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要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政策论文,与时俱进论文,民族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39(2003)02-0005-06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中国独有的学科,因而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这门学科在我国社会科学分类目录中的正式名称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这是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解决各国的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80多年的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在不断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曾指导我们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问题,也将指导我们不断解决新世纪的国内民族问题。
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根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发展的理论指导,指明了新世纪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直指导和影响着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突破,指引了中国民族理论的理论突破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上的诸多理论突破,都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新的理论密切相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将指导和促进新世纪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新的发展。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坚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必须坚持,不可动摇。我们必须以他们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中国当代的民族问题,并不断地加以解决。那种不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只从文化的角度看待民族,把民族认定为文化共同体,把民族的本质看成是文化关系的观点和做法;那种只热衷于引进西方国家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方法,试图来解释和解决中国的与民族有关的问题的想法和做法,都无助于中国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引起思想混乱,甚至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中国的民族理论就是中国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适合于中国实际的民族理论。学术上与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民族理论概念、观点、用词都必须跟随或模仿西方国家学术界。中国的“民族”概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相关论述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而确定和使用的概念,有它自身的特点,没有必要为了与国际接轨而用“族群”概念替代。实际上内涵不同的这两个概念是无法替代的。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绝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新观点,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包括借鉴西方国家学术界研究成果中的合理的方法和观点,来不断地充实、丰富中国的民族理论,这样与时俱进的中国民族理论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不断地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地解决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的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要从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出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由此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反映到民族问题上,就是“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和文化。”[1](P251)我们要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这一基本情况有基本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现实中的民族问题。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西部地区。党和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及其实施,为我国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提供了绝好的机遇。要系统地、深入地研究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发展趋势、解决对策。在研究中始终要注意先进生产力的运用与西部大开发进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生产力的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的提高,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的民族理论过去对民族文化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是从发展民族文化政策的角度进行研究。文化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比较集中表现的一个方面,又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方面,因而应该重视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作用问题,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各少数民族只有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既保存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现代文明的优秀部分,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研究现实中的民族理论问题,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理论魄力,敢于探索和科学地回答现实民族问题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民族和民族问题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已存在了数千年,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探索至少也有数百年。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也随着时代的推移进一步深化,但还不能说达到终极认识。民族究竟是什么样的客观实体,民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结合新世纪民族问题的特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这必然涉及到民族利益是什么和民族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认真研究上述问题。列宁曾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指出:“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的国家里解决民族间题的经验,使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的惟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可能。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坚信,只有对各个民族的利益极其关心,才能消除冲突的可能,才能消除互不信任,才能消除对某种阴谋的顾虑,才能建立语言不同的人们、特别是工人农民的互相信任……”[2]。重温列宁的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很大。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视角,把中国的民族问题放在世界民族问题大环境里,在中外民族问题的对比研究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的民族问题。当今世界正走向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时代和国际环境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影响而孤立发展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着的,民族问题也不例外。因此,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不能只考虑国内的环境,还必须考虑到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民族问题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加以调控和解决。
总之,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国民族理论研究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理论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运用新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新世纪中国的民族问题,使民族理论研究达到新的广度、高度和深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民族工作服务。
2.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中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我们在新世纪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要保持这个优良传统,突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特别是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中去,贯穿到新教材的体系中去。比如:
关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问题。民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也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民族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包括生产力在内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不断地从低序向高序演进,从奴隶制民族到封建制民族,再到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建立前大都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有些民族还处在封建农奴制、奴隶制社会形态,有些民族甚至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民族在国家的帮助下,跨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因此,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落后。一个民族要发展成为先进民族、文明民族,就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民族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及将来的消亡,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系统、全面归纳我们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所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政策时指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1](P260)这是江泽民同志根据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生产力标准”理论引入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领域,第一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是根据马列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民族问题理论,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严重滞后的实际,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典范,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思想的一大发展。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这个论断,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要不断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不断地推动先进科学技术等先进生产力的运用和发展,不断地推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问题。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协调作用下,实现民族的民族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概括表现为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内在要求。”[1](P253)这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
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问题。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民族政策中的根本政策。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们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56个民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代表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大的理论抉择和伟大实践。
总之,我们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充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教学。
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培养目标,学以致用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21世纪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复杂的局面,面对着信息化时代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坚持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这一问题上文已论述过。
2.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祖国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突出“五观”教育,是新世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和深化、整合,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贴近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要使大学生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必须以坚实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来说服和充实他们,并使其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我们现在突出“五观”教育,就是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列出了5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和中心内容,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使教学人员更加心中有数,使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明朗。
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了解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自觉地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宗教及其与民族的关系,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遵守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
国家规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祖国)及其与民族、个人的关系,充分认识伟大祖国是各民族共同家园和全体中国公民利益的代表的基本事实,以祖国兴盛为荣,以祖国利益为重,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民族分裂为己任。
文化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及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事实,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异民族文化,从人类发展进步的高度看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变迁,在珍视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并积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大学生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历史的事实,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度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发展、民族融合(或同化)、民族交往、民族斗争以及民族英雄、少数民族政权等,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与共同性的统一,充分认识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统一不可分割性。
“五观”教育对于有效地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宗教和民族文化问题,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要重点讲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中的根本政策。民族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在从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角度阐明民族概念的基础上,从民族与民族发展相联系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民族发展理论。
民族问题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在从民族概念与民族问题概念相联系的角度阐明民族问题诸方面内容的基础上,从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关系的角度阐明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理论。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根本政策。我们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明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
4.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应简明扼要地介绍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概括介绍国外(特别是现时的)民族问题基本情况。但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性、趣味性的介绍上,而要从这些基本情况的了解中使学生们扩大视野,把握中国的特点。
总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一定要以严谨的理论、实用的政策来提高学生的民族理论素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要立足现实,把握重点,进行理论创新
1.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成功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观点和民族工作思想。13年多来,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巨大成就,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而这种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本身就是新时期民族工作不断前进的重要原因。因此,着眼于13年来世界形势变化巨大、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特殊时代背景,对我们党和国家13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系统阐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并将13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阐释其基本精神,揭示其基本规律,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有关决策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以与时俱进的民族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推进新世纪的民族工作,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着重研究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适时提出并实施的系统工程,将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民族理论理应对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应预测可能出现的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是如何实现民族与自然协调发展,如何实现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协调,营造民族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民族自我发展与各民族协同发展。
二是如何尊重和实现少数民族利益,做到民族利益、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兼顾,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三是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感情,正确对待民族意识,反对民族偏见、民族隔阂心理和民族主义,做到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双赢。
四是如何重视民族差别和特殊性,分类指导发展途径和模式,逐渐缩小发展差距,做到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繁荣,也是理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是如何尊重宗教的民族性、地区性和社会性特点,根据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的特点,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做到“四个维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些问题都是民族理论应该给予科学的理论解释并提供实践对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3.着重研究我国加入WTO后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过20多年的艰苦谈判和努力才实现的。加入WTO,对我国长远的发展无疑有重要意义。从长远来说,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是地大人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因而,WTO的有关规则对我国和少数民族地区是很大的挑战。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民族理论研究应注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观念变化,鼓励少数民族勇敢地面对现实,以积极参与竞争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应注意采取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横向联合举措,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在竞争与发展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应注意研究国家应以什么样的方式、途径鼓励和保护少数民族发展问题;应注意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以自身的地理文化优势,弥补自身的经济社会弱势,应对外来的经济技术强势,在奋斗和竞争中学会发展自己的问题;应注意研究少数民族自身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自身素质的提高问题,这是少数民族在新的社会形势和环境下,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并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面对加入WTO后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只有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地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尽快地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等、靠、要”的老一套已经过去,期望怜悯恩赐是不可能的,只有少数民族自己奋发拼搏、努力向上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4.着重研究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和体系建设问题。我国的民族理论无论何时都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什么样的新理论观点作为民族工作的新的理论指导的问题。二是现实应用问题,就是解决现实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已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那么,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应吸纳新的民族理论观点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并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确定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方向。
另外,近年来随着东西文化学术交流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民族理论及概念传到我国,有可能引起基本观念的混乱。比如,西方学术用语中的"ethnic group"引进我国以后,被翻译成“族群”(有时也译成“民族”),并大量用于学术论著中,对我国学术界习惯使用的“民族”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种情况可能引起民族理论基本概念的混乱,也可能最终影响到现实民族工作。因此,对这些引入的主要概念的使用进行规范,也是目前民族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方面。
5.着重研究世界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它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对国际局势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外国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中外民族问题的比较研究,也是新世纪民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乃至整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都要十分注意理论创新。只有理论创新,才能说我们的民族理论研究是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是民族理论学科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要以勇敢的探索精神和胆略,大胆而又科学地深入研究现实民族问题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创新的民族理论观点,为我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学科建设服务。
收稿日期:2002-12-25
标签:民族问题论文; 民族论文; 中国宗教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