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传家”博物馆家训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论文

“诗礼传家”博物馆家训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论文

“诗礼传家”博物馆家训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韦倩莹

(东阳市博物馆,浙江 东阳 322100)

摘 要: 研学游倡导“游中学”,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实践教育形式,不仅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渠道,也是助力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的重要途径。博物馆因其资源禀赋和文化价值,已成为各类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为避免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的问题,需合理开发博物馆课程。文章从博物馆课程设计出发,立足中国木雕博物馆家训馆资源,以“诗礼传家”为主题,探索博物馆资源课程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家训;研学课程;博物馆教育

在21世纪让青少年走出去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小学研学旅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发展起来的。博物馆因其自身所特有的高度文化性、立体直观性、实物广博性、类型多样性等特点成为最佳的研学旅行目的地之一。依托博物馆自身资源禀赋与文化价值,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探索与实践。但研学产品良莠不齐,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的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避免博物馆研学产品流于形式,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自2013年开始,国务院及教育部通过各种相关政策不断鼓励地方研学旅行工作,并对博物馆的研学旅行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教育部在高度重视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的同时,还强调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要把文化的内涵、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因此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如何将博物馆的展陈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开发出让学生感兴趣又受教育的博物馆课程,如何让课程与学生的主观性相联系并学有所思,是博物馆社教工作中一直在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本文就中国木雕博物馆家训馆(以下简称家训馆)在“诗礼传家”家训主题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思考。

1 “诗礼传家”家训主题课程的开发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其中优秀的家风、家教、家训就是极具中华民族共同价值理念的一个系列,其教化功能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色彩管理系统(CMS)与数码打样色彩管理是CTP 系统中较为关键的技术,也是用于地图印刷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将创建了颜色的色彩空间与要输出该色的色彩空间进行比较,使要处理的地图文件在流程中的各个输出端(如屏幕显示、打样、印刷)上显示的颜色尽可能保持一致。因此就要在数据输入、处理、输出时进行RGB 模式到CMYK 模式的转换,由可校色的高质量显示器近似模拟印刷效果,打样输出采用国际通用的ICC 标准,配备专业数码打样软件输出数码样张,经过色彩管理后的数码打样,能够完全模拟印刷机的色彩曲线,输出与印刷品感官色彩完全一样的数码样张,提供客户做印前检查,印前可即时进行修改,且色彩稳定。

中国木雕博物馆家训馆以“小家训、大规矩”为主题,以“学家训、树家风”为主线,陈列着317块刻有家规、家训的铭辞雕版,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木雕的精湛工艺,其内容更是简要地阐述了为人处世、修身立德的朴素道理,是中小学生开展德育主题研学的理想场所。家训馆通过不断探索,梳理出一套较为科学、形式丰富的博物馆课程,以“诗礼传家”作为课程主题,挖掘传统家规、家训中的精华思想,与学校德育课程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家训馆的环境中切身感受传统文化,感受真善美,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求学态度、朴素的处世哲学,以及进而完善其人格都有一定的意义。

2 基于对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分析建立课程体系

“诗礼传家”家训课程立足于博物馆的家训陈列,但并不意味着将所有家训都囊括在课程里。家训馆内陈列的家训雕版内容丰富,涉及家、国、天下,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家训的切入口要小,着重在习礼和养德两方面,因此我们甄选了五条知名家训和五条东阳地方家训,结合人物故事作为研和读的学习内容。

2.1 确定课程目标

“壹课堂”是家训馆推出的品牌讲座,由博物馆社教老师带领学生通过传统诵读的方式体会古代家训的韵律和精神内涵。讲座上老师还会解读家训馆中陈列的著名家训雕版,引导学生了解家训的历史,了解古代先贤治家格言的用心。

2.2 选择家训资源

美国著名教育学专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提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第一,课程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如何选择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学经验?第四,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课程开发的流程,即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经验[1]。根据泰勒理论,我们从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来建立研学课程体系。

2.3 课程实施

在博物馆课程实施中,孩子们通过对博物馆中展品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引申,理解传统伦理道德,从而对古人的智慧产生自豪之感。家训是一个相对较严肃的主题,课程开发时要注意课程的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和长效性。课程设计中要通过互动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家训文化,并引发主动思考。

2.4 课程评价

“小薇”的发现,使此前在大田环境下很难开展的研究,在室内可控、均一、可重复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可促进耐盐、低高温和病虫害等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相关研究。在“小薇”中鉴定的有利基因型,可通过常规的杂交、回交的方式应用于水稻分子育种。

3 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实施的形式

未成年人精力充沛、好奇、好动,在家训类严肃的主题中还需要穿插动手的环节。“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强调了动手参与是博物馆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活字印刷的操作过程中,可在“捡字”“上墨”等步骤中印刷出一段家训,既可以作为研学结束后的纪念,也能让家训中的字字句句被长久珍藏。

3.1 听一堂家训讲座

学校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就弥补了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在教育专业上的不足。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博物馆应与学校合作,由博物馆专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研发,让博物馆课程与校内课程有衔接、有延伸。如东阳市的公办小学都开设了国学课,通用教材为《细雨蒙蒙——故事伴我诵经典》,其中《论语》里孔子教育弟子的句子学生们都很熟悉,那么孔子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可以作为家训课程的导入环节了。基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国学教材的内容,我们把博物馆课程的授课对象定为小学低年段学生,通过对家训课程的学习,了解家训的积极意义,并从古代家训中得到启发,以期达到习礼、养德的目标。

3.2 致敬一种古代礼仪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在各种虚拟或真实的语言情境之中获取知识,因此在学习中进入古代教育的情境十分必要。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儿童的礼仪教育几乎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家训中。在这个环节学生们将学习十种古代日常礼仪动作,在古朴而庄严的氛围中,通过对古礼的学习来致敬传统文化。

研学课程结束后,必须通过有效的评估机制来判断课程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唯有专业化的课程项目评估,才能促进课程项目的优化。博物馆课程项目评估,主要应该关注课程设计产生了哪些效应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活动效果,从而帮助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进行合适的修正[2]。“诗礼传家”研学课程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估:①博物馆展陈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合理性;②课程设计与受教者现阶段教育内容的关联性;③课程环节的趣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④课程的亮点与创新点;⑤学生的参与性与启发性;⑥学生、家长、老师的认可度。评估主要通过课后反馈和调查的形式进行。

3.3 印刷一段家训

“博物馆+教育”模式下开发的研学产品大多面向未成年人,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尚未完善,对孩子的引导并不能用纯教育或纯参观的常规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会影响孩子最终的研学体验效果。“诗礼传家”家训研学课程中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可以概括为“四个一”。

悉尼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以下特点:人数精简但研究方向多样;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超;理论与实践搭配出色。该系真正从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只有6位教师,包括2位教授,3位高级讲师,1位讲师(见表4)。所有的教师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均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虽然专业教师的数量不多,但各自研究方向不同,覆盖的研究领域包括身体认知、健康促进、体育历史学与社会学、运动表现、健康与体育教育与发展、澳洲土著体育活动等多个方面。

治疗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缓解率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4 讲一段家训故事

家训不是空泛的道德教育,而是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学生们在学习了许多家训及其背后的故事后要消化形成自己的道德观,最后一个环节应结合自己的家庭和行为习惯,讲讲“我的家训故事”。孝敬亲长、隆师亲友、节义勤俭、读书写字等多个方面的交流都能给孩子心中种下善的种子,启迪心智,这也是家训研学课程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

博物馆教育课程的开发既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与载体。在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教育更加注重真实性和有效性。如何深入挖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出主题清晰、内容翔实、形式多样、学而有思的研学课程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将持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夏婧.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泰勒原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5).

[2]邹芬.博物馆课程建设初探——以杭州博物馆《寻找回家的路》课程设计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5).

【作者简介】 韦倩莹(1987—),女,文博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标签:;  ;  ;  ;  

“诗礼传家”博物馆家训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