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 276200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失的环节。预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实际教学中,究竟有多少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预习的效果又怎样呢?针对这一问题,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我校五年级20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发现95%学生都能做到课前预习,但其中64%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只有31%学生能做到主动预习。可见,一直被忽视的课前预习已逐渐被老师重视,多数老师已把预习当成了教学的一部分。但很多老师对于预习的要求太笼统,内容太单一。有的老师仅仅是甩给学生“预习课文”四个字。学生要么是没有去做,要么是有但预习效果不够好,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而对质疑问难、探究、积累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不涉及,致使预习在实际教学中变成了“纸上谈兵”,无实际意义。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预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制定可具体操作的“任务单”
针对当前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前预习,首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单”,而“任务单”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每一条“任务”都应明确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前,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单:
《七律·长征》任务单
1.解诗题:
(1)“七律”是一种诗歌体裁,你对它有哪些了解?请结合《长征》这首诗来说一说。
(2)结合课后“资料袋”以及你查阅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先小组交流再派代表简明扼要地介绍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
2.读准“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5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说一说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遇到过哪些艰难险阻?在毛泽东的诗句里是怎样描写这些艰难险阻的?你从诗句中感悟到毛泽东及红军战士怎样的革命精神?
【学习方法提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注释、通过推想或查词典解决。建议搜集“红军过五岭”、“乌蒙山回旋战”、“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资料,交流时可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谈。
4.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5.课后拓展:
(1)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诗歌及故事,如《七根火柴》、《金色的鱼钩》等。
(2)默写本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激情澎湃的短文。
这位老师在“任务单”中给了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让学生知道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还有具体的方法的指导,这样的预习就很具体,而且有可操作性。
二、预习要和课堂教学有效衔接
前段时间,我对我校五年级的200名学生做了一份调查。结果发现并不是将预习内容具体后,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学生的预习质量还存在很大问题。
以下是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预习质量调查记录:
通过反馈,我们发现:学生基本能做到熟读课文,会认会写生字词,但理解词语主要靠查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对文本的理解也是靠借助参考资料抄写,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多数同学摘抄了一些优美的词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可见,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有布置却无落实检查,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将预习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做到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这是扎实有效推进课前预习的关键。以一年级为例,我们针对预习的流程,设计了检查预习的流程,如下表:
一年级阅读课文学生预习大致流程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两遍。
2.圈出本课生字,画出生词。
3.再读课文两遍,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4.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年级阅读课文检查预习大致流程
1.我会读: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段读——同桌互相读)。
2.我会认:
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小组内检查——全班交流)。
3.我知道: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还读懂了什么?
上表只是简单的预习流程,具体操作中,每一课的预习标准不一样,检查的情况也就不一样。另外,教师在检查预习的过程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文本有了熟悉的过程,课上鼓励人人质疑,使人人都有了积极性,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参与者了,人人都在积极地转动自己思维的机器,人人就都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在预习中能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积极分析、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并能形成自己观点的学生要重点表扬鼓励。引导学生抛开工具书、参考书,积极地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预习还要做到“求异化”和“持久化”
学生认知、感受、体验和理解层次深浅不一也是造成预习流于形式的一个原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统一预习内容就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困难。所以,我们的预习还要做到“求异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分层布置预习要求,多指导、鼓励有困难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能够做的事,找到自己的乐趣。另外,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所以,培养学生自觉地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
论文作者:张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课前论文; 老师论文; 是在论文; 生字论文; 红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