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5例临床分析论文_黄天佑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5例临床分析论文_黄天佑

黄天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妇幼保健院 532200)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85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5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19例心肌酶增高患儿两周后复查均恢复正常;住院时间为7~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5天。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腹泻,还可造成多系统损害;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补液、饮食调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应密切注意肠道外损害情况。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 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R5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72-01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重要病原,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稀水样或蛋花汤便为主要表现,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造成脱水,重者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或呼吸衰竭。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85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资料,以提高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63例、女22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岁,平均年龄19.5个月;病程最短24h,最长72h。1.2 临床表现: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黏液及脓血,量多少不一,无腥臭;≤6次/d 32例、6~10次/d 29例、≥10次24例。61例患儿在病初2d有呕吐表现,57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9~39.5℃;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肠外表现有呼吸系统29例,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气促;循环系统21例,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心音低钝;中枢神经系统7例,表现为烦躁、哭闹、嗜睡、热型惊厥。

1.3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中RV抗原均为阳性,大便常规镜检均有脂肪球(+~+++),偶见少量白细胞,无红细胞;细菌培养物致病菌生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代谢性酸中毒51例、低钾血症24例、低钠血症1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例心肌酶增高患儿给予心电图检查,其中心动过速5例、T波改变1例,其余均正常。X线胸片检查15例显示肺纹理粗乱。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饮食调整,根据病情给予补液、抗病毒、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及蒙脱石散助消化、保护胃肠黏膜治疗。合并支气管感染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止咳、化痰;心肌酶增高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以营养心肌。

1.5 疗效评定标准[2]:①临床痊愈:治疗3d内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治疗3d内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份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治疗3d后粪便性状及腹泻次数同前或加重,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

1.6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组85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19例心肌酶增高患儿两周后复查均恢复正常;住院时间为7~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5天。

3.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途径引起传播或流行,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轮状病毒感染时小肠黏膜上部的上皮细胞由于病毒黏附定植以及病毒在上皮细胞内复制而受到损伤,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并由发育不成熟的隐窝细胞替代时,导致小肠黏膜吸收面积减少,继发性双糖酶活性降低,致肠道内乳糖分解吸收障碍,渗透压增加后使水、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导致腹泻[3]。由于其病程长,且症状较重,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中重度脱水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的肠道外表现越来越受到关注;曾有报道从患儿肺组织、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中检出轮状病毒,为轮状病毒肠道外器官损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4];其致肠道外损害以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较为多见,本组85例患儿中呼吸系统表现占34.1%,循环系统表现占24.7%;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目前对轮状病毒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补液、饮食调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应密切注意肠道外损害情况。曾有研究现显示轮状病毒为RNA 病毒,利巴韦林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对RNA、DNA 病毒均有作用;蒙脱石散是肠道黏膜保护剂,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且还具有很强的保护力,可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对病原体的防御,同时减少大便次数及含水量,因其不经肠道吸收入血,故安全无副作用;而微生态制剂可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细菌,以恢复肠道正常蠕动,达到止泻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94.

[2] 唐福杰. 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45~3546.

[3] 常玲,范立国.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分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6.27(3):64~66.

[4] 韩粉香.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诊治分析.河北医药,2011.6.33(11):1707.

论文作者:黄天佑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  ;  ;  ;  ;  ;  ;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5例临床分析论文_黄天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