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采用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率,是急性脑梗死病后恢复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实施。
关键词: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预后不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脑梗死最严重的后遗症为肢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常规护理多不能使其很好的恢复。近来有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最终生存质量的目的[1]。我院为观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其应用于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患者中,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届,1995)年诊断标准,且在入院后进行MRI检查或头颅CT检查证实,首次发病在7天内。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2.4±3.8)岁。对照组患者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3.8±3.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并需排除存在精神障碍、机体其他系统重症疾病者。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解痉利尿和吸氧等,高血压患者可进行降压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发生。观察组患者则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与主动活动,肢体锻炼、刺激康复以及按摩患侧肢体。在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先进行被动活动,后进行主动活动,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运动,护理人员应当与家属配合,鼓励患者积极康复,并制定适合其个体情况的康复计划。锻炼内容可包括:①由大关节至小关节,由小幅度至大幅度,单个关节行8~10次重复运动。②握手锻炼:由轻到重,从远端至近端,10~15分钟/次,2次/天。③床上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腹肌、呼吸肌的训练,翻身、桥式运动、卧位向坐位转移等训练。④步行训练。⑤语言障碍训练:指导患者做口腔操,如弹舌、鼓腮等,嘴张大,将舌尖尽量向口外伸出,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每项进行5次重复,2~3次/天。指导患者进行ka、pa、ta等的发音,准确后,重复训练直至掌握。⑥吞咽障碍训练:口唇闭锁、下颌运动、口唇运动、冷刺激、声带内收、摄食训练等。⑦记忆力训练:通过运动实物、字卡、图片等,使患者记忆力得到强化和恢复。
(2)心理康复护理: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主动沟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疏导,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康复重要性进行讲解,取得家属配合。给予患者关爱和完善医保支持,消除患者的顾虑,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康复氛围。工作中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面对患者,并嘱患者遵医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康复宣教与出院指导护理:给患者发放健康处方,重点给患者介绍典型病例和疾病基础知识,引导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期提高康复成效。出院时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定时复诊,保持乐观心情。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肢体运动能力使用Fugl-Meyer量表加以评定,分值越高,预后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NIHSS系统进行评定,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分值越高,预后越理想。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后分别为(28.8±5.6)分、(49.1±4.7)分;对照组护理前后分别为(29.2±5.2)分、(37.6±4.5)分。两组患者护理前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后分别为(23.5±3.8)分、(8.7±1.6)分;对照组护理前后分别为(24.2±3.4)分、(11.0±2.7)分。两组患者护理前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3.1±9.2)分、(58.6±5.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3.2±9.8)分,治疗后分别为(49.8±6.9)分。两组患者护理前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各种康复技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的内容,对提高患者的疾病预后十分重要。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可造成偏瘫、失语等一系列神经缺损症状。且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增高趋势,脑梗死患者中有50%~7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不良影响,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研究发现,脑梗死发病后3个月是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刻[2],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时,需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越早的进行康复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肌肉萎缩,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减少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足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福玲.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3):165-166.
[2]郭亮.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6,29(3):589-591.
论文作者:李莲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肢体论文; 两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