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领导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00)02—0034—07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的在于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历史性转变。要卓有成效地搞好转变期的衔接,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依靠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和传统的发展模式,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顺利地成功地走向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开辟道路。
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可持续发展是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根据对世界发展历程研究的结果,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对应着的往往是人口问题及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最为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容易失范,而且需要重新调整和构建的关键时期。我国属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具有上述特点的特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的领导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作用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斗争实践中作出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在今天,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别的政治组织力量不能也不可能有效地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活动,不可能维持社会有序稳定的发展,不可能领导和组织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1〕
其次,要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要积极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因为实施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党制定战略并带领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开拓进取,而且需要党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可持续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人类改变以往已形成的资源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变革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并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践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举措。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对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人口的发展等作过一系列的论述,特别是对建设现代化各项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辟论断,为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实施党的宗旨,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新世纪里,就要坚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摆在重要的位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努力谋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深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部署当前发展的同时关注未来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坚决克服以牺牲环境、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决策和行动,把追求速度、质量以及整体效益结合起来,不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领导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按照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列入跨世纪发展规划的要求,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不断增强紧迫感,提高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再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共产党是靠自己的政策的正确和在群众中的模范作用来实现领导的。如果党没有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没有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没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没有优良的作风和健全的制度,没有干部、党员的表率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没有恰当的组织形式和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工作方式方法,就不可能实现领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二、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遵守宪法,使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使国家运转稳健而又充满活力;通过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使党的有效领导能通过“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落到实处、落到基层,并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正是由于党的领导能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并十分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了总揽全局的能力,才不断地为中国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由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必须进一步发展党的政治优势。尤其是针对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工作任务的艰巨性、目标实施的长期性等突出特点,更需要在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等参与的积极性,并设法形成协力攻坚的整合力。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使我国的创新综合国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下世纪中叶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表明,要立足国情,卓有成效地走向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以及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建国50年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都同党的领导密切相关。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积极有效地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其一,从1958年至1978年这20年的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严重失误,其根本原因在于,党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违反了客观规律,进而导致在主观上想加强党的建设,而客观实际上却削弱了党的领导,致使可持续发展在较长一个时期内摆不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和干事日程。
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胜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由于那时我们党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准备不足,从而造成了我们党的事业遭到严重挫折。搞“大跃进”,“人民公社”,不是说不想发展生产力,但问题在于方法不对路,措施不科学,没有体现按社会经济发展运行规律办事的精神。如大炼钢铁变成大毁林木,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开国领袖毛泽东提出“力求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中国要超英赶美,为此出现了“大跃进”、兴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把非公有制经济,甚至连小商小贩、集市贸易、家庭副业等,都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统统割掉。“大跃进”的显著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以政治代替经济。它不仅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相反造成了1960年到1962年国民经济的大倒退、大萧条,酿成全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惨痛的历史境况。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没有在党内形成正确认识,对国内阶级状况和社会矛盾不能正确把握,就难免造成对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作出了错误的估计,突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致发生“文化大革命”,打乱了一切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严重破坏和干扰了党的正确领导,导致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失调,致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陷入了艰难运行的境地,并由此造成我国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如50年代批判和否定马寅初“要节制人口增长”的正确主张,提倡“人多力量大”,致使我国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人口的过快无节制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形成的突出矛盾,就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尽管我国现在实行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问题仍将成为21世纪继续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其二,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克服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依据国情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各级地方和基层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了“两手抓”,积极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各条战线上的实际工作中正本清源,有步骤地解决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通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年保持增长8%以上, 成功的改革和开放使我国经济步入了健康稳步的发展轨道。90年代以来的高投入和结构调整为下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和强劲的拉动作用。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我国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始终是在党领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不仅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使改革得以健康、有序地推进。可以说农村改革的每一次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取得的,城市改革、企业改革及其它综合配套改革,尽管情况复杂、风险很大、困难很多,但正是由于有了党的领导,才能够由点到面展开,由浅入深地进行;才能较为科学理智地把握改革的力度,选择改革的时机,控制改革的走势,调节各方面的平衡;才能够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少国家在改革中“转向”、“翻船”的情况下,保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经济运行高速增长,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有机的统一。
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离开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无论是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功,还是在这成功之前的探索和失误,都证明,党有能力把握大局,改正错误。也只有通过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才能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进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扬长避短,抓住重点,主攻难点,真正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作为建设文明社会的象征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三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江泽民指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2 〕这一趋势正在形成一股强劲的潮流冲击着全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程度或深或浅地被卷入其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学习和利用世界各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成果,为实现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要求,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改变传统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创造一种顺应世界潮流、符合人类利益的发展模式,这既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处理的紧迫的政治问题。
第一,要卓有成效地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理智的清醒的科学的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商品、技术、信息、管理、人才,特别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已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的。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已有4 万多家跨国公司和它们的5万多家子公司,在世界各国、各地、 各行业和各部门从事经济活动,控制着全世界60%以上的世界贸易和40%以上的世界生产。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质与量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要客观地认识国际世贸组织的作用,WTO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也很形象。由于WTO组织一直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操纵,尽管我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入世”努力,但进展并不顺利,致使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经过艰苦谈判,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意味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子不远了。为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巩固党在整个国家和经济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使党能集中力量管大事,集中精力管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根据本国国情、民情,从本国本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参与全球贸易中实现新的提高。
第二,加强党的领导,就要根据“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3 〕的突出特点,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正在静悄悄地孕育着一场新的以“服务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革命。要达到保护地球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目标,避免西方工业时代所带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的严重后果,我们党正在为构建国家的创新体系筹措资金,广揽人才,建设网络,落实载体。继续将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狠抓科技立国、科教兴邦计划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引导下,知识经济已经叩开了时代的大门,人类社会在完成由手工工具向机器工具过渡时代之后,必然会向智能工具时代过渡,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在更多的领域里、更深的程度上依赖技术创新与进步,依赖人才,依赖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的智力的开发和人口智力投资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积聚和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工业化,各国围绕有限的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资源能源消耗和浪费惊人,致使全球生态环境空前恶化。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而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240亿吨,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多万吨, 还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 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21世纪的海平面将升高1米,上亿人生活的地区将沉入水底。 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 种生物灭绝等等。这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构成十分尖锐的矛盾,如何对人类负责,对世界负责,为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分别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参与国际竞争、理顺国内各种关系、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有效地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等具体要求,适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科技、教育等决定、决议,不断修订和完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短、中、长等政策措施和策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及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加大了新一轮国内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力度,并通过强化市场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宏观控制和监管,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和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努力使我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走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多种矛盾关系,把握好协调度与持续度,必须依靠党的领导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十大资源(土地、水、矿产、能源、气候、森林、基地、物种、海洋、旅游)中,水、土地、矿产和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长江等几个流域90年代以来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主要是天气形势所造成,但都与人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保持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并为他们的生存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把这件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作为紧迫任务和长远目标,坚持不懈地抓实、抓紧、抓好。
正如《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指出的:“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3]当今,举世关注中国的两大问题:一是已经持续近20 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势头能否再保持下去;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成功地建立和完善起来。这也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解决的课题。中国要想拥有一个更为安全与繁荣的良性循环的美好未来,必须针对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人均资源消耗表现出很强的“加权效应”呈累进增长态势的实际,除大力节约资源和降低资源消费率外,还要在大力发展生活资料生产的同时,努力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努力倡导积极的适度消费,谋求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所有这些只有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确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比例和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的执行,才能真正为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的世代发展创造条件。
依靠党的领导,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就要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坚持分步实施,按阶段性目标的要求办事。因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只是从原则上提出人们应该怎样做。要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流于形式,就必须依序在三个阶段上下劲使力。一是要达到人口数量或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二是要实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三是要求生态环境退化的速率达到零增长。必须看到要达到这些阶段性的目标,还有很多具体的、复杂的、艰苦的工作要做,根据有关专家指出的还要有生存、发展、环境、社会、智力等五个支持系统的整合力。尽管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环境质量也基本避免了急剧恶化的局面,但经济基础和科技能力还很薄弱,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仍在迅速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已经超过12亿,每年净增人口达1200~1500万,每年新增的GDP产值1/5 左右要用于这些新增人口的生存、安全、教育等。我们要用占世界不到7 %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的26.5%的人口;人均耕地、淡水、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2.3%、28.1%、14.3%和23.2%;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一半,且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浪费,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局面,酸雨面积的扩大,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每年由于洪涝、干旱、地震等造成损失100 多亿美元;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等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在增加,并且向农村蔓延;我国又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陆上国土总面积38.2%;沙漠化、 城市化也正在吞噬着宝贵的耕地,沙漠化土地面积每年以2100平方公里速度向前推进。种种情况表明,不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继续干那些“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蠢事,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可能难以为继,甚至连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都会面临危险。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以对人民、对历史、对世界、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正在领导着全国人民推行和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避免重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人口增长和过度城市化、工业化和污染后再行治理的老路,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谋求同经济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强化以筹协调,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通过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既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自己的切身事业,进而提高参与的自觉性;通过逐步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通过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使用率,并针对市场不能很好地解决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矛盾问题,坚持把市场经济同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合理推进人口城市化、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同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倡导和鼓励社会集资、损资治理污染,建设环保工程,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国际上政府间的贷款支持环保项目的建设,不断加大投入,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大力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普及文化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处理“知识爆炸”与“人口爆炸”之间的矛盾,以求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发展科技,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大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运用的力度,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协调管理机制、监督保障机制,为可持续发展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总之,无论是从我国的政治体制来看,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教训来看,无论是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我国本身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实施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才有了组织保证,才有了强大动力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收稿日期:1999—12—14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