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心血站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采血人员在采血、热合留样以及按压针眼处和处理各种献血反应的过程当中,都经常会有遇到不慎被血液溅污或者是被针头刺 伤的状况,存在着被病毒感染的高度职业危险。因此,需要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障采血人员的安全。下文通过对血站职业暴露的基本表现的介绍,提出了具体的血站职业暴露的相应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血站;职业暴露;采血人员;防护措施
引言
随着人们对外接触方式的不断扩展以及环境污染程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传染疾病呈现出多发的趋势,其中血液传染疾病一直被医学界所重视。对我国而言,所有血液传染疾病中主要以肝炎病毒的危害最为严重。血站采血人员因为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与其他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相比有着更大的职业危害风险。而基层血站工作人员普遍风险意识不高,血站的设备以及设施落后,人员工作培训不及时,种种因素均使得基层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应对措施制定变得迫在眉睫。
1血站采血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近年来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展开,血站采血的血液中含有肝炎病毒、HIV、HBV等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正在不断上升,而采血人员因为自身技能掌握不熟练或者是外在原因导致血液被污染或者被针头刺伤等状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工作人员存在极高的职业风险。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职业风险的因素有着多种多样,有相关研究对城市的中心血站采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工作人员均有过血液污染或者医疗锐器刺伤等情况,由此可知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应对措施制定极有必要。
2引起血站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第一,针头刺伤。在采血护士完成采血之后,针冒回套针头时或拔针后放置位置不当,易被误刺。在人员较为拥挤、血站采血人员工作时间长情况下易被针头刺伤。被他人不慎刺伤等都极易引起针头刺伤或扎身等职业暴露问题;第二,血液接触。采血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与血液打交道,操作不当的静脉穿刺极易造成采血者暴露部位被血液溅到。血标本采集后不慎溅出或翻倒、样管渗漏等。采血结束,献血者小规范按压针眼,血液易外流。热合血袋辫子渗漏血液;第三,化学因素。采血人员每天接触的化学消毒剂很多,这类化学消毒剂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强烈,而且长期直接接触戊二醛或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如果不加防护容易引起头痛、气促、接触性皮炎及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问题;第四,其他因素,如皮肤擦伤、环境因素及医疗废弃物对采血人员的影响。例如在剪辫管标本时,被剪刀割伤。还包括一些采血人员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等也会引起一定的职业暴露问题。
3血站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1开展宣传教育
要让基层血站的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血源性感染还有相关的预防知识,对于本身职业所存在的感染危害性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采血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面对职业风险时候的恐惧心理,对于自身职业感染风险能够理性正确的对待。增加自身的防护意识,注重无菌操作的观念,对于各项技术正确操作的临床意义有所认识。如果是新上岗的采血工作人员,则应该先对其进行相关的业务以及自我防护知识培训,在日常工作中也要贯穿普遍性的防护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首先,在职教育。对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对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的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减少暴露危险的方法和血源流行病学知识的教育,并进行考核。经过培训,发生职业暴露后92.9%的护理人员处理流程正确。使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为100.0%,但仍存在容器盛装过满现象;其次,强化培训。对血站采血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把职业安全培训列入业务学习计划,还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实践操作演练、考核。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监督工作,不定期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3.3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
采血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当配备有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具,并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穿戴。穿着上下分体、厚薄适度、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的防护服,防止血液或者是污染物浸透衣服,触及到皮肤组织。定期对防护用具进行清洗和更换,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护士在采血的过程中务必要穿戴核实的手套,减少手部被钢针穿刺现象的发生。在每一次结束采血工作之后都应当按照常规的流程清洗手部、使用消毒锚筋擦拭,防止与其他献血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3.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确保护士工作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当使用紫外线或者是臭氧对血站的采血室、流动采血空间等进行消毒处理,对于采血器皿和工作等物体则使用过氧乙酸、戊二醛进行消毒,每天定时2次。消毒过程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禁止违规操作。在臭氧消毒过程中注意做好隔离,保证空间的密闭性,消毒至少经过30min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戊二醛对一起工具消毒时,防止消毒剂直接和皮肤发生接触,以免产生刺激,严防溅入到眼部或者是吸入到肺部。
3.5加强制度与防护体系建设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提高规范操作的执行率。建立良好的监控机制,发挥血站采血管理员的作用,加强督查,把职业暴露控制在萌芽前状态。减少或杜绝各种危险的、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或采用危险医用锐器所带来的威胁;其次,建立防护体系,重视重点人群的保护,提供足量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同时,职业暴露发生后,具有应对突发职业暴露的处理能力。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追踪暴露源。
4发生职业暴露之后的处理措施
在皮肤被刺伤之后,立刻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将血液挤出,防止污染物或者是血液进入到体内,降低污染程度。使用大量的清水或者是肥皂水清洁伤口,然后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受伤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若污染物进入到护士的眼部,避免揉搓,立刻使用洗眼器进行冲洗,时间至少在10min以上。此外还好做好特殊处理,为避免护士被HIV、HBV以及HCV等病毒感染,相关窗口采血的护士出现职业暴露之后,在72h之内立刻进行抗体基础水平价差,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水平,积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对于可疑的接触,注射高效疫苗,对于HIV病毒的可疑接触,护士应当在发生职业暴露之后连续1、2、3、6个月中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是否出现感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血站采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着很高的职业风险,因此需要制定对应妥当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制定措施的时候主要以预防为出发点,让整个采血环境能够变得安然有序,将其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亚军.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6):1766-1767.
[2]戴梓宁,孙晓燕,刘静.浅析血站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271-272.
[3]张艳梅,姜燕娟,孟毓,聂军,任红霞.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预防[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06):569-570.
[4]李妮,陈俊贤,林冠文,刘蕴婷.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5):1287-1289.
[5]闵建珍,戚少云,刘纪,郭平.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防护[J].安徽医药,2014,18(03):515-516.
论文作者:胡娜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职业论文; 血站论文; 防护论文; 人员论文; 血液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针头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