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科室完成3-5疗程化疗的患者共86例,其中对照组43例是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沿用传统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干预组43例是2015年1月--2015年12月响应优质护理活动进行个体化全程、连续、互动的护理干预,分别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中文版(V4.0)和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生存质量量表在化疗前、第1、3疗程化疗后的第三天和化疗结束后3月进行,满意度调查表在化疗结束后3月进行,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生存质量比较为p>0.05,两组第1疗程化疗后第三天生存质量比较p<0.05,两组第三疗程化疗后第三天和化疗结束后3月生存质量比较p<0.01,满意度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切实可行,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副反应,提高患者的认知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护理干预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乳腺癌患患者对于手术及化疗并发症的恐惧,术后生活质量的担忧和手术可能造成乳房外形的变化等均可造成患者严重的生理、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86例,对其中随机的4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了连续性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设定条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科室完成3-5疗程化疗的患者共86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6.2岁。其中2014年1月--2014年12月43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43例作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在肿瘤分期及疗程等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调查表分三部分:①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主要照顾者、沟通途径、方言、化疗方案。②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中文版(V4.0),各条目均采用等级式条目设置,分为:一点也不(0分)、有一点(1分)、有些(2分)、相当(3分)、非常(4分)共5个等级。各领域所包括的条目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该领域的得分,各领域得分之和为QOL总分。根据量表计算方法计算出各条目、各部分及量表总分。得分越低表明QOL越差。③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86例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态度、技术、知识情况、健康教育、主动巡视及知晓度等等;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评分标准为满意≥85分,较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
1.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2检验。
1.2.3 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首次化疗的患者由掌握其方言的护士为患者实施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多次住院后患者对化疗已有一定认识,并能做好自我保护,侧重于活动与休息及社会和家庭支持和不定期安排护患、患者间互动。治疗间歇期及出院后通过沟通平台继续对患者进行按需干预,每周一次,每次干预时间在15-30min,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医学网络、医院图书馆及期刊等途径查找最佳方法,借鉴有效经验继续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干预,内容也包括认知、心理、饮食、活动与休息及社会和家庭支持等等。但没有个体化、沟通平台及互动式全程干预。
2 结果
3 讨论
3.1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意义重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对健康的重新认识,患者要求更好、更安全服务,对生存质量的和护理要求也逐渐增高,而本科室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地方方言较多,又需反复多次住院,同时志愿者和社会支持仍未开展,患者多数信息都来自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护士,故实施个体化全程护理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由此可见,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可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连续性护理干预便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连续性护理干预即应用整体护理、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等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以护士为主导,以患者、家属及相关社会人员为主体的双向互动,为护患之间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患者入院后均严格遵医嘱予以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全程、连续、互动的护理干预,入院第1天以交际性沟通为主与入院接待相结合,护理人员热情周到地向患者配偶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患者配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对研究人员产生信任感,提高依从性,保证沟通真实性。入院后以评估性沟通为主结合个人深入访谈,了解患病后的心理历程,对疾病的归因,对患病的认知感受,对生活、疾病、医疗费用的看法与态度等。出院后及时了解患者对预后的期望,对康复的信心等,积极听取患者的主诉与意见,从而使其产生愉快、满足的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小羽,孙晋枫,何英华,等.1O个基因的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与乳腺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5):329
[2]袁鑠,江旭峰,薛敏.治疗性沟通在PET-CT诊断为恶性肿瘤不排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287.
[3]李月玲,文国英,蒋维连.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2(23):3243
作者简介:汤其英(1970.10-),女,四川宜宾市人,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护士长。
论文作者:汤其英,罗艳,王园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癌论文; 个体化论文; 连续性论文; 术后论文; 疗程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