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巿岳阳县仁雅康复医院 内科 414124
【摘 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应用硫普罗宁与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病患者120例,均为我院肝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对照组,n=60)与加用硫普罗宁治疗(观察组,n=6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GGT等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硫普罗宁与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联合对临床肝病科所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总有效率,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硫普罗宁;二氯乙酸二异丙胺;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为临床肝病科常见的一种中毒性肝损伤疾病类型,由患者长期过度饮酒诱导肝细胞出现坏死征象所致,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癌,最终威胁到生命安全[1]。本病近年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更高要求。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就硫普罗宁与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联合治疗成效展开探讨,以指导临床,现作如下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酒精性肝病患者120例,均为我院肝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2010年修订)[2];肝脏组织均有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性等病理改变。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5-67岁,平均(44.2±2.4)岁,饮酒史平均(10.7±3.4)年;对照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24-68岁,平均(44.7±2.2)岁,饮酒史平均(10.2±2.7)年。两组均排除由非酒精性肝病诱导的肝细胞组织学改变患者,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病例取二氯乙酸二异丙胺餐后口服,20mg/ 次,3次/d;并联合硫普罗宁应用,即取硫普罗宁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单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具体应用同上。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嘱患者在用药期间禁酒。
1.3 指标观察(1)对比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比较临床效果;(3)对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效果评定 显效:食欲减退、脾大等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指标呈正常恢复,彩超检查示脂肪肝消失,肝、脾大小呈正常恢复;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部分肝功能指标呈正常恢复,彩超检查示脾脏缩小,脂肪肝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能指标、彩超检查结果均变化不明显。
1.5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录入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GGT等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酒精性肝病虽仅以长期过度摄入酒精为致病因素,但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遗传的多类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细胞受乙醇破坏等多因素相关,最终促使肝细胞中出现中性脂肪堆积、肝细胞损伤,进而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酒精性肝病类型发生。患者临床以厌食、乏力、肝区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肝大、脾大等体征,肝功指标经实验室检查呈异常显示,严重威胁到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
硫普罗宁属一种甘氨酸衍生物,含流离疏基,可对线粒体、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促使有害氧自由基得以理想清除;硫普罗宁还对乙醛、酒精的排泄、降解具加速作用,且可阻止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堆积;同时,还可对线粒体结构进行保护,有效降低三磷酸腺苷酶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的活性,促使三磷酸腺苷酶含量最大程度升高,恢复且保持电子传递功能呈正常状态,进而使肝细胞功能得以明显改善,肝细胞再生及修复能力增强,脾脏肿大体征呈消失显示,确保患者血脂降低,肝功能改善[3-4]。
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在药理学上属维生素B15的一种活性成分,经口服入体内后,分解为二氯乙酸与二异丙胺,两种物质对胆碱的合成均可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使胆碱结合于肝脏中分布的脂肪,促使此种脂肪得以分解;载脂蛋白、卵磷脂、肝脂肪结合后,促一种极易在血浆中溶解的脂蛋白形成,使肝内脂肪向肝外有效转移,促脂肪在肝内的堆积最大程度减少[5]。临床取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应用,通过其具有的抑制激素敏感性酶作用,进而发挥对于肝脏中分布的甘油三酯的合成及胆固醇的合成抑制,使酒精性肝病引发的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症状体征有效改善,另外,还可促Na+-K+-ATP酶所具有的活性提高,对受损肝细胞原有生理功能的修复加以促进,增强肝细胞摄取氧的能力,使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本次研究观察组针对所选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在应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的同时,取硫普罗宁加用,与单纯应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的对照组比较,肝功能各项指标得到更为有效的改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未因用药种因增加而出现严重用药不良反应。
综上,采用硫普罗宁与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联合对临床肝病科所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总有效率,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国红.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5355-4356.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清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7-170.
[3]宋秀丽.硫普罗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J].肝脏,2015,14(09):771-715.
[4]李睿,周富林,孙蓉蓉,等.硫普罗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41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7):162-163.
[5]张彦芳,张娜,陆萍,等.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清性肝病54例肝脏病理学改变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05):70-71.
论文作者:何宁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肝病论文; 肝功能论文; 酒精性论文; 患者论文; 肝细胞论文; 肝脏论文; 丙胺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