚力和共同建设家园的精神面貌。

2.“心理失衡”削弱村庄建设的内外

当前所处的时代环境下,国家的发展要向着全球化进行,并且要坚持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农民也需要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比较封闭的思想和落后的理念,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摒弃,走向更加开放、包容、进取的道路。但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却远远无法达到这种思想上的改进,由于当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倾斜,使得农村的许多农民心理落差逐渐加大。导致其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不如意就会去怨天尤人,把自己不顺心的原因都归结于是外界条件影响所导致的,从来不从自己的内部寻找失败的原因。同样许多农民在心理上的落差感的支配下,其嫉妒和怨恨的心理逐渐增长。对一些良好的美德,诚实守信的功德都抛之脑后,思想越来越消极,在一些乡镇闹访、缠访的情况屡有发生。心理上的失衡给乡村农民带来的是行为上的失控,这种现象给乡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失去安定,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的发展,使乡镇的发展进程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削弱了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认同失灵”抬升村庄的治理成本

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些年来,许多乡村实行了村民自治的政策,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变化,使得城乡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民的思想变得更加多元,其价值认同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许多农民对传统观念中的礼和现代社会所规定的发均不遵守,只想着自身的利益,毫无理性,缺少做事的底线。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的整体风气,使得乡村的治理和工作的开展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让乡村的行政工作走向“荒漠化”,这无疑使村庄的治理成本大大提升。自古以来乡风文明和乡土文化,都是我国一切文明和文化的源头。是所有文化的根本。因此,进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就必须要从农民的精神贫困问题入手,改善其中存在的“认同失灵”现象,让农民作为建设农村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人,这样才能够从实质上使乡村的振兴发生本质上的变革。

二、价值认同重构:破解乡村发展困境之文化理路

纵观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历程,乡村的建设切入点往往都是从文化礼教进行的。而这种改变的进行,通常不是使农民行程完全现代的意识和理念,更多的是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创造更加具体的学习方向来进行的。这样农民的价值认同感,才能逐渐被环境所影响,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遵守道德秩序。文化价值认同的缺失通常会使农村建设进程举步维艰,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和改善,是目前最先要进行工作。

1.重塑守序与遵道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都是将礼仪放在自己行为、行事的首位,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将礼一看作是一种规矩,无处不体现着对礼乐制度的重视和崇尚。孔子认为一个个体的成长必须要与礼乐的学习共同进行,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礼法的重视,孔子最后才成为了被后人所铭记的圣人。在我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总是教人们做君子,而不要做小人,教人们做雅人而不做俗人。而当前,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商业化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使得传统的礼教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乡村的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失,礼仪不再成为人们最重视的一种高尚品质。因此对农村进行振兴的过程,必须要与文明教养和尊道的利礼仪相互结合,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文化上的建设是解决农民精神贫困的关键所在。

2.“敬法”与“修儒”相结合

我国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努力地向前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人民的现代化。要想将社会和城市建设的更加有理性,就必须要将传统中的礼教和当代社会的文明法治相结合,在法中融入礼。我国目前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对农村进行治理和建设,致力于提升我国个乡村农民的精神风貌,将“敬法”与“修儒”进行更好的融合,使其相互促进,提升乡村的整体素质水平。

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下,我国农村的振兴任重而道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着手对农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建设进行大力的提升,宣扬传统礼教,为广大农民设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其对法治和利益都能够有秩序地遵守。使农民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变革的主人,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仁德.农村医养结合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15):7+19.

[2]刘瑛.农村妇女体育的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4):46-49.

[3]陈启博.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3):140-141.

[4]朱春银.昭通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14):21.

[5]张海荣.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J].东岳论丛,2018,39(08):92-99+192+2.

论文作者:邹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论文_邹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