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几点看法_政治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几点看法_政治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政治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 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十五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之后,就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领域建设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和方针的创新 。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个全新概念

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确定的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的历史的、逻辑的必然前进,这既 是坚持“老祖宗”的根本不动摇,又是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讲的新话。

讲文明,讲政治文明,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文明是个历史概念,文明和蒙昧、野蛮相对立,它是人 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过文明和文明时代,即从 奴隶社会开始进入人类文明时代,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 、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文明既然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 、不断演进的客观存在,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进程,每一种文明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之后,就将为比其更高的、更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文明所取代。尽管每一种文明 的历史交替都经历了艰难困苦和错综复杂的历程,付出了重大代价,而这种文明的更替 则是不可抗拒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新的更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文明要应运而 生,取代资本主义文明。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人类文明也就 必然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文明。这些方面的文明既有着相互区别而表现为 一种相对独立状态,又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互动进程之 中。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文明状态都包括着经济领域的物质文明、政治领域的政治文明 ,文化领域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理所当然地有政治文 明。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此作过经典式地表述。毛泽东更是精辟、简洁 地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 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因此,人类文明也就必然有着发展程度不同、内容各异的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的 物质文明、表现人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等的精神文明、展示人们为维护和促进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成果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政治文明。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关于三种文明的概念和不同历史阶段文明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是已然明确的,但把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用文明的概念来加以系统、周密地表述, 则应当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 党在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改造 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鲜明地提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并赋 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以科学的含义。客观世界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改造社会 的成果是不断新陈代谢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党的十二大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 慧,在十二大的报告中第一次把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界定为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 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 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人们的主观世界改造 的成果界定为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是中国化马克思 主义与时俱进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这完全是坚持“老祖宗”不动摇,讲“新话” 不动摇。

江泽民“5·31”重要讲话是为党的十六大作理论准备的重要讲话,鲜明地提出“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就三位一体对应了社会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目标和要求。这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又一重大丰富和发展。

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概念,充分表明党中央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 深入研究了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相同步的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的问题,而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涵有了进一步深切的认识和把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对民主政治建 设一直是十分重视和强调的。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旗帜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人 民胜利跨越世纪之交的十五大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时候,在阐述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时候,就强调了三者的“有 机统一,不可分割”。十五大报告在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时候, 就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 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 文明而言。”我们今天也可以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其主要内容而言, 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是一致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对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而言,政治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有繁荣的经济,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也需要有相应的政治思 想和政治制度、政治机构的支持和保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元化的进程,面 对中国加快同世界的联系和接触,面对世界多种政治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进 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觉悟和需求,面对在经济文化增长基础上人民大众的政 治觉醒和参与政治事务的要求,需要我们鲜明地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全面研究、 把握、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大大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使广大人民 群众的政治积极性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党中央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实践的呼唤而作出的回 应,表明了我们党推进政治改革的步伐加速和其深度的进一步拓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邓小平早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阐述改革 的性质的时候就指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 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 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既说明我国的改革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也指 明了我们从社会生活的基础部分——经济生活起步必须也必然要把改革推进到政治体制 改革等方面去。历史已经证明并将一进地证明:社会主义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是科学的 、有益的;而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展之后相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的改革是十分必 要的,不可或缺的。而那种主观主义地构想先从政治突破,脱离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和经 济发展水平搞政治改革,或者只搞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都是错误 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之后,1980年邓小平就作了具有指导政治 体制改革纲领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充分表明: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 以来,在改革问题上始终是坚持全面推进的,那种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说成是只抓经 济体制改革,不抓政治体制改革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改革首先从经济领域起步,并 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和推进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的确是一条成功 的经验,是一条应当继续坚持并不断充实的经验。

在充分肯定我们的经验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和推进方面存 在着同经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现实。这种情况的存在,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邓小平生 前就指出过这个问题。仅《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中就收集 了他在1986年9月到11月的四篇谈话,就在那些讲话中,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不搞 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我们越来越感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 性和紧迫性”;“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什么内容,应该议一下,理出个头绪”;“改革总 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贯重视政治体制 改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使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制 度方面都有一个更健康的推进。

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概念。我们需要根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发展的思路去认识和把握它,我们需要根据“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和把握三种文明的 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主义文明是一个巨系统的整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巨系统的有机 组成,其自身也构成一个密切协同运作的系统,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政治制 度、政治机构、政治运作等等,也就是大体上表现为“虚”、“实”两个方面。一个方 面是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东西,一个方面是作为政治思想理论的实体表现的制度、机构 等等。这两个方面既有着相对独立性,又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着的。我们既需要研究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也必须研究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 间的联系和作用。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的建设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 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既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又为他们的正确推进提供思想保证;政治文明既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 政治保障,又是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动力。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三种文明 的相互促进作用,与时俱进地充分发挥促进作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十五大以来,我国在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都是同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提供的积极成果分不开的。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 就也是同政治文明的积极推进分不开的。十五大以来大力推进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 能转变等等如果没有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没有物质手段的改进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是在 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匹配的情况下建设社会政治文明。一定要重视和防范 “过”和“不及”两种不合时宜的主张和行为。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借鉴和批判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文明的有机组成,是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的 表现,它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和根本的条件,是靠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总结自己的 实践经验,靠党和人民为满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全新创造。但这 决不是自外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之外的文明成果,而恰恰是在吸取以往前社会主义各 个时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的新创造,从而把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 了一个新阶段,这是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更高类型的政治文明,是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新 贡献。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从横向方面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 展息息相关,同我们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联系,从它们那里吸取营养和支持, 与它们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相促进;而且在历史发展的纵向进程中同人类文明发展史所 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相联系,特别是对人类文明史中的政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政 治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新。这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结论。

关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认识,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 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论述最透彻地 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解放思想的不断 深入,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成果及其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清楚 了。而在关于有没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些什么,应当如何对待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等问题上,人们在认识上是存在很大分歧的。这是同“左”的年 代人们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单向思维有着密切关系的。在“左”的岁月里,见“资”即反 ,许多事情还没有搞清楚,只要一同“资”挂钩就寿终正寝。而资本主义的政治更被视 为反动透顶、腐朽透顶,这同我国长期受资本主义国家的欺压,人民革命直接推翻官僚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等等因素有关。改革开放以后,当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文化, 已经蔚然成风的时候,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则还是禁区。

在“5·31”讲话的指引下,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时候,应该重视对以往人 类文明已有的政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研究分析。关键是要坚持唯物 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一要把这些成果同具体的时代环境联系起来考 察。二是始终要坚持辩证法,“左”的否定一切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从闭目塞听到 打开眼界后,来一个180度的转弯,肯定一切,五体投地,那也是不足为训的。三是始 终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是为了促进中国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的发展水平。 人们在研究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同样不要忘记了我们将长期处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最根本的现实。在把研究以往政治文明成果的任务提上日程 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些根本原则。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经常说,要研究社会主义 之“鹰”飞得不如资本主义的“鸡”的问题。列宁说得很对,我们既不能粉饰现实,不 去重视在不发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的差距;更应当坚信“鹰毕 竟是鹰”的道理,一切努力都是旨在使社会主义的“鹰”飞得更高。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几点看法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