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进一步改革援外工作——主要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和援外项目合资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贷款论文,合资合作论文,我国论文,项目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邹春义)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在今天开幕的全国援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将进一步改革援外工作,推动中国企业同受援国企业直接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培养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外经贸委(厅、局)的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有关外经贸企业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吴仪在讲话中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对外援助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最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希望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投资,参与其经济发展,以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增加收入和就业。她说,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援外工作改革将主要推行两种新的方式:
一是国际通行的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方式。中国政府提供具有援助性质的优惠贷款,即动员一部分银行的资金,通过政府贴息,使向受援国提供的贷款利率降低,条件变得优惠,具有援助性质。
二是积极推动援外项目合资合作的方式。这是援外的一种新的方式,其特点是中国企业同受援国企业在中国政府与受援国政府原则协议范围内,双方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主要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的方式或中国企业独资经营的方式实施中国对外援助项目。
吴仪指出,援外项目实行合资合作,首先要在中国援建的老项目上下功夫。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通过合资经营的方式,帮助这些企业恢复活力。其次,要在当地举办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型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今后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将主要用于解决这一类项目所需的部分启动资金。
她还说,中国今后一般不再向受援国提供新的无息贷款,但要扩大政府贴息优惠贷款的规模,同时适当增加无偿援助的比重。
据悉,中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45年来,中国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岛国提供了各类援助,在受援国建成1426个项目,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累计派遣援外工程技术人员近50万人次,为受援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力量。自1983年以来,中国向99个发展中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多边援助,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500多人。
今年1月至9月,中国同52个国家新签了援款协定,无偿援助的比重加大;在21个国家承担了50个成套项目,主要是生产性项目和福利性项目;新开工项目18个;竣工项目21个;向5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多边技术援助,举办各类培训班14个;向24个国家提供了26批物资。
中国对外援助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或规模,包括:农场37个,种植面积5.2万公顷;水利工程25个,灌溉面积16.5万公顷;纺织印染厂62个,纱锭108万枚,布机25500台;糖厂62个,日处理甘蔗或甜菜1.75万吨;电站48个,装机184万千瓦;新建、改建、扩建铁路4057公里;公路64条,总长7255公里;桥梁48座,总长12258米;医院38个,共有4900张床位;学校28所,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体育设施56个,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看台座席76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