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论文_刘志辉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论文_刘志辉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平山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线损量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目前,我国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加以解决。本文分析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点。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损;管理

引言

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经营电网管理和电能传输服务,但是电能传输的过程并不畅通,由于技术性问题,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损耗。线损就是其中之一,属于客观存在的物理损耗,在电力网输送和配电过程中都存在,而它也极大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本文主要就是研究低压配网线率偏高的原因,进而制定出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来降低低压配网线的受损率。

1造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率高的原因

第一,线缆的电阻作用。导线在实现对电能的传导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电阻,当导线通过电流时便会产生热量,形成电能的损耗。第二,电磁场作用形成的负载做功。例如,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交变磁场,电动机运作会形成旋转磁场,从而产生涡流和磁带现象,产生一种固定损耗,这部分损耗和电流大小无关,而与电网电压的等级有很大的关系。第三,管理漏洞带来的损耗,这些损耗也可以称为不明损耗,并不能准确量化与衡量。例如,电能表的故障、用户的窃电行为等。

2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

2.1技术方面的措施

第一,要对电网结构进行完善,保证电源点的合理设置。一般来说,电网规划及电网线路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电源点的设置不够合理,想要保证电源点得到合理的设置,就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确定用电负荷中心:①“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的方式配置,是针对我国各地区的用电负荷分布特点制定的方案,在负荷密度高的区域,可以考虑布置多个电源点;②针对迂回供电这个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就是进行配电变压器的安装,安装的过程要对用电负荷进行考虑,当电压低于400V时,就可以运用回线方式进行,这样就能够实现电网规划及线路结构的完善。第二,要及时更新线路以及配电变压器。采用新型配电变压器,要及时更换掉高耗能的变压器,更换成更加节能的配电变压器。只有对老化的线路、高耗能的配电电压器进行及时的更换,才能提高线路质量,线损率也大大降低了。第三,要对导线截面进行合理的选取。当导线截面较小时,导线所出现的电能损耗会非常大,此时,导线的接头温度也会非常高,这样就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合理选取导线截面积,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根据最大负荷电流决定导线截面积,并且在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积之后进行校验。所以说,要想降低配电网线路的损耗,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积。第四,无功功率补偿机制应当加以优化。电网运行中吸收的功率除了有功功率,还有无功功率,而电网输送电能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无功功率输送的会更多一些,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有功功率的输送,从而造成线损率的大大增加。所以说,优化无功功率的补偿机制,一定会提高电网有功功率的输送,降低线损率。运用补偿电容器提供无功功率是现行办法中最简单快捷的。对于此补偿器来说,可以实现无功功率的提供,简单的说就是能够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补偿容器可以更合理地进行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

2.2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模块,该功能模块所能够提供的是对于系统的整体而全面的功能,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模块。系统控制功能要能够控制用户权限与组织结构,能够进行系统功能导航,便于用户管理,可实现用户个性化配置,并向用户提供帮助信息。控制功能包括系统配置项及调度任务管理,提供符号设计器与查询设计器等系统工具,包括系统运行日志管理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统控制功能应当能够运行于统一化管理的平台,便于实现功能模块的扩展;具备个性化的菜单定制功能,可满足用户对于系统应用的直观化与灵活性需求;控制功能模块可记录系统运行数据,便于实现系统追踪;系统控制功能在用户权限管理与控制方面较为清晰而明确。在实际的应用中,可基于企业的部门、等级、岗位等条件进行权限管理与控制。基于实际需求分配模块操作权限、控制对象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网络访问权限等,并对相应权限进行审核与审计,为各种角色提供相应的权限接口,可采用统一化的身份验证机制,并进行信息资源访问。线损管理系统采用插件式设计,以此来确保系统的可延展性。

2.3优化电网线路的布局结构

由于不同区域的电量需求量有所不同,再加上之前电网设计布局结构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使得现行的线路格局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电量的需求。因此,应适当的增加电网分点,并对线路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对电网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同时为提升线路格局安全性,减少线路损耗以及防止线路因运行时间或是人为原因而受到损伤,应对线路中的电压电流进行监测,并定期对线路中各个部分进行检测。此外,还须对线路的结构布局进行全面考虑,保障线路结构的合理性,以减小线损量。如,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的间距应适当地进行减小。

2.4数据支撑

提高同期线损管理水平的基础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和分析,并根据数据信息制定具体、完善的方案。首先,要进一步落实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体系构建,通过现代智能技术和计算机体系来构建完善的数据检测体系,提高数据搜集的全面性、精确性,增强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同时要基于电网基础架构,进一步确认电力数据的精确性,为管理人员制定解决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5优化计量设备

首先,在计量电能表的选取上尽量挑选精准度较高的,以提高对电能计量的精准性。同时,还应定期对电能表进行更换。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电能表自身的损耗,如装设一些准确度较高的电子表来对计量设备进行优化。为避免窃电、虚报抄表数据等现象的发生,应建立一个高效计量终端,将计量表与GPS负荷进行整合,实行远程抄表、远程付费的管理模式,进而有效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2.6实现对线损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对管理人员的线损管理工作意识进行加强,进而实现对线损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供电企业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培训,并以此来实现对工作人员自身思想教育工作的完成,同时,还要保证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时,须制定全面合理的管理措施,并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减少线损量,节约电力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187.

[2]马文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民营科技,2015(3):78-78.

[3]朱文章.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科技资讯,2015,13(35):74.

[4]高小玉.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中外交流,2018,(23):2.

[5]何冠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电力系统装备,2018,(8):155-156.

论文作者:刘志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  ;  ;  ;  ;  ;  ;  ;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论文_刘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