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庄子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庄子论文,研讨会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庄子研讨会于1995年11月8日至10日在山东省东明县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庄子故里、庄子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一、庄子故里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世界级文化名人。但其里籍今在何处,却又是一个千古聚讼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最早提及庄子里籍的是西汉的司马迁和刘向。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刘向则在《别录》(辑本)中说:“庄子,宋之蒙人也。”这个蒙,通行的说法是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因蒙泽而得名,战国时确实曾为宋地。然而,出席研讨会的学者们普遍注意到,处于这一地理方位的蒙,似乎与《庄子》述及的庄子的主要活动没有任何联系。于是,与庄子活动有关的漆园、濮水、黄河就成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研讨会召开前,东明县的有关同志通过多次寻访,已经发现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资料。
关于漆园。《史记》提到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清徐继儒《曹南文献录》:“‘十七里’当为‘七十里’之误。”)此云庄周为漆园吏,即此。”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漆园城在(冤句)县北五十里,庄周为吏之所。”而古冤句县治就在东明县南部,由此往北50至70里的东明县陆圈镇裕州屯村,就是漆园故址,这在明清以来的方志著作中也有记载。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关于庄子的传说。在裕州屯村南,原有庄子观(南观),久废。最近在该村出土了“登云桥”园石拱,系明代重建庄子观的遗物,从而为确定漆园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又一力证。
关于濮水。《庄子·秋水》提到“庄子钓于濮水”。战国时,濮水由西南往东北,流经今东明县北,至鄄城县南入瓠子河。而《太平寰宇记》等又说“漆园城北有庄周钓台。”在今裕州屯村以北偏西20里的菜园集乡庄寨村一带,当时正好位于濮水南岸。只是由于水陆变迁、河水改道等因素,濮水久已废涸。
关于黄河。《庄子》多次提到“河”,也就是黄河,其中《外物》述及“庄子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之事。监河侯应是驻守在黄河附近监督河防、观察水情的官员。可见,黄河对庄子来说是十分熟悉而且相距不远的。战国时期的黄河在今河南修武一带折而东北,至今河北黄骅一带入海。它距今东明北部最近处仅有六七十里,庄子只有住在这里,才会与“河”有如此多的联系。
与会学者认为,通过对漆园、濮水、黄河三者的地理位置的考察,可知今东明北部与庄子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千余年前唐玄宗推出的“南华系列”,更揭示出庄子故里在今东明北部的确定性。唐玄宗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并将离狐县改为南华县,而今东明县北部就是离狐、南华县故地。“南华”之名源于南华山,即庄子退隐后著书立说、长期生活和死后埋葬的地方。南华山现在哪里呢?就在今庄寨村以北黄河大堤下。其南面则有庄子墓,墓南面又有庄子观(北观)。庄子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以后多次重修, 立有碑刻。惜十年动乱中被彻底破坏,只有几种碑刻尚存。现在的庄子观是七年前在原址重修的。
与会学者还了解到,庄子后裔一直生活在南华山一带,世代相传,繁衍生息,目前已传至78代。居住在今庄寨村的是长门后裔,其余旁支历代都有迁出的。目前能续上家谱的有山东、河南、黑龙江三省七县市八处的庄姓,共4200余人。湖南、四川的庄姓也有来函联宗的。1988年重修庄子观时,他们大都承摊了资金,并推举代表参加落成庆典,表明他们承认东明庄寨是自己的祖籍。
通过对以上各类材料反复、认真的考察、论证,与会学者达成共识:庄子故里在今山东省东明县,庄子为吏的漆园在今东明县裕州屯村一带,而庄寨村一带则是庄子长期生活和著述、归隐及死后安葬的地方。有的学者则更明确地指出,庄子是东明的庄子。
会上仍存有争议的还是司马迁、刘向所说的“蒙”的问题。与会学者强调,司马迁、刘向都是治学严谨的大家,他们的说法不会没有什么依据,似不应轻易否定。在这一大前提下,学者们又做了一些合理的推论。有的学者指出,战国之世,争战不已,行政建置变化频繁,大小不一。有一种可能是,今商丘东北的蒙,只是指蒙城,即蒙地的行政中心,而其管辖范围则包括了今东明地区,且两地间的距离并不算太远。有的学者认为,在今东明境内,战国时可能也有个蒙,后来或毁于连年兵燹,或废于自然灾害。当然,推论总归是推论,在更有说服力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发现以前,最好暂且存疑。这并不影响确定东明为庄子故里,因为籍贯、出生地,是与故里不同的概念。
研讨会上,学者们除了进行历史地理学方面的探讨,还注意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考察庄子故里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带有明显的楚文化因子,对儒家所体现的鲁文化持一种批评的、贬损的态度。但是庄子对儒家学派又是极为了解和熟悉的,其基本的思想资料与儒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儒学构成了庄学的一种观念背景。这说明,庄子是生活在楚文化和鲁文化的交汇地带,而现在的东明正好处于其间。
在庄子故里问题上的这一重大突破,将有助于人们知人论世,进一步深化、加强对庄子和道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这也是与会学者的共同心愿。
二、对庄子思想的评价
博大精深、立意奇特、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和才能的庄子思想,在长期的封建专制时代一直处于在野地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建国以来,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对庄子思想的评价也明显过低。与会学者普遍感到,现在应该是重新认识这一问题的时候了。有的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中,与老子并称的庄子是最富有文采、思辨水平最高的一位哲人,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继承了老子思想,并在许多方面有所发展,从而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与儒家旗鼓相当,难分轩轾的学派。人们一般认为,在道家内部,庄出于老,老在庄上。与会学者则强调,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其地位并不在老子之下。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儒家文化。与会学者指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起码是不确切的。老子、庄子开创了不同于孔子、孟子伦理型、政治型哲学的另一传统。不论是哲学概念和范畴的提出,还是抽象思维的深化,老庄哲学都是最高水平的,对中华民族理论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过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和巨大影响。正是因为有了形而上学的、真正思辨的、自然型的老庄哲学,有了这种哲学对儒学的不断补充,有了道家的反叛性格、怀疑精神及其对正统的、僵化的官方哲学的批判和否定,才使中国思想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先秦诸子中,究竟哪一家占主导地位呢?有的学者认为,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而非儒家。当时几乎各家各派都受到道家的影响,其中包括儒家的孟、荀两派。其原因在于,孔子重视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说教,关注人道而“罕言天道”,使儒家自始就缺乏明确的天道观,不得不直接或间接地从道家那里借这顶帽子。《易传》一向被视为儒家之作,实际上,就其天道观而言,就其理论构架、思维方式、基本范畴及主要命题来讲,应是属于道家的,充其量是吸收了儒家的一些东西而已。
对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和文学思想,有的学者也进行了探讨,认为庄子以自然无为为美,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对后人认识审美和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就创作美感和精神解放来说,儒家思想往往是一种抑制因素,而道家思想则产生激发作用。当然,与会学者也注意到庄子思想的消极方面,如一味悲观厌世的态度、否定一切权威的倾向等。
在谈及庄子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时,有的学者强调,必须区分历史上的庄子、传说中的庄子和宗教中的庄子,提倡科学精神和严肃态度。会上,学者们还一致呼吁,应加强海内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迎接庄子研究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