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城市经济跨世纪发展研究报告_城市经济论文

中国小城市经济跨世纪发展研究报告_城市经济论文

中国小城市经济跨世纪发展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小论文,研究报告论文,跨世纪论文,城市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城市一般指20万人以下设市的县级城市,小城市在我国城市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小城市处于乡镇的领导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市场,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是大中城市发展的有力助手,是乡(镇)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中心。

一、小城市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坚持以积极发展小城市为主、适当发展中等城市和控制大城市的方针,从而使我国小城市发展取得可喜的成就:(1)小城市的规模明显扩大。据统计,1985年我国小城市仅有178个,占城市总数的54.9%,1996年底增加到393个,占城市总数的59%;(2)小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1985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为677.5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为672.44亿元,1996年分别升为7225.3亿元、增加9.7倍和22387.5亿元、增加32.3倍;(3)小城市的地方财政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1985年小城市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72.05亿元,到1990年上升为206.7亿元,增加1.9倍;(4)小城市的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5)小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备;(6)小城市的环保事业得到迅猛发展;(7)小城市的教育事业成绩显著;(8)小城市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总之我国小城市的发展特别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但在它的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小城市的自主权小,功能不完善。现在,我国小城市的体制几乎与大城市一样,设有各种对口的部门与机构,其结果是城市小、“骨架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有些政策在客观上起着鼓励大城市和限制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小城市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使文化教育科技各种人才不能根据发展需要进入小城市,反而不断流入大中城市,因人才缺乏,致使小城市的文化教育落后、职工素质差。(2)生产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据统计,1990年小城市每个工业劳动者提供的工业产值是3622元,仅为大城市每个工业劳动者所提供工业产值的70.4%。(3)小城市交通不方便,信息落后。道路及其设施不配套、不完善,运输水平一般都大大低于大中城市,绝大部分小城市没有民航运输。(4)就业问题突出。小城市每年大约缺少就业岗位数百万个,这是小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并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小城市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构想

(一)战略思想 从“九·五”计划开始到2010年我国小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应当是:从国情出发,面向21世纪;调整布局,优化结构;适度规模,扩大经济内涵;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尽快达到城市小康生活水平,把小城市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城市。这个战略思想应当包括如下含义:

1.从国情出发,面向21世纪。我国小城市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面向21世纪为出发点,把发展生产力、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集约化经营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小城市发展的主题。

2.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我国在城市发展战略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控制东部地区小城市设置的数量和大中城市的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小城市发展的力度,使小城市的布局在区域间趋于合理,使我国城市体系结构得以优化,从而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适度规模,扩大内涵。我国小城市发展就其个体来说,必须坚持走开辟扩大内涵规模的道路,把小城市建设成发展具有综合性功能的为乡镇服务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城市的个体发展模式。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而得到的正确结论。我国小城市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离开了这个中心,小城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空的。

(二)战略目标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城市经济的要求,尽快理顺政府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现代化;达到城市小康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小城市。这个总体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1)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体制。我国小城市发展在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并且首先是政府体制问题。当前小城市在政府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市、县三套建制同在一城。这是一种城乡隔离、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地、市、县体系互相交叉,政出多门,同级机构重叠,工作渠道不顺;二是财政体制不合理,严重地制约着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深化小城市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地区与小城市建制分立。为此,我国小城市可以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建制:一是小城市的县级建制不变,实行计划经济、财政单列;二是凡具备地级城市建制条件的小城市应当升格,确立地级市建制。实行这两种体制的目的,是为了理顺小城市的管理体制,保证其自主权,增强其经济活力,更好地形成和发挥小城市的综合功能。(2)尽快确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实现经济现代化。现阶段,在我国小城市实现经济现代化,从总体上说,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具体地说,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建立高科技的兴农工业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要求建立导向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根据市场变化快的特点,建立促进乡(镇)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服务体系。依据实现商品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现代化科技体系;(4)达到城市小康生活水平。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小康水平量化标准应当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0元(1990年不变价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人均居住面积8-10平方米,人均收入2380元,恩格尔系数为44-46%,人均每日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为2600大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入学率为90%,每年闲暇时间为6700小时,人均园林绿地面积为9平方米,基尼系数0.26-0.30;(5)要把城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城市。

(三)战略重点和步骤

为了实现小城市经济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其重点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小城市的内涵。战略步骤必须分为两步实施:第一步,1996-2000年,主要任务是调整小城市的发展方向,确立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两个转变”。第二步,2001-2010年,主要任务是实现小城市经济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建成社会主义文明城市。在这十年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这样概括地设想:五年跨一步,十年实现翻两番,建成社会主义文明城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完成第一步主要任务的基础上,为小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和环境。因此,小城市经济第二步发展速度应当比其第一步的发展速度要快一些,小城市作为乡镇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它的经济发展必须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同期的平均发展速度。小城市必须坚持以经济为中心,创造现代物质文明,以此为基础,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小城市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到2010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尽早建成社会主义文明城市。

(四)实现小城市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对策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发展步伐。

第二,深化改革,加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力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经济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小城市必须深化改革,加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力度。

第三,严格人口管理,提高居民素质。人口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因此,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运行。当前我国小城市人口主要存在五个问题:自然增长率高;流动人口多,失业职工数量增大;人口老龄化突出;居民文化科技素质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小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小城市社会生活的稳定。所以,小城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口管理,提高居民的素质。

第四,坚持科技兴市,振兴经济。我国小城市要振兴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为此,一是提高全民科技意识;二是强化小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运景目标的高新技术内涵;三是引导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四是增加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五是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六是坚持教育为本。

第五,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城市是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精神活动的中心,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密集,社会活动密集的区域。城市发展依赖于经济,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它同时又受着自然生态、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带来的严重问题是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小城市为了实现其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生态平衡,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一是要提高全民的整体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意识;二是要强化综合治理;三是要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四是要强化环保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五是要加强环保教育。

第六,加强规划,提高综合效益。为了适应小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规划,提高设计水平。为此:一是要坚持城市规划的指导方针;二是要坚持城市规划原则;三是要坚持城市规划法制化;四是要坚持城市规划科学化。

第七,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是以国家为主体组织举办的在全社会城市范围内用以维持和改善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生活状况的一种公益性制度。我国的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是在战争年代供给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年来,社会各方面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城市社会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其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小城市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必须面向21世纪,深化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我国小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住房六个方面。

第八,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看是指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于局部部门的研究,于是就会形成局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小城市发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并且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根据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要求,小城市要实现其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做到六点:(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城市发展再上新台阶;(2)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面向未来,创新城市特色;(4)立足当地,建立城乡生态一体化。小城市工业发展带来污染,必然损害农业的发展。同样,农业的污染问题,会影响城乡人民生活和工业的发展,这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在现阶段,就大多数城市来讲,农业是小城市的支柱产业。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基础。因此,城市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城乡生态一体化进程,保证工农业协调发展;(5)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建立资源更新的经济机制。可持续发展要作为一种发展的思想,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改变人的行为,最终成为人的思想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源必须实行有偿使用,否则浪费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使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资源效益挂起钩来,才能真正建立起资源的良性循环机制。为此,小城市必须按照资源的特点(如再生与否,再生难度大小,以及再生周期等特点)进行归类,分别在税收、利率、信贷等方面制订出不同的政策;(6)把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第九,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观念,诸如抑制消费、排斥竞争、疏于交往、轻视知识等传统观念和旧习,提倡消费生活丰富多彩、竞争开放、加强沟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2)“软硬”兼施,长短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既有长期规划,又有短期安排,做到辩证统一,有序推进;(3)上下齐动,城乡一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上下必须一齐动,既抓领导干部,开展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义务奉献活动,又抓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反对腐朽文化、倡导健康文化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抓城区,还要抓乡村,互相促进,联为一体,狠下功夫,形成特色;(4)舆论先导,典型引路。广泛调动新闻单位积极性,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鼓劲与呼吁,形成良好舆论环境。善于总结典型,用典型引路,带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5)建设推进,制度保障。通过思想、道德、文化三大建设,推进小城市整体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做保证,有检查、有激励、有约束,持之以恒,开拓进取,不断推出新成果;(6)财力支持,两手都硬。小城市对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相应的投入,财务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应不断推进,互相推动,共同提高,真正做到两手都硬。

标签:;  ;  ;  ;  ;  ;  ;  ;  

中国小城市经济跨世纪发展研究报告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