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战略布局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流通论文,广州市论文,布局论文,战略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类模式是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为参照系,强调经济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经济结构转变是要素资源在部门间重新配置和经济效率提高的过程,称之为“结构——增长”分析;另一模式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和工具,着重分析经济体制即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演进过程,认为体制变革带来资源配置方式的改进从而使经济增长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称之为“制度——增长”分析。我们认为“空间——增长”模式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经历从行政区域到经济区域的空间组织转换过程,这一转换通过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整合作用,使区域经济的增长潜力在原有行政区经济的基础上得到充分释放,使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拥有更大空间尺度平台,使得产业结构与地区关系、城乡关系的调整相结合。广州不仅凭借其地处粤港澳中心的区位而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先天优势,而且依托大珠三角强大的商流物流基础和全国最大的外来人口流向而成为“华南商都”,更坐拥有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最大枢纽。广州从华南商都正快速向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商都迈进。本文将立足上述背景,对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战略布局进行构想,并对提升广东商品流通空间布局的相应措施进行分析。
一、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构想的理论基础
商品流通空间就是商品流通以及形成商品流通的各种物质实体的结构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延展。①它是以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核心,由商品供应(销售)所能辐射到的各个消费者和购买者之间构成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商品流通空间是指在经济规律作用下,商品在自由贸易和相互竞争中自然形成的流通网络所占有的地域范围。商品流通空间结构的含义(晏宗新,1999),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进一步认识:
1.点、线、面是商品流通空间模式构成的基本元素。点:商品流通经济活动的内聚力极化而成的中心或节点。作为流通空间中的点,是相对于周围地域的流通疏密而言。商品流通空间的点,既可以指实现商品流通的交换双方及与其所拥有的资金和物质设备一起构成社会中的商业网点,也包括由上述点密集形成的节点体或活动场所。如具有流通中心功能的城市、贸易中心、集贸市场等。节点规模有大小之分,大的节点具有更强的集聚力和扩散力。通常来说,大的节点包含着小的点,小的节点构成大节点流通网络的结节点。
线: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通道。一般来说,指商品流通的渠道,就是商品所有者组成的,直接推动商品在其形态变换(即W-G,G-W的价值形态变换)中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组织序列。在实物转移上,往往与交通干线或区界有较强的联系。作为价值运动和使用价值运动的通道,线与流通形式、流通环节有较强联系。通常有生产者到消费者;生产者到零售(或批发商)商人再到消费者;生产者到批发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等多条线路。线有长短、宽窄之分。一般来说,渠道长宽,商品流通空间就大,反之就小。当然,不合理的长渠道、宽渠道,只能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
面:商品流通吸引和辐射的范围或域面。就单种商品而言,域面可指吸引生产者(或收购者)的分布情况,也可表示商品消费者的消费分布情况。从日常消费品来看,可用零售商店的布点情况来表示辐射域面。
从空间组织形式看,点、线、面共同制约着一定地域商品流通空间的疏密散聚、相互位置及分布形态。
2.商流、物流、信息流是商品流通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商品流通空间的运行是以商品为运行客体,而商品的运行不仅包括商品价值的所有权转移和商品使用价值即商品实体的运动,而且在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运动中还伴随着商情的运动。这样就构成了商品流通的三项基本内容和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即商流、物流、信息流。简单地说,商流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包括生产消费)运动中一系列价值形态变化和所有权转移过程;物流是指商品使用价值实体移动的过程;信息流是伴随着商流、物流的运动过程,反映商流、物流历史和现实的运动情况,又预测它的潜在和可能的运动情况。三者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它们合则形成同一的流通过程,分则各有彼此独立的运动形式和客观规律。在商流、物流、信息流三者之间,信息流先行,商流是主体,物流是基础;一方面,信息流既制约商流、又制约物流,并且将商流和物流联系起来,完成商品流通全过程,信息流是商流和物流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流通过程和空间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空间中,以信息流为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以上所述,点线面和三流构成商品流通空间运行整体。商流、物流、信息流既构成影响各物质实体要素(点、线、面)成长发育的基础条件,又决定了物质实体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疏密关系。与此同时,空间基本元素点线面的结构关系及其发育状况又影响三流作用程度和流通空间。市场空间按不同条件划分为有不同的分类体系或系列:按社会分工的空间来划分有地方小市场、地区市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流通,上述市场形成的系列,范围大的空间包含小范围的空间;流通空间结构是指经济规律作用下,商品在自由贸易和相互竞争中自然形成的流通网络所占有的地域范围。广州市作为具备初步国际性大都市的角色,其商品流通空间的分析及布局不能脱离其商品流通空间中的城市体系层次,即一个大城市、广东省中心城市和领导性城市、国际性大都市的多重身份。因此,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布局构想必须具有前瞻性和体现其层次性作用,内容上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依地理与市场空间的大小,从大到小来定位广州市的流通空间特征;二是流通空间布局的联系逻辑是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二、基于国际性竞争的广州市流通空间构想
目前世界上有三个代表性的国际生产网络:第一个是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的国际生产网络;第二个是中东欧地区的国际生产网络;第三就是东亚地区的国际生产网络。和其他两个网络相比,东亚国际生产网络面临着两难困境:一方面东亚生产网络的区域配置是跨国公司依照比较优势自然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东亚国际生产网络缺少区域内最终消费市场。在东亚生产网络之中,中国又处于一个特殊位置,就是很多产业处在一个分工的最末端。这个生产网络的上游国家,从事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中间品,之后进入到中国进行简单的组装加工,再以中国的名义出口到欧美市场。因此,从产业链条上来看,东亚地区缺乏最终消费市场。由此所派生出的结果是,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出口来带动,这约束了广州流通空间布局要建立在区域市场的统一基础上。
(一)参与全球竞争的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定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新形势,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发展必须将港澳和周边地区吸纳进来,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泛珠三角区域流通合作与共同市场。因此,基于国际性竞争的广州市流通空间定位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多层次国际性商品流通空间结构中的第一等级城市。抓住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形成带来的重要机遇,构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以及香港和澳门的“泛珠三角”(即“9+2”)区域合作构想。建立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第一等级;福州、长沙、成都、南昌、南宁等大都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层次商品流通空间体系。在空间竞争力上,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以物流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广州市所在的珠三角是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制造能力出色,具备相当的市场运作和生产管理经验。因此,利用港澳目前正处于从成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中,本地市场狭小,而且失去了工业的支撑,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情形,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2.国际性物流网络枢纽的核心节点。由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的整合资源网络与融合,拓宽包括东南亚在内的物流腹地,形成以港、穗、深为一体的国际性物流网络核心枢纽。
3.国际性竞争的总部经济中心。总部经济是指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战略资源高度密集的区域中心或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布局在常规资源密集、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广州总部经济是实现国际化竞争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集聚性、扩延性、示范性、辐射性和吸引性上。
(二)广州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流通布局措施
要提升广州市国际性城市的流通功能地位,首要任务是需在其整个区域范围内从商品市场体系的架构与空间布局、各类商品市场的经营方式与结构、商品市场运行的设施与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理规划,并制定其发展建设重点。
1.建立和完善内地与港澳自由贸易区。为了推进内地与港澳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应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措施。(1)采用灵活的关税减让方案,取消非关税壁垒。(2)选择适宜的原产地原则,避免区外经济体坐享自由贸易的成果,有效推动三地贸易自由化的进程。(3)采取松散型的自由贸易合作方式。将有助于消除三地区间的贸易壁垒、资本流动的障碍,而且有助于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从而使三地有效参与全球产业分工。(4)重视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安排。(5)尽快实现通关便利化。内地与港澳自由贸易区设立后,强化广州乃至中国在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推动广州在国际性流通空间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
2.培育和形成泛珠三角经济体。大陆与港澳之间CEPA的推行,中国与东盟2010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必然促进和加深泛珠区域经济圈的融合,以广州和深圳与香港构成双核心,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形成泛珠三角物流整体的合力。广州市刚好处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地理“结合部”位置,与深圳、香港一道是联系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员流动的必经枢纽之地。遵循梯度转移的规律,实施逐步推进、点面结合的战略。第一,应不断加强珠三角核心层的整合与提升。第二,重视核心珠三角对广东省内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辐射带动。第三,加快推进与广东毗邻省区的全方位合作。第四,培育区域内的次辐射中心。以点带面,实现梯度转移和逐步推进。
3.构建和统一区域流通网络。(1)从全局观协调区域内的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广州作为区域内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作用。(2)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如物流业在信息网建设方面,可整合海关等联检部门及企业的各种资源,构筑统一开放的物流信息平台,实施包括电子预归类、电子预审价和电子查验的全程电子通关,发展电子商务等,积极构筑“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信息系统衔接。
4.协调与提升核心竞争力。(1)建立政策协调机制。一是研究和制定规范的流通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二是共同建立解决地区贸易障碍的协调机制。三是加强各种贸易与物流的共建工作。(2)广州要发展总部经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快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二是总部多元化。三是统一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四是要培育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高级生产要素。(3)提升竞争力。一是积极培育具有区域流通网络组织功能的大型流通龙头企业。二是发挥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作用,构建高效的物流体系。三是整合现有流通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四是积极诱导企业向海内外延伸和转移产业链,加快集群物流体系与国际产业集群和国际市场的接轨步伐,拓宽珠三角集群物流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国际联系,提高其国际化程度。
三、基于广东省中心城市的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分析
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和中心性城市,其流通功能定位与经济性领导作用程度关系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集聚有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
(一)广东省中心城市和领导性城市的广州市流通布局定位
1.广州是生产性流通服务业中心城市。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服务业突起,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由于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生长,工业里面有许多服务业的含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珠三角商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是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松散网络。广州要为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流通业的中心,同时提高生活性流通业的档次。一方面,借助制造业发达的产业优势,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流通业,同时,通过生产性服务,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繁华,促进表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2.广州是外向型流通业中心。广州作为全局流通中心,要大力发展外向型流通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流通业,如跨区物流配送、第四方物流、电子商务、中高级批发市场、会展等,增强向泛珠三角地区和东盟国家的商品输出和辐射能力。
3.广州是中高级批发市场中心。重点发展专业型的中高级批发市场,扩大连锁经营规模和行业范围。批发业要推进以品牌为核心的市场网络合作,培育一批规模大、辐射广、功能全的大型中高级批发市场,各类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和电子商务功能得到全面升级。同时营造省内外以致海内外知名的零售商业圈。
4.广州是中国最大的展览带中心。推动珠江三角会展走向一体化,打造中国最大展览带。包括“中国(广州)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珠江三角洲地区北部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山洽会)、“奥港(国际)物流合作展览会”、深圳“高交会”,珠海“航空展”等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国际化水平的会展品牌。并依托优势制造业举办专业性国际论坛。
(二)促进广州市发挥省流通中心城市的措施
1.广州市的专业市场创新发展思路(肖怡,2008)。(1)功能创新。向现代流通组织转变,充分发挥自己的贸易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的作用、商品集聚和中转功能。(2)商品定位与品牌创新。(3)组织形式创新。未来的专业市场应该是批发企业的集合、公司的集合。(4)交易方式创新。(5)管理制度创新。
2.促进专业化市场与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生产集群与专业化市场并联耦合、互为依托和联动发展,成为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的显著特色。广州要积极发挥专业化市场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功能。加速专业化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化市场的服务能力。专业化市场要在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升级过程中发挥牵引和诱导作用,引导和推动该区域依托专业化市场,推动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和产业提升。为此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形成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和地方产业配套体系。
3.完善商业会展,创建产销关系新模式。商业会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推动产品的流通乃至完成产品的流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产销关系模式,其功能:(1)修建并开通现代流通高速车道。商业会展在卖家和买家的即遇过程中得以完成,即遇过程可以传播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可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可以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可以发现顾客、培养感情、建立关系,还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销售。(2)修建并开通现代流通的柔性车道。商业会展要借助一定的场地进行,即展馆或展览中心。如果把这个场地比作市场,那么,它和传统概念中的市场完全不同。(3)促进流通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核心能力的形成基于价值链的分解。商业会展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重要中介,将以新产销关系模式和独特功能,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业态创新等一起,推动流通产业的变革与发展。
四、基于城市本身的广州市商业布局
从目前广州的商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看,要发挥广州商业优势,做大做强广州的商贸流通业,作为一种目标和方向,就是要将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商都。为此,要做好规划和布局,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商都的目标、理念、指导思想和定位去进行商业网点规划,使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一)广州市的流通空间布局目标
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受广州商业现实、城市个性和特色所约束,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规划与决策层面坚持市场导向。
1.现代化大都市。应包括四大基本功能,即现代化的购物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批发交易中心(含国际采购中心)、物流中心。与传统商业不同,现代化商业体系包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服务商业、商务服务商业、生产服务商业、休闲服务商业。商业成长阶段与商业服务内容同步变化。因此,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四大发展空间(王先庆,2007):(1)城镇商业。繁荣繁华看中心城区,体现实力则看郊区(大型购物中心、物流、新的产业带、工业园区都在郊区)。广州有一批大型商城,如珠江新城、华南新城、白去新城等。同时,广州郊区的大批中心镇,如番遇大石、增城新塘等,这些城镇的商业都大有发展空间。(2)社区商业。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就给社区商业的大发展带来巨大空间,尤其是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河岸商业。广州琵州国际会展中心就在珠江边上,同时珠江游已成为名牌景区,而未来商业正由购物型转为休闲购物并重型,因此珠江两岸所显现出的商业前景正代表作为现代化大商都的形象所在。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看,珠江两岸商业带正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轴所在。围绕这一商业带,可形成购物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和休闲中心等。(4)新兴商业服务业。庞大的珠江三角洲制造业所带来的商业服务业,包括物流服务、采购服务、商业信息、商业管理、广告咨询、中介服务业等。总之,广州如果站在一个省会城市的高度,从带动广东、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大战略出发,将自身定位于一个领导整个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巨大商业服务中心和交易中心,那么,广州商业的格局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2.商贸中心城市。主要体现在物流企业与物流园区两方面。广州拥有全国最多的流动人口和全国最大的公路货物集散过境量,但没有一个类似于上海的西北陆路物流园区,几乎任由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货物或停车站候鸟式的自生自灭。虽然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相对发达,然而批发商圈正面临交易方式落后等问题。广州由于规划的导向、规范作用发挥不够理想,造成商贸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强,布局不尽合理。
3、商业布局与发展重点。广州要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应突出抓好五“大”点:即大商业带、大商业园区(包括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园区、零售业商圈、会展商业区等)、大商业集团、大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展览中心等)、大环境(营商环境)。从广州较长的历史和未来看,广州现代化大商都将主要由二纵三横五大商业带构成(王先庆,2007)。横轴以珠江两岸商业带为主,纵轴以火车东站——珠江新城——海心沙往南商业带为中心。横轴的次级商业带分别为珠江以北的环市路——天河路——中山大道商业带和珠江以南的新港路商业带。由于广州城市的发展布局是东西走向,从西向东发展。因此,广州商业带的分布将主要呈东西走向。未来十年内,广州商业最活跃的地带仍然是环市路——中山大道商业带,作为未来十年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重点,就是将天河商圈打造成全广东最大的商业中心,使发挥最大的商业功能和作用。
(二)广州市商业布局的具体措施与思考
1、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广州商业发展战略。形成区别于北京政治文化之都、上海经济金融之都的另一个城市形象商贸购物之都。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随着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商贸流通业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主导一个城市的整体经济结构,因此,应该全面提升商业规划对其他规划的支配力。例如,商都建设规划固然既要尊重过去的其他规划,但要使其他规划它们协调和发展。在这些规划中,商业发展规划应是核心。
2、认真做好商业规划。从美国商业规划的过程和步骤来看,在美国商业规划的第一步是绘制一张城市规划图,城市规划图描述了城市土地使用的现状。美国的商业规划是一套综合的整体规划,或是长远规划。该规划起码会包括将来的土地使用,但是完整的规划还包括街道和其他交通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当确定目前的土地使用情况以及将来的土地用途和必须的基础设施之后,就可以开始制定具体的规划。这些规划至少包括土地使用的限制和具体的设计要求。而德国很多大城市实施中心发展方案,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规划商业网点的分布。努力保持不同业态、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及适度竞争,不因规划过度而影响正常竞争。充分考虑城市特色,开展商业网点规划。因此,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广州的实际,积极做好城市建设与商业规划。
3、加强各类商业主题的发展。主要包括提升发展广州现代主题商业城,促进广州商业街规划与发展,培育广州大型零售企业,推广整合与创新商业会展市场等。
注释:
①该定义参考了布代维尔关于经济空间的定义。60年代中期,布代维尔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佩鲁的经济空间理论,认为经济空间是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在地理空间坐标上的延展。请参阅:[法]J.R.布代维尔:《区域经济规划问题》,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66年英文版,P2。
标签:广州规划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物流网络论文; 广州发展论文; 城市中国论文; 广州物流论文; 会展行业论文; 经济论文; 物流规划论文; 商业战略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商业空间论文; 经济学论文; 信息流论文; 大商集团论文; 珠三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