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_周后平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我院收治的10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胆管镜治疗术辅助碎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59.34%,有效32.73%,无效9.1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患者痊愈34%,有效48%,无效18%,总有效率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共发生5例,占9.09%;对照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0例,占2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镜下清除结石效果较好,同时对发生狭窄的部位进行解除,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道镜;肝内胆管结石;狭窄

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复发率都较高,其结石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结石的分布呈现局限或弥漫于肝内胆管系统[1]。肝内胆管结石主要容易形成结石梗阻或者相关的炎症,病理改变区域可见管壁增厚、有纤维组织的增生,胆管扩张等;病理改变的情况较为复杂多变。肝内胆管结石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对患者产生全身性的损伤[2]。本文主旨探讨研究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特选择2013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包括CT、B超检查,胆道造影进行确诊,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为发热、寒战、上腹部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意识类障碍,可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患者无伴随性恶性肿瘤;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肝胆疾病;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肾功能、凝血机制存在严重障碍;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5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5例,年龄25岁到72岁,平均年龄(45.18±2.36)岁;男性24例,女性31例。对照组患者50例,年龄23岁到76岁,平均年龄(44.89±2.75)岁;男性22例,女性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前患者进行详细的各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方案制定。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肝内结石的部位,遵循“清除结石,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的治疗原则,尽可能取出肝内结石,针对结石合并肝叶病变的病例常规行肝叶切除。观察组患者应注意术中术后联合胆道镜检查治疗,术后胆道镜检查需待8周以后T管窦道完全成熟,且无需行造影检查。胆道镜检查首先从胆总管、胆囊管残端、肝总管等进入,结石发现后用网篮套取,直径过大的结石进行碎石术,应注意避免损伤造成出血;胆管开口狭窄处发现结石的进行球囊扩张术,注意狭窄段较长的患者应逐级扩张;结石清除结束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对照组患者将胆总管暴露清晰;使用取石钳、刮匙、灌洗器等器械将结石取出;常规留置T管引流,6周后经T管造影通畅即拔除,如发现肝内明显结石残留则进一步处理,行保守利胆排石治疗或再次手术。两组患者手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判定标准

(1)结石清除效果判定标准:术后随访,半年后行影像学检查,患者结石全部清除,临床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判定为痊愈;患者结石未完全清除,但是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判定为有效;患者结石未完全清除,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短期改善后复发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对比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则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59.34%,有效32.73%,无效9.1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患者痊愈34%,有效48%,无效18%,总有效率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肝胆疾病,并且治疗比较复杂,患者容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严重影响[3]。临床的治疗原则以结石的去除干净程度、胆管狭窄的解除成功率等都是做为临床的判定标准[4];胆管切开取石术是目前临床较为有效的去除结石的方式,手术中通过胆道镜进行检查并清除结石的效果较为理想,传统方式也可以对狭窄进行解除,但是胆道内液体需要一定的压力进行流动,所以传统手术容易造成结石的复发[5]。胆道镜治疗是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通过胆道镜可以直视内胆管的优势对结石处和狭窄处进行处理,治疗效果好,避免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59.34%,有效32.73%,无效9.1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患者痊愈34%,有效48%,无效18%,总有效率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共发生5例,占9.09%;对照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0例,占2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胆道镜下清除结石效果较好,同时对发生狭窄的部位进行解除,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兆龙,田兴梦,陈庆杰,等.胆管结石术后T管造影阴性的胆道镜检查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522-523.

[2]袁博,刘保荣,慕为民等.精准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2):1.84-185

[3]菅志远,兰明银,周平,等.肝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2):145-149.

[4]汪志荣. 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2,41(7):696-697.

[5]潘修勇,夏子泳,郭居. 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分析[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3):179-181.

论文作者:周后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_周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