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与评估探讨论文_盖生久,王玉华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与评估探讨论文_盖生久,王玉华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116300

摘要:生理止血功能异常包括两个方面:止血功能低下常导致出血倾向,止血功能亢进则导致血栓形成。在生理条件下,体内凝血和抗凝二个系统保持平衡而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流动状态。若平衡失调,抗凝系统占优势则发生出血倾向,凝血系统占优势则发生血栓。纤溶系统对血栓溶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测定这三个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是诊断出血性和凝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凝血常规这七项检测,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能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成本较低,便于应用开展。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变化分析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栓;止血;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抗凝系统

血栓类疾病是一组因各种原因致使血液在血管内或心脏中,流动的液体变为凝固的固体,致使血流发生不同程度的受阻后形成的综合病征。血液形成凝块的过程为血栓形成。凝块为血栓,所谓血栓,应指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止血栓子。尽管生理的止血栓与病理的血栓形成在形成机制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原因与后果却大相径庭。生理止血功能异常包括两个方面:止血功能低下常导致出血倾向,止血功能亢进则导致血栓形成。且前者与后者在临床上出现的频率为1:2,表明血栓形成是一个较出血倾向更为常见而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①。就整体而言,止血机制的亢进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导致血栓栓塞,这当中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慢性过程,机体的代偿作用可以使其过程消长,不同的脏器对缺血的敏感度有不尽相同,故待临床出现症状,相应区域的供血量最少减低了50%。显然,如当血管栓塞了50%左右才能得出诊断无疑是医学上的悲剧。因此,提高诊断技术,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各种措施,摒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阻断血栓形成的进程,将是21世纪医学界迫在眉睫的大事。

在生理条件下,体内凝血和抗凝二个系统保持平衡而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流动状态。若平衡失调,抗凝系统占优势则发生出血倾向,凝血系统占优势则发生血栓。纤溶系统对血栓溶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测定这三个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是诊断出血性和凝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1.凝固系统试验:PT: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激活物为组织凝血活酶,凝血过程属外凝途径。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常用激活物为白陶土,凝血过程属内凝途径。TT:为凝血酶时间测定,是直接加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为纤维蛋白单体。再由FXⅢ使其成为交联的纤维蛋白的时间。Fbg:是纤维蛋白形成的物质基础,在血栓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四项检查包括外凝途径、内凝途径和共同途径血液凝固检测,不仅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帮助,而且对各种血栓性疾病、血栓前检查和预测,易栓症的评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室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预后估计都有重要作用。

2.纤溶系统: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确定有无纤维蛋白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其水平的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FDP检测:是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的降解产物(FDP)的含量,为水溶性降解产物,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二者同时检测对机体是否存在纤溶,以及继发纤溶与原发纤溶的鉴别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着重要意义。

3.抗凝蛋白:抗凝血酶(AT)检测:先天性抗凝血酶缺陷为易栓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易于患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血酶获得性减少常见于肝脏疾病、DIC、外科手术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等。易栓症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由于止血机制异常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

4.检测结果的评估:对实验结果的评估需要全面而客观,在检查项目不多时尤应注意,因为各个单项指标的评价并不能表明整个机体内止血机制的倾向。在项目选择上应涵盖血液凝固系统、纤溶系统和抗凝系统,全面了解从凝血酶生成的止血到纤维蛋白溶解启动的血栓演变过程;能为临床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能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成本较低,便于应用开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该类检测项目的种类繁多。用单一的检测项目,在循证检验医学指导下,结合临床实际需要进行多项的优化组合应用,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的实验证据,这已成为当前血栓与止血检测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之一。实验室检测的内容按病理机制方面排列,评述一类是一般开展较易,临床上使用较久且成熟的项目,对诊断的帮助也比较清楚,如术前筛查应作PT、APTT、TT、FIB;二类是开展较少、新近研究的以分子标志物为主的检测项目,特别是诊断血栓前期(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如血栓风险评估检测D-二聚体、FDP;易栓症检测AT。凝血常规这七项检测,对临床应用,如DIC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外科手术前后的血栓形成及出血监测;静脉栓塞性疾病早期排除及风险评估;病理产科血栓风险评估及产后大出血监测;儿科疾病高凝状态监测及预后评估;恶性肿瘤、白血病早期识别、血栓及出血监测;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脏移植);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心力衰竭、房颤、旁路手术);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脑出血、脑梗塞鉴别和治疗检测;严重感染;溶栓治疗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测;抗凝治疗的动态监测及停药后血栓风险评估;介入治疗疗效及再堵塞风险评估等进行监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以防过度治疗导致的出血;同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变化分析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刘泽霖 贺石林 李家增

论文作者:盖生久,王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与评估探讨论文_盖生久,王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