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非现场与现场审计的协调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场论文,协调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日常交易频繁、金额大,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仅依靠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如果是按年度计划进行,在搜集整理被审计对象资料,确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会有比较充分的准备。而对于根据领导层指示或经营管理需要而临时提出的审计项目,就可能出现对现场审计内容掌握不全,甚至重复审计检查等问题。在当前计算机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非现场审计工作力度,并与现场审计紧密结合,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1.依据非现场审计信息确定现场审计重点。当前,现场审计基本上以“下查一级”的方式进行,每年都进行十几次内部控制审计检查,不可避免的发生审计内容重叠、重复检查的问题;同时,也不能从繁杂的各种违章违规问题中,找出规律性的问题。通过非现场审计,可以在平时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对基层营业机构及营业网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目标的筛选,按照发生问题的间隔时间,发生问题的风险程度,发生问题的风险环节进行归类,对部分有疑点的问题进行排查,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非现场审计人员在排查的基础上对“三道防线”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内部控制问题是否发生在第一道防线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是否实施有效合规控制。其次,分析处在第二道防线的合规部门在实施事前与事中专业化合规管理是否尽责。第三,分析内部审计部门,是否真正起到保驾护航作用。通过三道防线分析,最后把疑点归结到具体的机构部门和业务流程上。流程控制是金融业务实行计算机控制后主要的运行形式,如果流程控制存在风险隐患,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因此,通过非现场审计,筛选内部控制疑点,对流程监控是重中之重。计算机强大的功能,有时让内部审计人员感到无从下手,要避免进入监控内容大而全以至包罗万象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开发非现场监控项目及程序非常关键。可以从历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着手,对监控对象的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对业务流程的临界风险点进行分析,通过持续地积累有价值的内部控制信息,并定期地利用计算机程序分析和排查,必定能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审计线索。在制定现场审计方案时,因为有非现场审计提供的针对性突出的管理信息做参考,工作思路必定既有全局的观念又不会放过某些细节;在对审计项目的确定和审计方法的使用及审计力量的配备上,会更加科学、合理。现场审计人员在每次审计项目实施前,因为有着非现场监控提供的信息支持,省略了搜集、查阅大量业务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
2、突出非现场风险性审计的监控力度。通过加强非现场审计,可以有效揭示操作风险,其中,强化重点部位操作风险管理是非现场审计重点。银行业务中有效控制会计业务操作是金融企业安全运行的首要任务,依据相关风险监控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对网点、柜员、账户、会计核算、账务核对、特殊重要交易等风险点进行重点监控,操作风险控制能力就会显著增强。比如,当前反洗钱甄别工作要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搜集和人工判断,工作量大、效率低,难以及时有效防范洗钱行为。金融企业通过细化大额及可疑支付交易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在此基础上,非现场审计人员按既定的监控系统,对上报的反洗钱信息进行搜集,按资金来源、资金去向、客户类别、票面金额等进行筛选、归类及排查分析等。一是对柜面业务进行监督,督促操作人员认真落实各项反洗钱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二是将防范洗钱犯罪的关口前移,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指导,确保依法合规经营。突出非现场风险性审计监督作用,要以强化非现场风险分析报告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基础。
3、建立非现场与现场审计的协调机制。非现场与现场审计监督实质上不能截然分开,非现场审计人员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取感性认识,不仅要经常地与现场审计人员交流,还要深入现场实地检查,提高监控分析水平。建立非现场与现场审计协调机制包括三项内容:第一,建立审计情况报告制度。非现场审计人员向适当管理层定期报告监控信息分析报告,非现场审计监控报告具有监测分析情况翔实、监测面大、范围广、数据分析全面的优势,便于管理层及时掌握全局某项业务的内部控制风险基本情况,对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第二,建立审计情况通报制度。非现场审计人员不定期地对内部交流内部控制安全信息,要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对通报信息进行讨论和必要的归纳梳理,讨论结果分门别类存入问题库,以便实施审计项目时,作为审计人员的查询参考。第三,建立非现场审计发现疑点和内部控制问题及时质询制度。对非现场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经批准及时下发《内部审计核查书》,要求被通知人对核查内容限期回复。审计人员对答复问题的真实性有疑义,应启动非现场审计协调机制,即派审计人员赴现场检查验证,以得出公正的审计结论,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另外,通过现场核实也可以找出非现场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及时修正计算机监控程序和改进监控手段,促使非现场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