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现志[1]2002年在《大学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强烈地表现为各自拥有的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大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它造就和提供的科技人才的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直接关系这场竞争的成败。 科技人才培养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工业的“精益生产”方式为大学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理念和方法的借鉴。本文在分析中国大学人才培养之得失和借鉴工业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以“观念更新、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为平台,以“模块化(GT)课程设计”、“适时制(JIT)教学运行”和“全面质量管理” (TQM)为主要支柱的大学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精益教育平台的建构是基于教育资源“集成”的思想,它为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运作提供了观念和物质方面的保证;叁根支柱则是大学应对时代挑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其中,模块化课程设计通过选择知识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和技能”组成课程模块,建立科学的大学课程体系;适时制教学运行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给学生以“及时、适量、适度”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全面质量管理则是把TQM的理念和做法引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对大学人才培养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严格控制来保证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模式可望给科技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启发和借鉴。
张锐[2]2011年在《广西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先进的教育。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必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要求高等学校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科技成果和高水平社会服务,而作为身处地方的高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产学研合作是教育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这不仅加速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2010年7月,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广西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广西高校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台。本文主要以产学研合作理论作为基本理论依据,对广西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讨,分析广西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广西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广西高校更好地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的新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张海燕[3]2010年在《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如何使用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讨论的话题。而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各种技术中发展最快、技术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前景的产业,是最有可能成为主流电源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但是目前风力发电的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风电科技人才的不足和开发能力的薄弱,其中包括山西省,这已经制约我国风电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所以培养高层次的风电行业工程科技人才已成为山西省乃至我国工科院校的当务之急。本文正是从研究国内风电企业对风电科技人才的需求调查入手,得出风电行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具体需求以及当前风电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山西省的工科院校作为特例,研究探讨了如何培养风电工程科技人才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培养建议。文章核心内容主要是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本研究展开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对本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作了一些界定。这一章在本文中起铺垫作用。第二章主要是对当前我国以及山西省的风电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未来风电产业的发展给予展望,并指出了我国以及山西省风电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叁章是是对当前我国风电企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对风电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结构方面的具体需求。第四章是将国外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情况与我国进行比较,以山西的叁所本科类工科院校为例,对目前叁所工科学校构建风电专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第五章是结合现状提出对山西省工科院校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本文认为要使山西省工科院校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能顺利进行应该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于高校来讲,要加强对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积极培育和扶持风电专业作为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扩大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规模。其次,对于政府来讲,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扶持,给与政策倾斜。最后是本文作者关于构建山西省工科院校风电专业的一些具体建议。
宋瑜[4]2016年在《斯坦福大学技术创业计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探索基于各专业的创业教育,核心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中,理工专业依托其学科优势,在发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技术创业教育。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技术创业教育方面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高校理工专业开展技术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文章选取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技术创业计划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该计划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该计划“教学——科研——外延拓展”叁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从组织机构、教师、生源、教学、经费等方面阐述该计划的保障体系;分析该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技术创业计划全方位的分析,总结该计划的特点如下:一是以工学院为实施主体;二是以技术创业为核心;叁是工程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四是以斯坦福大学强大的创业网络为支撑;五是与硅谷的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在我国,理工院校开展技术创业教育的困境是制约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深入发展的问题之一。借鉴斯坦福大学技术创业计划的有益经验,能够为我国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具体来说,我国理工院校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推动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发挥理工专业优势,致力于技术创业教育的发展;将创业教育实施主体由学校层面逐步下放至学院层面;成立创业教育核心组织,保障创业教育的系统实施;开展多种创业课外活动,完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组建优质创业导师团队;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对创业教育的支持作用。
韩艳玲[5]2012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种植技术推广服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加大。新时期发展农业要求必须改革原有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农技推广体系,发挥所有农技推广机构的合力作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大学作为农业科技产生的摇篮、农业专业化人才的聚集地,应该充分发挥其农技推广的优势和潜能。多年来,全国各农业院校在推广方面不断摸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推广模式,为农村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弥补了原有政府推广体系力量不足的缺陷。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大学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推广服务尚未规范化,在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葡萄种植技术推广为案例,分析研究农业大学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体说来,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具体的研究方案、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关系辨析本文以技术扩散理论和农民行为改变理论为基础理论;同时界定了“农业大学农技推广服务”的概念,阐述了此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第叁章接着分析了农业大学承担起农技推广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介绍了四种典型的农业大学农技推广模式。第四章湖南农业大学开展葡萄技术推广服务的实证分析湖南农业大学葡萄技术推广服务无疑是农业大学农技推广的成功案例,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调查了作为接受过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种植技术指导的葡萄种植户,他们的生产管理及技术需求现状;作为技术推广者湖南农业大学葡萄课题组技术推广状况;技术接受者农户对技术推广者推广工作的评价、选择及期望。最终得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发挥农业大学农技推广服务的作用、农业大学农技推广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中仍存在诸多困难的结论。第五章农业大学农技推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可持续发展观是当前全球公认的发展理念。因此作者认为,农业大学要想在农技推广服务方面谋求更大的发展,同样应该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农业大学所面临的推广困难,然后从宏观政府保障到微观学校操作全面优化农业大学农技推广服务的内外环境,发挥农业大学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最大化力量。
李萍, 郑旭[6]2012年在《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文中指出随着教育、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一体化和国家行为的推动,新时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正不断呈现新形式、新内容和新内涵。本文重新审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并探讨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分类和发展趋势。
郑刚, 梅景瑶, 何晓斌[7]2017年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究竟有多大影响——基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企业的实证调查》文中认为基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从创业者个人背景、创业企业发展情况、创业过程中的难点梳理大学生创业现状,从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四个方面分析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探究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零散且单薄,缺乏整体性战略布局;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脱节;高校创业教育同质化,缺乏独特性和针对性。针对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高校应着力打造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强化叁创合一的系统创业教育新模式、打造优势学科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创业教育等,以对当前的创业教育进行改进。
王红军[8]2007年在《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学术界对产学研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对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也有近十年的历史,这两个领域都曾出现过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我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出现将这两个领域进行紧密结合的相关研究。本文便是将以上两个研究领域进行紧密结合的初步尝试。论文针对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科学技术与经济脱节,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以特殊的主体——我国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探讨。论文首先对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社会服务功能,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定位的差别。论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美国、英国、日本及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演进,并对国内外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几个相关的研究结论。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合作紧密程度、合作对象、合作内容、发挥主导作用主体、合作层次等五个维度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类,建立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多维分类体系,还用AHP法建立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案例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估,该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还对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校企共建研发机构两种典型模式以现实中的典型案例为基础从模式的拓扑结构、工作原则、运行机制、平台优势、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该分析可以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实际采用这两种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海玲[9]2012年在《创业教育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创业已经成为个人、组织甚至是国家成功标志的代名词,以此研究和发展创业教育的热潮席卷全球,同时他们也将创业教育看作是预防经济下滑或停滞的万全之策。创业教育早在1987年就已被正式纳入管理学科,如今在全球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和学院已经随处可见。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重心已经从开始的课程体系开发转移到效果评价的研究,但有关创业教育及其外延的知识管理的研究却很少出现。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角度去探讨创业教育对个体层面创业和组织层面创业所带来的改变,以此来说明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创新型的促进。首先,本文界定了创业、创业教育及知识溢出效应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外延知识溢出视角的创业使命,认为创业应该包含个体和组织的创业,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利是其发生知识溢出的假设,并给出了知识溢出发生的叁条路径。其次,在有关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上,在假设基础上研究创业教育对个体层面的创业意愿和自我雇佣带来的变化,对组织层面的技术转移和衍生企业的创业形式对经济的改善,这两方面的改变共同促进着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而创新型社会又驱动着创业教育的继续发展。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知识溢出能力。从从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大学技术转移和衍生企业的发展分析取得结果;从大学学术研究状况、大学科技园及技术转移机构叁方面来全面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及实践状况,结尾分别从大学、政府及私营机构来提出开展我国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创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在理论上阐述创业教育对创新型社会所带来的改变,除了分析创业教育知识溢出的路径选择和效应分析,还结合我国实际,评价各种指标的发展,发现其中的不足,为本文和其他学者开展对策研究提供依据。
许德涛[10]2013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创业学教授、创业学之父杰佛里·蒂蒙斯留下这样一段名言:“我们正处在一场悄悄的大变革中——它是全世界人类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胜利。我相信它对21世纪的影响将等同或超过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当今世界,此预言正逐步得到证实。1999年4月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强调,“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必须革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提出要改善就业结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政府贯彻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做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时代呼唤着高素质的创新与创业人才;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全球竞争加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发动机”,是当代科技进步的“助推器”,是一国经济繁荣的驱动力。在中国,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比现在更加需要推崇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强大动力,同时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并非单一的独立的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强调“知行统一”、“教学做”合一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早,模式较为成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国家、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仅有十几年的历史,尚未制度化,基本处于零散的状态,更多的是靠引进和模仿。基于此背景和现状,本论文在研究文献、解析政策、调查先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能起到良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内容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问题、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容、特点和目标。第叁部分是文献综述,详细介绍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意在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起导航和指导作用。第四部分全面介绍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探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战略。第六部分在构建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微观教育体系方面提出设想。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大学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研究[D]. 孟现志. 浙江大学. 2002
[2]. 广西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张锐. 广西师范学院. 2011
[3]. 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 张海燕. 太原科技大学. 2010
[4]. 斯坦福大学技术创业计划研究[D]. 宋瑜. 河北大学. 2016
[5]. 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种植技术推广服务研究[D]. 韩艳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 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J]. 李萍, 郑旭. 高等农业教育. 2012
[7].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究竟有多大影响——基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企业的实证调查[J]. 郑刚, 梅景瑶, 何晓斌. 中国高教研究. 2017
[8]. 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D]. 王红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9]. 创业教育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 王海玲. 河南科技大学. 2012
[1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许德涛. 山东大学. 2013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大学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技术创业论文; 产学研合作论文; 校企合作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论文; 科技论文; 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