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前中国应用的可行性
——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角度
陈 媛,孙雪梅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莱芜 271100)
摘 要: 通过客观阐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及其优越性,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实施这项政策的条件,所以现阶段尚不能将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但可逐步完善条件,从而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相机抉择
近年来,中国金融经济可谓发展迅速、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加深。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已陆续启动并落地、亚投行的设立以及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等等,这些事件持续推动着中国金融国际化。受金融发展及国际金融影响,人们开始质疑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及相关性。同时,中国物价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显现,使得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制度框架的需要迫在眉睫。因此,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出发,结合实施该项政策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是否适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做出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概述
通货膨胀制的本质是:货币当局将目标通胀率设定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选择其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作为中介目标。如此,一旦货币当局认为通胀预期偏离了设定的目标通胀率,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操作使其逐渐恢复到目标值。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十几个国家都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并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经验。对比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框架相比,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通货膨胀目标制优势显著。具体表现在,它既兼顾满足规则性与灵活性的要求,可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央行的信誉,同时又能做到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更加直接、稳定,可以减小经济波动,有助于更好实现稳定经济的既定目标。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
基于中国现阶段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因此,本文主要就通货膨胀目标制相比相机抉择制的优越性进行比较分析。
1.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一定程度上从制度方面避免通胀偏差目标。在实施相机抉择制的情况下,货币当局通常对未来货币及价格不做出任何承诺。因此,政策制定者往往倾向于产生扩张至均衡产出水平之上。然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原理则是通过设定目标通货膨胀率,让政策行为围绕着该目标进行。由此,中央银行的承诺转变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去实现通货膨胀目标。这样可以进一步规范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行为,大大降低出现通货膨胀偏差的概率。
首先将纯铝和纯锌放入干锅炉中进行熔炼,待金属全部熔化后将金属液表面熔渣清除,再加入所需的中间合金进行合金化.待金属全部溶化后将炉温保持在740 ℃左右,然后加入虹光精炼剂对合金液进行精炼,在精炼之前对精炼剂烘5 min以上,加入量为合金质量的0.5%~0.8%.最后添加虹光清渣覆盖剂,加入量为合金液的0.1%~0.3%,用扒渣勺轻轻翻搅灰渣,待灰渣表面呈黑色时将其清除,将金属液保温在700 ℃左右以备压铸生产.
本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据,估计了回归式产业转移相关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考量了制度资本参与下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讲,所选年龄、学历、回归前想从事行业、回归后从事行业这些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都有着较好的解释作用,因此表明回归式产业转移是落后、欠发达地区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的非常有效的产业转移模式。另外,制度资本变量能改善模型的变量解释能力,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学历变量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采用膨胀目标制在解决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方面效果显著。借鉴新西兰等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实践,可以看出,由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存在政策执行滞后和实施作用落后的特征,显现出时间不一致的弊端,容易导致政策制定之后不能及时、持续、有效地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相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则以目标通胀率的承诺形式,降低了产生通货膨胀偏差的概率。
三、通货膨胀目标制适用的条件
3.将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最终目标,放弃盯住其他名义变量。通过设定唯一最终目标可以解除对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约束和限制,避免中央银行过分关注其他目标而忽视通货膨胀目标,造成公众减低对央行的信任,以致影响央行声誉甚至经济稳定,最终导致货币政策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的严重后果。
2.利率市场化。畅通的传导机制能够保证货币政策操作准确地传导到最终目标,而利率市场化则是保证利率传导途径通畅的必要条件。可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建立畅通的传导机制是推进通胀目标制顺利实现的关键举措。
1.中央银行独立性较高,货币政策透明。一方面,一旦货中央银行受制于政府财政部门,其维持政策目标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能力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将不能有效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关键条件之一就在于保持中央银行较高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大量事实经验表明,只有货币政策足够公开透明,才可以顺利引导公众的预期,保证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并降低出现通货膨胀偏差的概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偏差,对比相机抉择制度,通货膨胀目标制更有利于价格稳定目标的实现。
四、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适用的可行性分析
走出“留福记”的大门,虽然秋雨淅沥,但我心里却是阳光明媚。如果不折回付款,我可能一天甚至很久都会于心不安,小姑娘也可能因此怀疑人性、怀疑人生,甚至对世界充满怨恨。
1.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货币政策不透明。中国货币当局在制定关于货币政策的重大事项以及政策操作时通常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独立性较差。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将不可避免受制于中国政府部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通货膨胀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中央银行对政策披露往往较少,导致货币政策不透明,在引导公众预期方面作用有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央银行在政治独立性方面缺乏话语权,但是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仍保有较大的自主权。另外,随着市场化的改革,货币政策制度将变得更加透明,央行与公众的沟通效果将达到良好状态,以实现顺利引导公众预期的目的,有效实现保证通货膨胀目标准确性的目的。
笔者认为,如果由航海保障部门担负起国内MS服务区域协调人的角色,将会更为有效的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及组织协调的问题。
2.中国还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虽然现阶段中国并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利率市场化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步骤。可见,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接下来,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也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逐渐趋于成熟。
3.中国的货币政策面临多重目标冲突。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是由“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构成,多重目标的设定必然会导致各个目标之间相互协调难的问题,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制度不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另外,不可避免的时滞因素也是导致相机抉择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
五、结论和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已不再适合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制度更新势在必行。同时,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具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因此,现阶段将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仍为时尚早。可是,鉴于中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调控困境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再加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将逐步满足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条件。因此,中央银行应逐步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向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苏治,胡迪.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效?——来自合成控制法的新证据[J].经济研究,2015,(6):74-88.
[2]孔丹凤,杨少娜.通货膨胀持续性?最优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目标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5-44.
[3]李永宁,裴广一.年度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观照与启示[J].改革,2014,(8):44-55.
中图分类号: F8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03-0089-02
收稿日期: 2018-10-20
作者简介: 陈媛(1981-),女,山东莱芜人,讲师,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陈丹丹]
标签:通货膨胀目标制论文;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论文; 相机抉择论文;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