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述评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理论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大约是90年代初由孟广均教授和卢泰宏教授等人引入我国的,当时正值国家科委改“情报”为“信息”以及国内各高校图书情报学系易名为信息管理系之际,因此它迅速地被国内图书情报教育领域接受和认可。到90年代中期,经过短短几年的理解、消化、吸收和发展之后,国内几乎同时涌现出几种有关信息管理方面的专著或教材,它们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国现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水平,虽不免存在认识强度与偏差以及体系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但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就,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为此,本文特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著作加以评述,以推动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 卢泰宏的三维结构理论

卢泰宏教授在其专著《国家信息政策》中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他首先从“信息成为真正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的命题出发,论述了自己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一种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引向预定的目标;另一种则认为,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尔后他又将信息管理的基本问题归结为5个问题城:存—理—传—找—用。存即保存、存留;理即整理、加工;传即传播、传递;找即查找,检索;用即利用、使用。他认为,要解决这5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人—信息—技术—社会”相互作用的各方面。

卢泰宏教授还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分期问题。他认为,信息管理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传统管理时期(1900年~1950年)以图书馆为特征,技术管理时期(1950年~1980年)以信息系统为特征;资源管理时期(1980年~ )以信息资源管理为特征。

卢泰宏教授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三维结构”(见图1)。他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3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这3种模式分别是:对应于信息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是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与新的利用方式;对应于信息经济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对应于信息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

卢泰宏教授的理论是国内最早形成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之一,论述虽然不多,但观点明确,思路开阔,特色鲜明。如果深入的分析,那么关于信息管理的两种理解、3个时期的划分等都有再商讨的余地,此外,三维结构只是从不同角度展开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平面结构,层次性表述得不够。

图1 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

2 胡昌平的信息管理科学理论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胡昌平于1995年出版了专著《信息管理科学导论》。在书中,胡教授以社会信息为基点构建了宏观的信息管理科学体系。该书共分12章,内容如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息机制与信息管理规范、社会信息源与信息流、社会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开发管理、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社会化组织与信息产业管理、信息市场及其管理、国家信息政策、国家信息法律、社会信息化及其信息管理。

胡教授在《信息管理科学导论》中试图建构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运行的信息机制相对应的大而全的信息管理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以胡教授已出版的3种专著——《情报用户研究》、《信息社会学》、《情报控制论基础》为内核的。胡教授认为,信息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现象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社会信息现象与规律研究、信息组织与管理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政策与法律研究。综观全书,胡教授的信息管理科学体系有如下特点:其一,它是以“用户与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相关学科知识的;其二,它是以社会信息流的有序运行为纲来衔接有关章节内容的,其论述的重点是社会信息流的控制与产业化问题;其三,它的主导思想是统一科技信息与经济信息,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新机制;最后,其实质是科技信息管理理论的推演与扩展。

胡教授的信息管理科学体系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它标志着我国情报学研究已开始走出科技情报的禁区而面向社会信息这个更广阔的天地。但由于原有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本身还不成熟,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全书内容更多的是用户研究、情报控制和信息社会学等内容的有序组合,似乎缺乏基于信息管理的内在一致性;其二,全书的论述存在宏观展开充分而微观深入不够的问题,其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信息管理诸问题的论述略有牵强之感;最后,有些基本概念还须推敲,譬如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就令人无法区分这两个概念,“信息管理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通管理、信息组织管理、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市场管理、信息投入管理、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及具体的业务管理工作”,可谓语焉不详;等等。不过,从总体上而言,本书体系严谨,内容充实,有创见,有新意,确为一本瑕不掩瑜的信息管理论著。

3 符福峘等的信息管理学理论

《信息管理学》是符福峘等同志继《信息学理论》之后又推出的一部巨作。该书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信息管理问题和组织相关资料,特色鲜明,可谓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学派”。该书共分12章,内容如下:信息管理学概论、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信息管理的哲学范畴、现代信息管理激励理论及组织行为、信息管理的科学决策、信息管理的领导艺术、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的政策与法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管理的模式、现代信息管理经营谋略、信息管理工程、现代信息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信息管理学》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又一种尝试,它系统地植入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信息管理的诸多问题,进行详实的对照分析。该书作者认为,“信息管理学就是研究科学地组织管理信息工作的理论与技能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是研究与探讨整个信息系统各种要素及其信息活动全过程的规律性,以及信息工作的组织、结构、应用技术与一般方法的学科。”也就是说,信息管理学体系是以信息管理工作为中心的,其目标是追求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和科学化。该书最主要的特色是确立了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一种新模式,它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管理的方法论;与此相关,该书对管理理论与方法似乎有套用之嫌,体系虽然庞大,信息虽然丰富,但真正论述信息管理的文字却不多,然而管理科学毕竟不同于信息管理学。

4 王万宗的信息管理理论

王万宗教授组织一批青年学者编写的《信息管理概论》是诸多专著与教材中出版最晚的。该书作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现代信息管理丛书》的一种,视野并不局限于信息管理理论本身,它是将信息管理作为一个学科群来构建的。该书共分9章,内容如下: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社会信息传播业、信息传递与社会信息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业与信息市场、信息商品及其价值价格、信息管理业的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息管理概论》与其说是要建立一种理论体系,勿宁说是在寻求如何实现信息管理学科群的一体化。该书认为,“信息管理是信息科学应用于学科群”,其代表性学科主要有3部分组成:一是信息传播系列各学科,如传播学、新闻学、宣传学等;二是信息服务系列各学科,如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咨询学等;三是信息整序系列各学科,如分类法、主题法、引文法等。而为了使上述学科整合为“信息管理”,该书竭力将有关学科的研究对象统统包容在信息管理的体系之中,但又未形成新的学科逻辑体系,加之全书为多人合编,整个体系显得松散、无序、衔接不当。而且,该书作者对“信息管理”的界定也未能给全书奠定一个统率全局的逻辑基点,“信息管理就是为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这样的定义令人联想到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的界定,这样的定义也无助于作者所追求的学科整合的目标。此外,该书也未能严格区分“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全书的一章表明作者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缺乏广度与强度,而将“信息管理”无限扩大为包括对信息,人员、设备、投资、技术、工作的大而全的管理体系,又使信息管理在发展的同时迷失了自我。

编写《现代信息管理丛书》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继务虚的“改名”活动之后的务实行动,该书作为这套丛书的龙头之作,内容广及传播学、科技情报学以及近年流行的信息产业与信息市场理论,洋洋大观,不失为一家之言。尤其是该书以教材的形式出版,可满足改名后的诸多信息管理系及其新建专业的燃眉之需。

5 其它信息管理理论

在1995年出版的众多信息管理论著中,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党跃武所著的《信息管理导论》也是不可多得的新著。该书大量地运用和阐述了大众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并由此切入信息管理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该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交流、信息管理、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组织。严格地说,该书的体系是值得推敲的,作者虽然将重点放在社会信息交流的过程和规律方面,但并未按照信息交流过程来组织资料,章节之间的衔节也似乎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譬如将“信息组织”放在最后一章论述就令人费解。诚然,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党跃武同志广博的知识面,敏捷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都是值得赞赏的,他所构建的信息管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1995年另一种由青年学者编写的著作是《信息产业管理》。该书主要是一种宏观层面的信息管理体系,内容侧重于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等方面。该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信息·经济·社会、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测度方法、信息产业内部结构、信息产业外部关联、信息产业管理、信息产业生产要素管理、信息产业再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市场管理、信息产业组织管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世界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管理体系”的主要特色是对信息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并综合了国内外信息产业研究的最新资料,不足之处在于诸多方面的论述都停留在表面,细致深入不够。

除上述已出版的专著外,安徽大学信息管理系谢阳群编写的《信息管理概论》(油印教材)也以其缜密的思维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而独树一帜。该书共分8章,内容如下:信息与信息科学、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政策、信息化。有趣的是,该书作者将信息资源分为无资源(信息生产者的集合)、本资源(信息的集合)和表资源(信息技术的集合),并以此系统率全书。谢阳群的信息管理体系是以信息和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因而也是严密的和完整的。虽然其信息资源“三分法”值得商讨,全书论述也不够深入细致,但就总体而言,该书的体系仍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体系,是一个非常适于教学的体系。

6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综观我国90年代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虽然成果喜人,进展神速,但是问题也不少。就上述几种著作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概念不清的问题。几种专著都提出信息管理是对“社会信息的管理”,但字里行间也常涉及“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那么,“社会信息”是否等同于“信息资源”?我们认为,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社会信息”是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或是在人类社会内部传播交流的信息,社会信息一般是相对自然信息而言的,而信息资源则是可利用的信息的集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社会信息都是可利用的,虚假的信息如谣言等就不构成信息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社会信息取代信息资源。此外,几种专著都没有严格区分“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有的专著甚至将信息管理等同于信息资源管理,而事实上,我们只能对构成信息资源的那一部分信息实施管理,泛用“信息管理”是不科学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其次是层次不清的问题。从前述有关专著的内容组织来看,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正在趋于成熟,有关研究者的思路基本上都是从信息交流出发,继而论述信息系统和信息产业化,最后归结于信息社会化的探讨。但思路并不等于体系结构,就几种著作的章节目录及其内在关联性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层次不清,也就是说,它们没有明确微观层次的环节管理或过程管理、中观层次的系统管理或网络管理、宏观层次的产业管理或事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不自觉地来把握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体系结构的。

第三是移植不当问题。由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几种专著都存在大量引用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问题。当然,移植作为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被引用学科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关系问题,如果简单套用或以被引学科知识的阐述为主,那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就会“画猫反类虎”,就会失去对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四是借鉴国外资料不足的问题。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始于对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介绍,但就几种著作的概念适用,体系构建和内容组织等方面分析,均甚少直接接触国外的有关专著与教材,国内研究者大多是以原有的图书情报学构架为出发点来推想、构建和组合信息资源管理的体系与内容的。譬如,美国学者A.N.Smith和D.B.Medley在他们1987年出版的"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中就曾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的理论体系,该书从管理理论如何从效率管理发展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变史谈起,详细地论述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和过程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可谓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精品,如果我国的作者能够先读此书,也许他们的著作会更加完美一些。

最后是信息技术的地位问题。几种著作都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并且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置于中间过渡的位置。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而非研究对象。如果我们客观地将信息科学划分为信息理论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和信息应用科学3部分,那么,信息技术无疑是信息技术科学诸如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研究对象,而信息资源及其管理则是信息应用科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到实践中,信息资源管理学没有必要研究信道的建设与维修,没有必要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我们需要研究的只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成果来更好地实施信息资源管理,如此而已。

7 结束语

90年代中期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黄金时期,我国学者仅用2~3年的时间就编写出版了7~8种著作,其效率是相当高的。但是,任何著作或教材都是长期的深入的理论研究的产物,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消化、提高和再创造,新的著作只能是原有学科知识的简单组合,其广度、深度与系统性都不会有质的变化,其中的问题也必然多于成绩。为此,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学者能够冷静下来,扎扎实实地读些国外的有关著作,总结借鉴现有著作的经验教训,以期在不久的将来推出我们的经典之作。

标签:;  ;  ;  ;  

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述评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