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第四中学 653100
一、流行语简介
互联网高速的发展的今天,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介语言形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形成之初主要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适应某种特定的需要,把一些词语、字母、符号、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等基本元素,加以神奇的组合和运用,这种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大家争相效仿,并形成一种造词风气,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奇妙的网络语言,并进而形成网络流行语。
简而言之,网络流行语是指由网民创造或者引用并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词语和句子。其最初出现于网络并在网络上流行,后由网络向整个社会生活渗透。从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看,虽然40岁以上网民群体人数在增加,但网民仍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尤以在校学生为主流。他们大量地使用自创或由这个群体主创、流行的网络语言来彰显个性、反叛传统、标新立异,从而体现自己另类的风格,这就使得一部分网络语具有校园特色,成为校园网络语。它与校园流行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在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口头使用和广泛流传的语言。
二、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1、客观原因
由于青年学生是上网的主流人群,因此流行语的盛行与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不无关系。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是流行语能够迅速传播和走红最大的客观原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促使网民要在最短时间传递更多信息,降低敲击键盘次数是提高输入效率的首选,大量的数字词像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345(相思苦)等、字母词如BT(变态)、GG(哥哥)等应运而生;图形(笑脸、哭脸等各种表情符号)、符号也夹杂期间,还有大量的错讹词(版主--斑竹、电信局--点心局)、别解词(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天才—天生蠢材)、童稚词(车车、东东、包包等)的使用,既节省了输入时间,又增加了网聊的生动想象感和新奇感,消减了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由于输入的快捷和表达的新鲜,它们一诞生便得到了很多网民,特别是初中学生网民的认可和传播。在校园里,手机普及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在各种公共场所,乃至不同的私人空间,编发手机短信、手机微信、上网聊天俨然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不会上网聊天、发帖,已经成了大家眼中的古董,out了.
(二)主观原因
校园网络流行语反映着初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情感诉求和价值认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遣寂寞、表达情感的精神需要
中学生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然而,现实生活中,他们的人际交往、感情交流、学业成绩等方面会时常遭遇挫折,他们的精神和情感经常会陷于挣扎状态。此外,个人阅历的简单、认识的单纯、判断力和自制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局限,特别是学习的压力,对未来生活的焦虑等都会造成他们内心的苦闷与疑惑。网络的虚拟、自由和开放使得网民人人都平等,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对话对象、对话内容、对话态度的影响,人人都有进出网络、发表言论、与人交往、选择信息的自由。在网络中可以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恣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释放自我,从而获得心里的平衡,得到感情的慰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反叛传统、张扬个性的心理追求
网络流行语清晰地折射出年轻人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和希望成为占有社会“话语权”主体地位的积极努力。网络流行语的前卫性、简约性、形象性是对传统语言含蓄、严谨、规范、刻板的大力反叛,表达出青年一代的率真、个性、自我张扬的特征。
三、网络流行语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追求平等,挑战权威的意识
网络流行语体现出初中学生追求平等语言权利的意识。只要进入网络,不论交往主体身份、地位、性别如何,信仰、种族怎样,都可以一同“聊天”,平等地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学生们在人格和价值上都是平等的。这从网络上人们之间的称呼就可以感受到: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一律GG、JJ、DD、MM(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称,称呼上的平等,带来了话语权的平等,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网络平添一份温馨和亲昵。
(二)熏陶调适压力,直面现实的品格
从许多网络流行语身上可以感受到发明和使用这些词语的学子们身上具有调适压力的本领,直面现实的勇气。比如“囧”字被网民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 之意。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是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之所以风行,一方面表明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压力“聚大”,有时“聚郁闷、悲伤、无奈”,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们主动调适压力,直面现实的勇气。
(三)孕育兼收并蓄,多元开放的胸怀
透过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里面体现出了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兼收并蓄、多元开放的思想。网络流行语几乎包含了我们使用的所有语言材料:文字、数字、符号、图画;在使用它们进行表情达意的时候手法多样,或谐音、或组合、或描形、或拟声、或赋予新意、或创制新词。怎么表达简便怎么来,怎么形象诙谐怎么来,怎么出新怎么来,怎么能表意丰富怎么来。连古老而陌生的汉字“冏”、“槑”也因互联网而重获新生。“囧” 因外观颇像一个人无奈、愁眉苦脸时的表情,被网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郁闷、悲伤、无奈、无语”。“槑”本是“梅”的异体字,两个“呆”组在一起,表示比呆还呆,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如果没有兼收并蓄、多元开放的思想是不会有这些新词新语的出现的。这也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校园网络流行语覆盖了学生生活的众多方面,并为广大同学所喜爱和接纳。更重要的是,通过无限空间的网络交流,在接受网络语新形式的同时,中学生也潜移默化地接受广至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可以让他们形成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对他们将来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作用。
虽然网络流行语有待时间的考验和沉淀,但它毕竟清晰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发展脉络,暴露了社会的真实层面,透过它人们可以感知这个时代的公众情绪。中学生轻易形成了不可小觑的群体,其微能量集聚、发酵、裂变产生的影响始料不及。网络流行语在中学生成长,认知世界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一种超乎预料的速度和效果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欣喜。所有这些正是网络流行语正能量的体现,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扬光大的。当然,网络流行语负面的因素也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和严肃认真的对待
论文作者:白明亮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流行语论文; 网络论文; 网民论文; 平等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压力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