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至真至美的纯然表达论文_万亚峰

微写作:至真至美的纯然表达论文_万亚峰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226011

一、微写作:时代发展的顺然要求

近年来,“微课”、“微课题”、“模拟上课”等受到教师们的普遍关注和运用,其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就是“微”。其短小精悍、灵动变化、易于操作等特点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和积极践行。最近在微信里阅读了于漪老师的一篇文章——《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她指出,语文教学常常在指责中艰难前行,教师付出了很多的劳动,效果却往往不够理想。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是举步维艰。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高分而写作。机械化的背诵作文,无病呻吟式的伪造作文,牵拉硬扯的拼凑作文,已然成为了学生写作的常态。所以,作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王荣生教授提出:“微型写作课程的出现,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写作课程的转型。”“微作文”写作,是微课程写作的实践与探索。“微作文”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时代发展的顺然要求。

二、微写作:核心素养的应然选择

纵观作文写作标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而在学生真实的写作中,却存在着大量的立意不深、内容不新、感情不真、语言不生动的“假”“大”“空”“滥”作文。这严重违背了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那么如何将写作与学生素养的培养链接起来,笔者认为微写作应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应然选择。

首先,微写作口子较小,实用,灵活,其本身也是写作的尝试与创新;其次,微写作关注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科学有效学习,关注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等,它的写作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再次,微写作注重的是真实的体验,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体验和生命的思考;最后,经常进行微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不断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微写作:至真至美的纯然表达

1.探寻微写作的真味

如何让写作真实地发生?笔者认为需要有真实情境的触动,或阅读一段美文后的感触,或看到眼前之景而生发感慨,或者在任务驱动下的联想、想象等。总之,要让写作真实发生,要让文字有真味,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那么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呢?孙绍振先生说:“好命题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从感情层次激活其智信的潜在量。”选择适切的话题,当学生看到这些题目后,有想写作的冲动,这样的话题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那么,什么样的话题才是好的命题呢?笔者认为,源于学生的生活,源于社会上的热门事件的探讨,源于学生对自我内心的体察等贴近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让写作真实地发生,这样的文字才有真味。

(1)阅读让写作真实地发生。

阅读应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常态,是语文外延拓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形成自己读后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写出来。如笔者在带领学生研读《论语》的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早读课的时候跟读,齐读,自由朗诵;另一方面通过小组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并把点滴思考用微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如一位同学这样写的:

洽读《论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学习时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方法,更有“学而时习之”的学后巩固,“温故而知新”的自我提升与感悟。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仅一语中的,道出了我学习时一味死记硬背,不看重自我考究、钻研的问题,更警醒自己要努力做到“举一隅要以三隅反”的延伸学习,不拘泥于所学到的片面、只零半点的知识,着眼于创新和开拓。不消华丽的言辞,短短几句,孔夫子的言行就在潜移默化间,将我带入悟学的殿堂。

这样学生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不仅仅受到经典的润泽,还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对自己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这样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

(2)生活让学生的文字更多彩。

真实的生活造就真实的作文,丰富的生活成就作文的精彩。所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对写作来讲它的意义尤为重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受,去畅想,用微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如在进行“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旅游景点”微写作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这样写的:“最具苏州味的,是山塘水街。俗话说‘七里山塘’,这是说山塘水街的长:站在桥上,到处是曲曲折折的河道。地上是苔藓微绿的青石板,缓缓走在上面,有细而碎的脚步声。撑一把黑色的雨伞,恰逢海棠花开,缓缓走过,雨伴着花瓣打落在伞上,走在桥上,有着些许魂断蓝桥的感觉。我不由得想起了陆游的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了,甚美,甚好。再向前,是热热闹闹的山塘集市。我看着那些古朴的店铺,仿佛我生于宋朝,行于江湖穿梭时光了。

这样真实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足见小作者的内心的丰盈。一句“甚美,甚好”,足见对他对山塘水街的情有独钟。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学生的笔触引向自然中的事物。如引导他们观察爬山虎、吊兰、仙人掌、梅花、菊花等自然事物,通过细致的观察,从中去感受、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情思。如一学生写下的下面一段文字:“荏苒间,似乎又忘却了那盆吊兰。一次不经意的转身回眸,看到了它。一片幼嫩的叶子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小小的,在阳光下镀上了一层金边。后来,吊兰出落得更标致了,疯狂地拔节、抽枝长叶,根处是一片雪白,叶是一片青绿泛着光,宽大的叶子舒展开来,长而不折,其间还绽放出了一串洁白剔透的小花。葳蕤之间带着优雅,优雅之间带着坚强。”

有生活的文字才是灵动的文字,因生活而至真,因真而灵动。著名特级教师袁源老师说:“写作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种自我抒发、调节和记录的途径,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在写作中,找到自我,回归自我,苏醒自我,强大自我。

2.探寻微写作的美味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进行微写作的时候,从话题上来说,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的话,还要努力让学生说出好的话、美的话。美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的基础,是审美素养的核心。”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积极引领学生感知和领会美。引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与感悟,用欣赏的眼光来体察身边的事物,用赏识的态度去发现事物的美好,用善的心灵去体验世界的美好。

(1)话题引领,乐哉美哉。

学生在微写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自我的创作与表达;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努力地开发微写作序列,如按照“说人物”、“说事情”、“说万物”、“说风景”、“说活动”、“说阅读心得”、“说文化”等有序列地进行练习。选择至善至美的话题,如“细数那些温暖的瞬间”、“角落里也有风景”、“感恩,就要大声说出来”……这些充满积极的正能量话题,不断激发学生善的种子,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交流、感受、表达。如在进行微写作“我的最爱”,一位学生写下了这一段温情的文字。

我爱油菜花,爱它珍致的玲珑秀珍。放眼望去,那朵朵盛开的金黄色小花,令我心驰神往。见那朵朵黄花娇柔地簇拥在一起,凝成一簇金色的浪涌,微风卷过,前俯后仰,俨然如同金色的浪潮,悦人心目。捧上一朵放在手心,好一朵玲珑紧致!见它薄如蝉翼的花瓣并开着,花朵底部的花萼无私地支撑住整朵花的重量,使其拥有极具魅力的开放,这不是成人之美吗?

积极的正能量的话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自然能够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进行积极的思考、理性的表达,自然表述出来的都是美的情思。

(2)精美雕琢,精致表达。

在短短的篇幅中,我还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雕琢、打磨。学生或者从修辞上雕饰,或者注重字词的比较,或者注重写作手法的运用。所以,大多学生写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字。

《蘘荷》:看!那矮矮的,绿色的,一棵一棵的,就是蘘荷。它的叶子椭圆,青翠欲滴,左右对称排列在茎上,边缘稍有凹凸,看上去挺像一株株迷你的小盆景。奇特的是,它的生长规律与众不同——先开花后长叶:在春天,它的茎上会开出很小的白色小花,花瓣洁白纯净,花蕊如同一条条黄色的小舌头,在对我做鬼脸!过了几天后,这小花凋谢,白色花瓣一片片落到地上,往往铺满大地,让人不由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妙句。

这段文字从对蘘荷形、色的细致的描绘,写作手法上有对比,有想象,在句式上还注意了长短句相结合,注意叠词的运用等。可谓,美哉!

(3)践行善行,永葆善心。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的天性是纯洁善良的,他们都拥有一颗赤子般的真心,敢爱敢恨,直言不讳。而微写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学生们能“说真话,抒真情”,敢于表达对自我、对社会、对生活的最真的感受及看法,摒弃那些假、大、空的“伪善”言辞,做个永葆初心的真我。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写了《踏青园,我的最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我家屋前也有一个小园子,我们管它叫“踏青园”。不必说高大的松树,娇艳的月季,茂盛的草丛;也不必说满庭桂花香,小河碧波漾,单是灌木丛一带,便是有无限趣味。

有心捕捉学校和社会上的善的言行瞬间,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践行“责任文化”、“日行一善”的德育要求,并将其作为微写作的素材来源。让微写作,成为传递学校师生践行善的言行,发扬善的精神的有效承载途径。

微写作,关注的是生活中细微的细节,唤起学生对人、对事、对物的感悟,引导他们积极捕捉自我内心真实的情愫,用微妙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心。微型写作,让学生以文字为载体,深入生命,直抵灵魂。

参考文献

[1]沈建军 《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上海教育出版者,2014年,第1页。

[2]方明主编 《陶行知名篇精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梁晓萍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59页。

论文作者:万亚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微写作:至真至美的纯然表达论文_万亚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