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建筑给排水工程数量也随之增长。建筑给排水工程和居民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筑给排水工程也要跟随经济发不断探索改革,使工程质量逐步提高。本文首先讲述了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管道堵塞问题、管道渗漏问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其次根据以上问题,做出了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改革进步中,尽量避免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所谓的给排水,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一直以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总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这项技术是否成熟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升,给排水技术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众所周知,建筑给排水工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并且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性较高的过程。所以在给排水施工过程当中,质量的好坏就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1建筑给排水施工的特点
在给排水施工中需要引起关注的点众多,大部分是在细节把控上。举例来讲,在确立排水口的方位上要尤为关注,避免排水口渗水情况的发生,另外在排水管道第一次放水试压时也应关注其压力值等。因此,给排水工程处处需从细节出发,是一个极为细致的工程。在给排水施工中,施工作业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对管道进行连接和热熔转接作业,设计管道安装位置的作业人员在施工前要对建筑工程进行仔细勘察,结合现实情况,设计出一套完善的施工方案。我国的国计民生与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施工直接挂钩,因此,必须重视给排水工程,相关部门更应将此提上日程。严把工程质量,从工程设计到施工再到最后的验收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整个工程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确保给排水施工的顺利完成。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给水管道堵塞问题
在建筑给水的施工工程中,常常会遇到给水管道堵塞的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给水管道的直径小,在排水管道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物体堵塞管道,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在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因为管道的监督工作不到位,造成给水管道内垃圾堆积过多,给水管道转角的地方极易出现塞堵的现象。因此,降低了给水管道的使用率,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建筑给水施工工程中,工程施工人员在连接给水管道时,使用的麻丝越多,就越容易造成给水管道的塞堵。因为给水管道口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会造成细小的杂物沉积在管道口,从而导致管道堵塞问题。
2.2给水用水量和水压不足
给水用水量和水压不足,会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合理、对用水高峰时的供水压力估计不足等。因此,在进行给水工程施工前,务必对该地区居民的高、低峰用水量进行调研,同时加强对给水管道的防护,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政府单位的监管力度较弱,优良的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使建筑施工部门更加不重视内部结构质量特别是给水项目的施工质量,建筑项目自然会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很多建筑项目工程为了节约资金。减少工程管理单位的职工数量,导致管理单位存在人员短缺问题。而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一个管理者可能身兼数职。针对建筑项目建设过程而言,建筑工作有序稳定的进行,必须具备健全的的管理制度,欠缺完善的管理制度已经变成一个弊端问题,属于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建筑管理部门为了提前竣工,节约开支,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导致一人身兼数职,不少单位不具备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而建筑给水的施工责任不够明确,任务不合格,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且我国排水项目监理制度发展比较晚,且发展进程比较慢,这一定程度对建筑项目管理发展产生影响。
2.4给水系统选择不合理造成浪费
由于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涉及二次供水,需要确定系统给水方式、竖向分区以及水泵机组配置等方面内容,而这些决定了给水系统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进行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只求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未考虑供水设备及管道等的投资以及系统运行能耗,导致设计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应用中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能量以及设备等的浪费。
2.5施工过程中管道出现渗漏
在实际施工作业中,管道渗漏现象真实存在且相当普遍,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的关键是材料,材料不达标,那么施工质量更不会获得保证。在给水施工中,管材是骨架,用量也最多,所以一旦给水施工使用了存在砂眼的镀锌管材或存在其他问题的施工材料,后期工程便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是由于施工材料的问题在开始时一般不会被发现,塑料管材在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渗漏,所有的问题通常是因为没有专业素养的施工人员进行恰当的施工操作造成的,人为因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给水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3.1建筑给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
在安装建筑给水管道之前,施工人员要再次测试管道地沟,仔细检查支架 、给水管道标准化安装坡度、高度等是否和相关规定吻合 ,要仔细检查支架的间距,建筑给水管道安装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合格之后才能安装建筑给水管道。在安装过程 中 ,相关连接件等不能和管架、墙壁靠得太近,为之后的复检提供便利。在 安 装 过 程 中 ,如果采用的 UPVC管 材 ,需要用排水胶粘接。在粘接之前,需要摇匀,还要清理干净管道、承插口,尽可能减小承插间隙。还要使用砂纸、锯条打毛承插口。如果承口内比较薄,需要均勻涂刷一层胶,还要动态关注气候变化情况,把握好胶干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粘接时禁止沾水。在连接管道的时候 ,可以采用热融和螺纹连接方法,这是针对新型管材的新方法。就热熔而言,是指加热管道材料需要连接的首尾 两 端 ,在 成 为 液 态 之 后 ,将 其 融 合 一 体 ,进行凝固处理 。这种连接方法非常严密,但也具有较髙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管道材料具有易燃的特点,在加热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螺纹连接来说,需要把材料首位尾两端合理的位置设置成机关,要能够拧扣,物理连接二者,但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不具备热熔法的严密性。
3.2针对渗漏问题的对策
(1)管道渗漏。应该做好建筑给水管道的工程监督,尽量避免使用有质量问题的排水管道的施工材料,在材料采购之后,着重检查管道的接口,并提前做好通水试验,检验管道以及管道配件的质量和密封性。对有特殊性的管道,要注意加强保护措施,避免因为外界因素造成管道损坏,在对待特殊的管道时,可以进行暗敷的方法来进行施工,尽量减少管道渗漏的情况出现。(2)屋面渗漏。在屋里面施工时,需要严格执行施工要求,对地面基层进行严格的处理,基层不能出现任何杂物。防水材料在进行拼接的过程,要严格进行密封工作,以保证密封性的要求。同时,在洞口中铺埋管道时,要注意洞口的湿润度符合施工要求,先用工用胶水对粘结面进行首次涂刷,然后将泥砂浆灌入且保证其密封性和硬度符合施工标准。次日在进行防水要求的涂刷,在泥砂浆干后,注意检查其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
3.3加强施工前的图纸审查工作
施工图纸奠定了后期施工过程,为了避免后期设计变更、修改对给水施工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加强做好施工前的图纸审查。①要对图纸中的尺寸、坐标、标高、坡度等进行复核审查,对施工中各个专业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出现冲突。②对图纸中的系统图、平面图、大样图、设计说明等进行复核审查。③对给水与电气、暖通等管道的布置是否合理进行复核,可以积极应用BIM先进技术,做好碰撞检测,避免后期施工出现冲突。
3.4采用BIM技术指导施工
传统的二维图纸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各专业管线的碰撞、交叉,同时,由于二维设计的离散型为不可预见性,给施工带来了更多未知,且会疏漏掉一些管线的碰撞问题,而利用BIM技术可以在管线综合平衡设计时,利用其碰撞检测的功能,将碰撞点及时地反馈给设计人员和业主,便于沟通、协调。采用三维可视化的BIM技术可以使工程完工后的效果在施工前就呈现出来,表达上直观清楚,展现各个专业的先后安装顺序、管道位置、管道标高、空间位置等。BIM模型都是按照真实尺寸建模,可以将深层次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采用BIM技术指导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3.5选择合适的管材
管材的选择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这样会导致给水管网的质量大大下降,在选择给水管道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选择,并统一标准、统一尺寸,尽量选择低碳性零污染的管道材料,不断提高管材的环保性和节能性,从而提高居民用水的安全性。
4建筑给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在建筑行业不断变革与发展的今天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从而极大地挑战着当前的建筑给水技术。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在建筑给水工程中通过水质监测设备定期不定期的密切关注和校核,以实现建筑给水工
程质量的稳定,同时实现工程整体的实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工程的开展应当注重于当地地域环境的结合,以缓解紧张的水资源问题,比如在华南地区,因为地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为丰富,这样就可以通过在建筑顶层设置相关的收集容器,收集和利用雨水。另外,为了避免设备损坏,还应当结合当前的前沿的水泵隔振技术,应用新型的管道,确保供水的功率和质量的安全。
结语
这几年城镇化进程加快,使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给水工程的施工仍然存在着政府缺乏监督、企业不重视、施工员技能偏低、管理落后等问题,直接影响给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政府部门及建筑企业应该提高对给水工程的重视程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我国的给水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徐峥.BIM标准对市政给水专业的指导[J].中国给水排水,2016,13(4):105-116.
[2]路红娜.住宅建筑排水系统的经济性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149+159.
论文作者:金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管道论文; 建筑论文; 给排水论文; 工程论文; 管材论文; 图纸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