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论文_何德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论文_何德兰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桥头林场学校 425303

摘要: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在一个人的言行当中得到具体体现,与情感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道德情感能够使人的品格得到升华,更加了解社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做为人类情感的重要部分,道德情感对小学生而言道德情感对其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生道德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小学课程当中《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道德情感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基于此在下面的内容中就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这个主题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道德情感;培养策略

前言: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学生的道德情感越加受到重视,在对小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培养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一直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对小学生道德情感进行培养能够提升其思想境界,以正确的言行践行自己的人格。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来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中存在着该课程教学得不到重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当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显得越加重要,因此需要加强相关问题研究,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道德情感得到有效培养,从中受益,对其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能够使思想品德更加良好,使这门课程教学时效性更加明显。在对理论知识学习当中道德情感会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习态度也会更为端正,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升华了思想与心灵[1]。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自律,在学习当中更有纪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正确引导,道德品行更加良好,在其日常学习中对其督促,付诸实践,自我调节道德行为,使道德自律得以加强。道德行为受到道德情感很重要的影响,内在的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取决影响。还有对学生人格具有完善作用,使道德行为能够得以形成,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态度更端正,有助于未来发展。

二、培养道德情感的现状

(一)对其教学不够重视

一些学校对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农村偏远地区对这门课程教学不够重视程度更明显,主要认为课程教学对学生品德没有太大的影响,只需将数学、语文这些主科教学工作做好,学生品质就能够得到提升。有的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更自由一些,让学生进行自由玩耍,以自习课代替,或是其它文化课代替[2]。小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不足,在处理事情方面能力还是有些不足,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道德品质与情感才能够得以提升。

(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机械化,在理解记忆知识中显得有些刻板,在教学中没有融入现实生活,学生很难理解思想教育内容,从教学案例来看具有地域性,存在一定难度,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影响到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道德情感培养策略

(一)在教学中要结合情感特点

小学生在认知能力发展中情感也会随之变化,从情感意识上讲无论是个体意识,还是群体意识,外部环境与其它因素对道德情感都能够产生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对情感氛围有意地营造,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为能够使道德情感得以提升,应该分阶段向学生渗透与道德情感有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看由具体过渡到抽象化,使道德情感得以形成。其道德情感容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感染,在学校对家长的依赖感会向教师、同学身上转移,通过这两种关系对各种活动加以开展,拓展情感。这在情感上形成了互动,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在集体中产生荣誉感。

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为例,这个单元主要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带动其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陈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习惯与行为,全班同学对此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们陈述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进行总结,指出哪些习惯与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需要改正的,从而使学生进行反思,改正不良的习惯与行为,形成一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感,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3]。

(二)加强情感互动

从幼儿时期情感共鸣这种现象得到逐步发展,这和后期学生在情感发展上存在一种密切关系。伴随年龄增长,能够感受体验他人情感,这说明在以情感共鸣为前提的情况下转变了道德情感。学生情感在得到激发之后意志力会得以发展,对生活能够勇敢体验。在年龄与认知特征角度上讲情感较丰富,教师应该对感染力的特点抓住,多组织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和他人合作交流中情感共鸣能够从中产生。根据课程教材加强互动,使情感共鸣得以产生。

以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平”为例,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伟大祖国从近代到现代这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目的在于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在没有进入教学主题之前让学生列举出所了解的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与世界范围的重要战争事件,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教师展示相关教学主题图片,让学生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增加了解,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列举改革开放以后家庭与家乡的变化,从而与近代中国历史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之间对这些历史变化谈论自己的感受,从而产生一种由衷地自豪感,体会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组织参与实践活动

这门课程能够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渠道,社会实践能够真正提升道德情感。学校与家庭、社会都应该通过努力为学生更好地创建情感氛围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其道德情感。教师紧密结合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强化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对生活亲身体验,使辅助教学目的能够实现。如到敬老院与社区慰问老人,在集体活动中在实践中感知与体验不同情感,使集体团结力得到锻炼。以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例,组织学生到农村参与实践活动,走入田间,帮助农民收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解农民伯伯家庭收入,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发展变化,了解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政策,形成一种关心基层民众生活的意识情感。

结语:结合以上论述可知,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展开论述。小学品德与社会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门使学生认识社会,培养思想道德的学科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内容,体验感悟生活,或者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讲完故事后学生谈论得到什么启发,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论感受,形成遵守道德规则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这本身就是作为教书育人工作者应该具有的道德情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影响到学生。

参考文献:

[1]黄智明.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4):68-70.

[2]蒋夷菊.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3):279-280.

[3]王瑞卿.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6(36):155-156.

论文作者:何德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论文_何德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