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对概念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认识方程》后,笔者深刻感受到,要践行“若要取之,必先予之”。“取之”即为获得概念或形成概念,“予之”即给予学生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是学生在充分感知研究对象、经历丰富的体验后,经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再认等,完成概念的自主建构。下面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认识方程》一课的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一、给予学生自我唤醒的情境,沟通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联系
让孩子自觉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顺利学习铺路。生活是数学之源,但数学教学不是生活简单的重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为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心向,生活数学只有提升到学校数学(即科学数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沟通其联系,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方程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等式”“含有未知数”。而“等式”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则是“相等”,“相等”在生活中原形很多,而教材选取的是天平。依托天平这一测量工具在生活中的运用,切入新知的学习。知道天平的工作原理,在本课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平中最关键的术语是“平衡”,它对应的数学概念是“相等”,“相等”对应的数学表达符号是“=”,而“不平衡”对应的数学符号就是“>”或“<”。能够数学表达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培养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教学是这样展开的:
在谜语“一个铁汉挑扁担,东西放在两边篮,生来个性最公道,偏心事儿总不干(打一仪器)”这一情境下,引入天平,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关于天平的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课前的访谈得知,学生对天平的工作原理还是略知一二的,从上课学生举手情况以及发言看,孩子对天平很熟悉。例如,一位学生介绍:如果左盘里的物体与右盘里的砝码一样重时,天平就平衡了,砝码的重量就是物体的重量。我接过学生的话问:“如果天平横梁平衡了,则表示什么信息?”学生都能正确答出:天平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师:“平衡”在数学上表示什么?生:相等。师:相等用什么数学符号表示?生:等于号。到此,生活与数学已进行了无缝链接,链接的效果急待检验。呈现一幅平衡图,根据图用一道式子表示。正例学完之后,进行反例学习。师:“平衡”在数学上用等号表示,“不平衡”在数学上用什么符号表示?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图中的信息吗?(课件动画演示,呈现一个不平衡的天平图)。经过师生对话,正、反例学习检验,生活数学已悄然过渡到学校数学,学生已学会运用数学符号顺利地进行表达。
二、给予学生广阔的数学空间,做好量变向质变的准备
对于下定义式的概念,我们一般不直接呈现,强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同化或顺应,让孩子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老师只是给学生搭台。这样,学生的素养才能得到充分培养。教材中例2共呈现4幅天平图,要求学生经过数学的表达,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并得到4个式子,即两个方程,两个不等式(用>、<连接的各一个)。如果仅以此例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太少。因此,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利用媒体动画演示天平称物体(三次),学生据此用三道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50<100,50+50=100,x=100。接下来由物转向图,进行半抽象学习,把例2当成练习,检验前期的学习效果。通过前面学习,共得到8道式子,并一一板书在黑板上。“为了概括事物及现象的特质,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提供少量的实例,更不能犯只提供一个实例的错误。”量的积累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质变才可能。概念的学习亦然,有了8道式子,就为下一步方程概念的抽象概括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给予学生思辨的快感,明晰概念的从属关系
方程概念抽象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8道式子,分分类。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进行。汇报时,有这样几种情况:①分三类:大于号的一类,小于号一类和等号的为一类;②分两类:有字母的一类和没有字母的为一类;③含等号(等式)的为一类和不含等号的(不等式)为另一类。经过讨论,学生认为第①种分法中,大于号的与小于号的这两类属同一类,因为表示的天平都不平衡,而等号表示的天平是平衡的。通过举手表决,最后以民主的方式一致通过第③种分法,即分为等式和不等式。此层次教学,学生明确了方程的外延,即它是等式。
然后,让学生观察5道等式,再一次对等式进行分类,理解方程的本质属性。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看,很顺利。很自然地从上位概念等式中找到了方程的本质属性——含有未知数,揭示概念已水到渠成。
概念形成的“最原始阶段”,在同类过程中,学生“凭借思维”,“抽离”出等式、方程的“本质特征”。学生建构了方程概念后,概念还要得到及时强化,以区分概念的从属关系,明晰了关系,才能化归到旧的知识结构中去。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方程后,激起学生讨论:等式与方程有怎样的关系?并有理有据地叙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的充分利用黑板上的资源;有的举反例;还有的学生列出了逆命题,并进行举例证明。最后学生自觉地运用集合图表示了这两者的关系。
反观方程概念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自我唤醒的情境、给予学生广阔的数学空间、给予学生思辨的快感和给予学生实践的舞台,无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正是这种“归依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很多的自由,不论是从过程还是从结果看,最终实现了“方程”这一概念的有效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论文作者:刘坤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天平论文; 方程论文; 概念论文; 等式论文; 式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