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季琴

浅议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季琴

杭州万景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阐述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分析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配置;提出了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工程应用中的建议。

关键词:水生植物,配置,应用建议

1.水生植物的概念

广义上的水生植物,部分或全部可以长期在水体或含水饱和的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包括淡水植物和海洋植物。淡水植物的主体是水生草本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中也有少数适宜水生的品种。

2.水生植物的分类

依据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的原始生活习性,同时结合工程应用中的工艺特性,可将水生植物分为5个类型:

2.1挺水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上部茎秆、叶片挺出水面。其主要生长在浅水或水陆过渡区域,通常具有与陆生植物相似的生物特性。挺水植物种类繁多,在工程上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水生植物类型,经常用到的品种有荷花、芦苇、再力花、千屈菜、梭鱼草、水生鸢尾、菖蒲、小泽泻等。在水体景观上,它的水面立体造景功能是其主要特点。

2.2湿生植物:广义上的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潮湿地或不是经常性淹水的环境中的植物,根具有一定的耐涝能力。类型多样,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均有,该类植物具有适应陆

地和水体环境的双重习性。如美人蕉、蕹菜、千屈菜、水生鸢尾等。将这类植物归类于狭义的“湿生植物”来认识和掌握,有利于在实践应用上获得更好的科学配置。

2.3浮叶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无地上茎或地上茎柔软不能直立,叶和花漂浮或半挺立于水面。叶片开始可沉水生长,后期浮出水面成漂浮叶,花朵通常伸出水面。常见的大型品种有王莲、芡实、睡莲、萍蓬草、荇菜、菱、莼菜等。浮叶植物在水体景观上,与挺水植物互补,可凸显水面平面效果,也可作为弥补,深入挺水植物所不能到达的深水区域。

2.4漂浮植物:根不扎入泥土,全株漂浮于水面生长,随风浪和水流四处漂浮。大部分的漂浮植物也可在浅水和潮湿地扎根生长。常见的应用品种有凤眼莲、大薸等。因其漂浮移动、繁殖迅速,在实践应用上既难以定位,也易造成泛滥成灾,应慎重使用。

2.5沉水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整个植株沉于水中。茎叶长度高于水深时,高出的部分平浮在水面,仅在开花时有部分花蕾伸出水面。常用的品种有苦草、眼子菜类、黑藻、狐尾藻等。因沉水植物景观效果不明显,故在大型园林水景中应用不多,而在室内水族箱中应用广泛。

3.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

3.1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质、土壤条件选择水生植物的种类,乡土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引种过程中成活率高,取材极方便,营造出的景观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经济适用。

3.2合理搭配:水生植物作为水体景观中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恰到好处的配置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一是要“留白”,留出较多的水面体现水景所营造的园林之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植物品种上可加大数量,形成规模,保证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二是要疏密有致,留出必要的景观视线,保证水面的倒影及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水生植物的配置,不仅要体现水体景观的自身主题,还需充分考虑水域四周的环境。要确定是自然、野趣、淡雅还是绚丽、华贵、多彩,是否还有净化水体的要求等,然后再根据主题需求和造景目标来确定品种和配置比例。

3.3功能兼顾: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水生植物造景时,既要考虑景观视觉效果,同时兼顾有效净化水质。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利于水体的生活平衡。另外水体景观不是单一的,水生植物的配置应充分与周边陆生植物及配景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一贯性,并使整个生态系统具有可持续性。

4、水生植物在实际景观工程中的应用建议

4.1景对于小面积的水景,应重视水生植物的近观效果,注重植物的个体美,对植物的形态、高度、叶色、花色、季相等均有较高的要求,选用品种数量应精不宜杂,配置要精细、手法要自然,注重水面的镜面效果。

4.2以水景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小微型人工池塘,在设计施工时应把握以下几点:①以 0.5 m 深以内的浅水为主,水位能控制,有利于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配置;②池塘外观、形状造型可灵活多变,凸显园区主题,与周边配景协调一致;③选择有特色、景观效果突出的优秀水生植物品种,数量以少为胜,以丛植、孤植为主。

4.3在当今住宅小区和商业建筑群中,水体景观也越来越注重。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建设与周边建筑、陆地景观、人文历史等协调一致的小型人工湖和弯弯小河,配以丰富多样的各类植物,构成 “人水和谐”美景。在实践项目设计和施工中,要根据每种水生植物的分蘖分株特性、繁殖速度及栽种季节等因素来综合确定,做到既能满足后期生长与景观功能需求,又适当地控制种苗栽种量。

4.4在湿地公园通常面积较大、水域宽阔,水生植物的配置上,要以远观效果为主,营造水生植物大群落景观。采取单一品种或多个品种群落的组合,大块、成片地布置,以量取胜,体现壮观、恢弘的气势;在部分水域可少量配置单一品种的大型水生植物,展现简洁、大方的效果;游人难以到达的远方水域,可配置高大的挺水植物,以增加景深和水面倒影效果;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应配置在游人最易到达或最易看见的节点上。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根据公园主题或景观表达的侧重,适当地保留或新建一定数量的乡土型水生植物。乡土水生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抗逆性和抗干扰能力强、易于粗放管理、维护成本少。相对于外来物种,在洪涝、干旱、病虫害等灾害下能够更好地实现长期自我维持,并对水土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结语:当前,随着全社会对水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对水体空间的审美追求,湖泊河道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人工湿地及各类水体景观领域正得到迅猛发展,人居水环境的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水生植物在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生态及景观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吴彩芸,夏宜平.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生态配置研究[J].广东园林,2006(04):42-44.

[2]林凤玲.浅谈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J].建筑与环境,2009,3(3):130-131.

[3]李冬林,王磊,丁晶晶.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J].湿地科学,2011(03):84-90.

论文作者:季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议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季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