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132199001160054)
摘要: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想获得优质混凝土,就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有效检测,进而对其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应参照各项工程指标对原材料各项指标进行核实,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有效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
1水
在生产混凝土时,所需要的水尽量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自来水,在对水进行检测时要注意所使用的水当中的有害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不能超出标准范围。
2水泥
水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水化产物决定了混凝土强度。因此水泥强度高低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但在实际拌制过程中,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用了P·O32.5级并且强度为38MPa的水泥进行拌制,此时计算出的混凝土强度只有27.3MPa,离标准强度还有很大差别,因此也就不合格。因此,决定混凝土质量的最主要一个因素就是水泥强度等级。检测人员在对水泥强度进行检测时,因检测结果要在28天后才能出来,因此也就需检测人员按批对水泥强度进行复试,不但如此,还需积累大量实验数据,尽早的建立天数强度与28天强度的关系式,这样还能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水泥。
3掺合料
混凝土掺合料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粉煤灰,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流动性。但需注意的是不同厂家生产的粉煤灰对水的需求量也不同。在对其进行检测时以需水量比为标准。如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粉煤灰,其细度越大,则需水量越大,此时,需水量的比也就越大。将粉煤灰掺入到混凝土中,能节约外加剂使用量,但一些建筑工程常为节约成本,选用一些细度小,且需水量小的粉煤灰,虽然此时节约了成本,但却还要加入一些添加剂,这样反而增加了项目成本。因此,各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检测人员应将粉煤灰细度重视起来。
4外加剂
外加剂的主要作用是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调节。将水泥需水量与其初凝时间相比较来看,其外加剂减水率和缓凝时间都不会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太大影响。如将减水率比较差的外加剂用在混凝土中,就需对用水量或外加剂掺和量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要想反映出外加剂减水率高低,就要对外加剂净浆的流动度进行测量。但有时还是会引起误判,比如有的水泥陈化时间比较长,适应性较好,其净浆流动度也就比较大,这时所造成的损失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水泥中的外加剂进行检测时,应用新鲜的并已经冷却至室温的水泥。
5砂
混凝土中所使用的砂应尽量用Ⅱ区中砂,首先对其进行目测,看其中所掺杂泥块情况。正常情况下,泥块含量大的砂,其含泥量也比较大,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如目测没有发现较多泥块,则拿在手上搓两下,如手上出现了较多泥粉,尽量不要用。如因需要,要使用到粗砂和细砂,则应对砂率以及煤粉灰掺量进行相应调整。在平时工作中,对此进行检测时,要将黄砂级配作为重点检测对象。
6石
在混凝土中,石子粒形和级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选用石子时应对其压碎值进行测定,如检测结果显示压碎值大的石子,就不能将其应用在高生产标号混凝土中。另外针片状多、级配差的石子其孔隙率比较大,这种石子所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可泵性也比较差,还需大量黄砂和水泥对其进行填充,无形中提高了项目生产成本,因此,不建议使用此种石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生产中一般不采用早强水泥,而采用硅酸盐水泥,在实际情况可行情况下,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若工程要求耐硫酸盐侵蚀,混凝土中水泥应选用中级或高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另外,生产优质混凝土,其水泥还应满足我国现行混凝土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以及一些特殊要求,如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烧失量、碱含量、游离CaO含量、MgO含量、SO3含量、助磨剂种类及参量、石膏种类及参量等都要符合国家水泥检验项目要求。
2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加入能有效提升混凝土性能,它是混凝土中除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这四种基本成分外的第五种重要成分。建筑工程常用混凝土外加剂应具有坍落度损失小、质量稳定、减水率高、早强和增强效果明显、相对耐久性好等特点,且能与水泥间具有良好相容性、粘聚性、和易性。在实际掺用过程中,应通过不断进行实验来找出最佳掺量。据国家有关规定,外加剂使用须要有实验报告单和出场质量合格证,对外加剂相关使用进行严格说明。
3细骨料质量控制
细骨料是一种粒径相对较小的骨料,在混凝土中起填充或骨架作用,其粒径一般在4.75mm以下,建筑工程混凝土中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吸水率低的清洁人工砂或天然河砂,海砂在不具备可冲洗条件下应尽量不用,细骨料按其细度模数一般分为细砂、中砂和粗砂三种规格。建筑工程配制混凝土时宜选用中砂骨料,且国家相关标准强调建筑用砂中不应含有树叶、树枝、草根、矿渣、煤块等杂物。另外开采细骨料时应注意定期对其进行碱活性检验,排除潜在危害。
4粗骨料的质量控制
粗骨料一般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建筑工程混凝土粗骨料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但不宜采用砂岩碎石,最好是选用粒形良好、线胀系数小、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洁净碎石,具体选用标准为:粗骨料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对不同建筑用混凝土可选用不同粒径粗骨料。另外因粗骨料中常含有较多有害杂质,如有机物、硫酸盐、硫化物以及泥块、淤泥、细屑等,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应控制其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T。针对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的情况,也要将其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极易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和易性变差。此外,需非常重视一点是粗骨料中一定不能混入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
5混凝土生产控制
混凝土生产计量设备启用前应经计量校称,每盘原材料称量误差、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等应符合相关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施工中拌合物性能检测包括混凝土稠度、含气量。塑性混凝土的稠度检测用坍落度方法,以黏聚性、保水性、扩展度描述和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合理含气量能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减小水流动进而减少混凝土离析和泌水,能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因含气量增加的气泡使混凝土内聚力和均匀性都增加,气泡粘结着固体颗粒可减小其下沉趋势。但混凝土中含气量增大,使水泥浆体孔隙率增加,导致抗压强度降低,而对抗折强度影响较小。当混凝土含气量过大时,混凝土抗渗性能出现急剧下降,这是因含气量过大,有一部分空气泡聚集在水泥浆与集料界面。因此应结合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对含气量控制在合理范围。混凝土施工中还应控制混凝土温度、运输、浇筑方式、间歇时间等以确保混凝土匀质性和密实性。
结语
优质混凝土生产一定要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建筑工程顺利完工的一个前提条件便是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它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避免国家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当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后,检验人员应对材料数量、品种、规格以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等进行现场验收和审核,审核合格后按相关规定再进行取样复验,以确保原材料良好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欢.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250.
[2]李家磊,肖红.基于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技术运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5:191.
论文作者:宋浩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水泥论文; 原材料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外加剂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