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美术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极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弥补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最好途径之一,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引导创新的教育理念,创造及活跃又严谨的课堂氛围。讲究教学的方法和技术,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运用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用真情实感来感动学生,用自身对艺术的热爱来陶冶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创建有效的美术课堂。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小学是学生学习以及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更是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以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传统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对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能力提升也有所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教学方式更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作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好发言阶段,应结合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亲自参与的课堂环境,如,将课堂内容转换成游戏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娱乐中学习,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统一化、大班化教学方式为主,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不高,而且,能够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也不多,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不仅造成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3]。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尤其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作者建议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一些存在疑难问题未能解决的学生,应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引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要充分体现出美术的趣味性,要将快乐带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将学生带进美术的世界里让学生感受无穷乐趣,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引导表达尊重个体差异
以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为改变现状,提高整体学生的表达技能,在平常美术教学中,例如在小组合作前我这样规定:讨论前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深入到小组中,收集信息,调动学生的参与愿望,有意识的提供机会、时间和空间,让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意识地进行指导示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及时给予肯定、赞许,体验成功的机会。不仅如此,我还要求,不管任何人回答时,是否对错,不打断别人话题,等待他人把话说完,每个成员都要养成尊重他人,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每位同学还要养成敞开胸襟悦纳同伴,既欣赏对方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通过思考、判断、选择,再补充或纠正,并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善于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尊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课后及时检测,实现有效评价
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而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通过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学习过程,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课堂检测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难易适度,使学生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同时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让学生学会评价,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评价标准”,如以《学习任务书》、《反馈表》、《教学评价表》等形式在教学一开始就发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学什么?做什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怎么学?自主、合作和研究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评分办法(怎么评?完成不同任务之后的得分,完不成任务的扣分,即评价权重)等,一旦明确,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务,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的教育形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实践机会,让我们一起在研究的道路是越走越幸福吧!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11)
[2]方辉,武英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探讨[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2(04)
论文作者:顾雅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美术论文; 新课程论文; 尤其是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