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必须重视质量通病的研究与治理,本文结合几条高速公路的施工情况,从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治理入手,来控制土路基的填压、构造物台背回填的质量,从而可以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路基施工 质量通病 防治
1 引言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有特有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可替代是作用。公路建设又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行业之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但是从已经投入使用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来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道路病害是高填土路基的沉陷和台背回填质量较差引起的桥头跳车,本文结合自己曾经参与施工的几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实践,提出自己对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治理的浅显看法,于同行共同探讨。
2 路基的填压
2.1 路基压实施工流程
路基压实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压实可以提高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降低渗透系数和沉降,因此必须做好路基的压实工作。
2.2 施工技术要点
(1)确定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
施工时应根据碾压机械及其组合,做出几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并做试验路段,找出达到压实标准的最佳铺层厚度和碾压次数。
①代表性的土样做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绘制出干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②根据干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控制试验段土的含水率。
③根据压路机的工作能力及土质情况确定松铺厚度(一般以不超过30cm进行试验)。通过试验检测结果,达到规范要求时的数据,编制试验段报告,最终确定每一松铺厚度及填土的含水率控制,以便在后期的施工中掌握。
(2)含水率的检测与控制
稳定性通过压实得以提高,压实度受含水率的制约,保证压实土合适含水率才能达到压实标准,在实际作业中,应根据天气情况,控制土的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等,但不超过±1%时进行碾压,压实效果最佳。
①当土的含水率过低时,需对土进行人工加水,首先计算出土达到最佳含水率所需加水量,所加水宜在取土前一天浇洒在取土坑的表面,使其均匀渗入土中;也可以将土运输至施工路段上,用水车将水均匀洒布在土中,并用拌和设备拌合均匀。
②对过湿土的回填施工:一般亚黏土的压实系数为1.5~1.6,松铺30cm,碾压成20cm,而对于含水率超过最佳含水率太多的土,如果回填30cm,几天都难以达到适合碾压的含水率,大大延长了施工工期;如果回填时松铺太薄,则工序多,压实台班大,进度慢,经济上比较浪费。所以对于这类土采用多层回填薄层覆盖的方法,增加槽边积图翻挖或取土坑翻晒作为重点施工工序。工地范围内路线上所有槽外侧堆积土都不停的翻晒,在取土坑范围内,半边翻挖取土,半边翻晒,在翻挖过程要增加一个破碎土的过程,施工方式上,先回填10cm左右的稍湿土入路槽继续晾晒,槽外和取土坑堆积的表层通过晾晒并加以破碎。等路槽内的土接近或达到最佳含水率,再削一次槽外和取土坑内堆积的表层10cm左右的土入路槽晾晒,使得路槽内又覆盖较薄的过湿土,而槽外和取土坑内又得以晾晒,从而提高了工效。如施工过程中遇雨要抢压,同时设置好横坡,及时排出路基范围内的土。
2.3 压实质量的检测
为确保路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认真做好压实质量的检测工作。压实度是反映路基每一层的压实程度,弯沉值是反映路基的整体强度指标,只有路基的压实度和弯沉两者均符合规范要求,路基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才符合要求。
(1)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能填筑其上一层,检测频率为每1000m2至少2个点,不足1000m2时检验2点。
(2)弯沉检测频率为每一双车道检查,1km检查80~100个点;当设计提供的是回弹模量时可以直接做回弹模量,或者根据设计规范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设计要求的弯沉值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路基达到试验段的碾压遍数后,均由按上述规定进行自检,不合格时,进行补压或返工处理,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3 构造物的回填
桥涵等构造物的回填是路基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影响通车后行车的舒适与安全性,为保证回填路基的稳定性,在施工中克服操作空间小,回填工程量少等因素,严格控制回填材料,杜绝回填不合格材料、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等现象,以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出现。
3.1 构造物回填
施工单位必须设立专门的构造物回填队伍,设有专职的质检人员,配以适合的施工机械,对构造物的回填予以特殊处理。
构造物回填是隐蔽工程,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必须仔细检查回填断面尺寸、回填材料的质量,根据压实机械严格控制回填厚度,防患于未然。
3.2 预留回填路段
一般路基与构造物同步施工,在构造物两端预留一段回填段落,其作业面保留为倒梯形,其长度应按设计或规范规定,其长度顺路线方向,应至台身起,底宽不小于2m,顶宽为台高加2m的长度,拱桥应不小于台高的3~4倍,与路基衔接面设为1:1.5的斜面或挖成台阶状。
3.3回填材料、回填厚度及压实机械
回填材料尽可能采用砂性材料或渗水性材料,当采用非渗水性材料回填时,应用石灰或水泥等稳定性材料进行改善,所有材料必须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回填。
分层厚度宜为10~20cm,施工时,并在构造物明显处标注每一层回填高度,逐层回填,逐层碾压,逐层检测。检测频率为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均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标准。在一定区域内可以用重型压路机按规范操作碾压,局部辅以小型机具压实。
3.4 加强排水及回填施工
构造物回填中及施工完毕后,应注意路面及中央分隔带的水浸泡或冲刷对路基的影响,在做好排水的同时,尽量加快防护工程的施工。回填处如果设计有泄水孔时,一定要按设计要求处理,或设置碎、卵石、粗砂等砾料层,以起到过滤作用。
回填管涵时,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直到管顶。回填时特别注意管的两侧腋下的回填压实,这常常是施工中的盲点,应引起重视。
回填盖板涵时,应在盖板架立之后对称回填压实。如果根据实际需要,两侧在需要对称回填,必须等到涵台(墙)的混凝土强度或污工砌体的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回填压实。
柱式桥台或肋板式桥台回填时,应内外两侧同时分层填筑,路基与锥坡同时分层填筑,并随时砌筑防护工程以减少单项推力。
对于有踏板的构造物,必须待回填土体沉降趋于稳定后才可以进行踏板施工,如工期允许可将踏板施工尽量后排,以利于回填土体的稳定。
3.5 检测方法与测点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用核子密度仪、环刀法或灌砂法进行检测,但核子密度仪必须事先与灌砂法进行比对,相关系数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考虑到回填由基坑底向上增宽的变化,每层检查的具体点数根据实际需要,按规范要求取点。
3.6 施工技术要点
(1)构造物有防水要求时,要先做好防水层才能回填。对构造物回填的施工夯实机具要适当有效。
(2)每层松铺厚度原则上不大于15cm,为便于检查每层松铺厚度,台背回填前,从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墙上标记记号,便于现场施工人员容易控制好每层厚度。
(3)与台背填土相接的路基接头,是控制的重点。要求在施工时,对路基端头的压实度进行复测,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回填部分与路基部分衔接好,消除隐患。路基端头每层检查3点,两侧各1点,中间1点,如果临近台背检测不能满足要求,继续向路基方向的下一个桩号检测,直至合格,这样就可以确定台背回填的确切范围。
(4)如果台背回填为渗水材料,如砂砾石,为解决顶层松散现象,要求台背回填至最后时,顶层可做30cm厚,灰剂量为5%~8%石灰稳定层,但不能超过路基顶标高。
4 结束语
从路基填筑及压实控制,台背回填材料及注意事项检测方法几点入手,严格按照回填时施工技术要点施工,从而能保证路基及台背回填施工质量,保证路基的强度、稳定性、承载能力,减少路基病害,发挥高速公路的投资效益。
论文作者:邵东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路基论文; 压实论文; 含水率论文; 厚度论文; 土坑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