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中学 熊英杰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是指在民主的教育气氛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学生是教育活动所关注的第一要素,学生作为人在课堂教学中决不是由教师捏塑的泥巴,一切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是经外界宣布即可确立的,也不是别人可以给予的,而是通过学生自觉、能动地活动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营造氛围,创造和提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教学理论表明,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主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者培养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学习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辩证运动是实践和认识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展开。
2、心理学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经过认可、同化、顺应、发展的几个阶段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即学习者是自己通过信息传递主动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3、教学依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经历体验解决问题全过程。它应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之中,是数学教育所应体现的一条主线。问题解决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即让学生承担责任,大胆假设,大胆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大胆猜测和修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自主学习实施的主要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脑并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积极探索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那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我们在数学学习教学的操作程序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交流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深化——拓展反思”为主线,强化学生感性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构建教师导,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的教学程序。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上重在“探究”,关键在于学生“参与”,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
1.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 2.精心策划,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
3.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在例题、习题教学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我认为有效的办法是:变“先讲后练”为“不讲先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可能有许多老师有顾虑,连例题都不讲,学生能尝试吗?尝试能成功吗?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年龄越小,这种欲望愈强。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各自独立探究中的成败体验,相互提问,对疑惑处共同探讨,力求借助小组智慧合作解决,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学生各种信息,如思维的阻塞点、遗漏点等,作适当的点拨,从而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当然,解完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小结、反思;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亦要对题目进行拓展,如削弱、强化已知条件,变换几何图形位置,改变问题结论等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
四、教学的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可行的。实践的结果也表明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并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学校涌现了一大批个性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他们在近几年数学中考中频取高分。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要跟上千变万化的形势,我们的社会公民必须终身学习,而自主性学习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开发学生潜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论文作者:熊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主性论文; 过程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