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福珍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314031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动态生成资源”是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它转瞬即逝,非常宝贵,被称为“来自上帝的礼物”,弥足珍贵。本文从“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角度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 动态生成资源 开发与利用策略
理想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是课前巧妙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相结合的过程,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但在我们现实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部分教师仍受制于教材、受缚于教案,或忽视预设、率性而为,或虽有生成、偏离目标,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知识不足、资源流失,不能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教学活动,无法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这就造成预设的情况与教学的真实情境相背离,痛失了许多良机。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如何开发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以下是本人的粗浅体会:
一、要有敏锐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开发意识
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开发意识。教师要“独具慧眼”,去挖掘文字、图片中的动态因素,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教材洋溢着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平台上主动探究、自我构建,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了《屈辱的岁月》一课渐进尾声时,满脸愤慨的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遭受这么多的屈辱?清政府到底怎么了?……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若逐个解决,显得极为零散,意义不大。于是,我对提问的学生都加以赞赏,然后选择了最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遭受这么多的屈辱”,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课外搜集的资料发表见解,高潮迭起,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的贫弱等角度进行多元探讨,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预设与生成这一对关系中,不能把任何一项绝对化,预设教学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注重教学预设的同时必须关注生成。不同的学生须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对已有经验的筛选、对新经验的理解,才能生成新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多一份对教学路径的预设、多一份对教学的动态生成。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高低,当把学生的教学起点作为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时,就需要我们一定的教学机智来开发与利用生成资源。如学习《古代埃及》一课时,讲到古埃及人用砌斜坡方式造金字塔时,一学生补充说在《百科全书》上看到了另一种“化零为整”的造塔方法。教师在赞扬学生知识面广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问道:“他说了一种方法,我们书上也介绍了一种,究竟哪种对呢?”学生开始讨论,得出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是个谜,无论哪种方法都只是科学家的一种猜测而已。教师又问道:“对于猜测、无法确定的事情,课文中是用什么词语来表明的?”学生很快从书中找到了“据说”一词。教师加以小结:“据说”一词足见编者是多么严谨、用词是多么准确。教师在处理这些动态资源时,将其转成“生长点”与“基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巧妙利用动态资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将其价值发挥至极至,能让课堂进入佳境,让教学别有洞天。
三、巧用动态资源,尽情挥洒教学智慧
课堂上任何动态生成资源,若不恰当用之或匠心独运,最终还是会造成资源付之东流,丧失其价值。在课堂教学上,信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处理完这些信息并不现实,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重要次要、有用无用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1.捕捉错误
捕捉课堂上的错误,认识和辨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寻求改正错误的方法,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目标的重要途径。故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之一。
(1)捕捉教师错误。教师的错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或与预定目标巧妙对接,生成新的教学过程。要巧妙地坦承错误,以多种方式组织学生予以辨析并改错,使师生从错误中共同走向进步。教师知错就改的精神,师生改错及发现真知的过程,定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2)捕捉学生错误。心理学家盖耶说:“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正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被大大激发。若教师捕捉到存在着方法性错误却蕴含创新思维的问题,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3)捕捉教材错误。教材绝非绝对真理,深入研读文本的学生常会向教材发难,这是教师借题发挥、引导探究的大好时机。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既然日本在历史上曾如此不义地对待我们,我们为何不在发展了的今天还以颜色?”我迅速抓住这个动态的课堂资源,改变了原来确定的目标与任务,改为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并与当前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联系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超越教材的处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对学生的知识层面也有了新的认识。
2.捕捉亮点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现代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要学会发现他们,放大并关注学生的亮点,充分肯定可取之处,保护他们的积极心态。同时,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以标为本,以本为本”的观点,考虑历史与社会教学跟实践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亮点,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与其它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中学习新知、锻炼能力,增进历史与社会综合素养。如学习《一国两制》时,我尝试让学生新课导入:“20世纪末,香港、澳门先后回归,台湾成了最后一个飘泊的游子,成了亿万炎黄子孙最后的牵挂。有人把台湾问题比喻成一颗定时炸弹,我们要说,炸弹的按钮掌握在极少数台独分子的手里面,中国乃至全世界企盼统一、爱好和平的人是不会容忍这帮跳梁小丑肆意破坏每个中国人的爱国情结的。”我把学生的这个导入作为一个亮点加以表扬,短短一节课学生在高昂兴奋的情绪中度过。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智慧光芒闪现课堂,课堂生命活力无限,这些亮点是学习中的灵感和顿悟。
3.捕捉信息
教师不能习惯于“异口同声”,要多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如学习《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内容时,教师可先深入教材,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去赢得学生的心。笔者以问题形式进行设计:(1)曾几何时,高耸入云的烟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当它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财富还未让人类真正笑起来的时候,它又给我们带来什么?(2)“雨中垂钓”的老者,你能从他身上看出多少闲情逸志?(3)钓出的死鱼,令人瞠目结舌,你信吗?(4)树木、农作物的枯萎最终给我们带来一个死寂的世界,你知道原因吗?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5)如果这类环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该做什么?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适时捕捉机会,引“生”入胜,适时点拨,能够使学生在多次认知冲突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深切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激发学生神圣的“使命感”,并可以不断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最终达到价值观的统一。
4.捕捉时间与空间
课堂教学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优秀的教学设计不是对课堂情况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要给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它不是一出已定稿的剧本,而应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中。它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却完成于教学之后。对于学生这种动态式思维,教师只有提供互动对话的机会,建立平等的展台,才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动态对话,学会了合理评价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同学的意见。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使历史与社会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使课堂充满亲切感,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多维的动态生成的课堂,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乍然展现。只要教师拥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提高课堂应对的策略性,就能使原本的课堂病点变成亮点。
5.捕捉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偶发事件,很多老师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了新旧经验间的矛盾冲突,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互动对话后提出问题,更反映出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状态。这时产生的问题往往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这是学生思维与情感共生的结果,是弥足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因此,我们除了提倡教师对学生在课前、课后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新的教学任务外,更强调教师捕捉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而感觉困难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教学过程。
6.捕捉差异
以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学的着力点多滞留于求同性,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多彩的个性。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如学习《巴西》这一节时,面对热带雨林被砍伐的现象,大家观点不一。“当地人认为砍伐一颗树可增加收入;世界环保组织的官员认为巴西热带雨林能提供大量的氧气,大规模的砍伐会导致生态破坏;政府官员认为,不砍树,就业问题不好解决;开发商认为木材的质量很好,多砍树就可以多赚钱。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成就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所学,激起了对我国“再造秀美山川”壮举的自豪感,并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参与、丰富的情感体验,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显现,个体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展示和重视,有利于教学进一步深入。
教师要充分关注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调整,让师生相互启迪、共同成长,让历史与社会课堂涌动出生命的灵性。动态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的,美在它的清新单纯,美在它的活力无限,美在它的返朴归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多一点欣赏,多一点等待,多一点智慧,理智对待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把握住“上帝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在动态生成中塑造充满灵性之美的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淑春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之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5)。
[2]钟灵芝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成功(教育),2009,(10)。
论文作者:洪福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动态论文; 教师论文; 资源论文; 社会论文; 错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