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报告单污染情况调查及分析论文_路建红

路建红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 810001)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检验报告单的污染情况,并进行菌种类型分析。方法:在检验报告单上直接取样增菌后,对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300张检验报告单共检出细菌11种,17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2.0%)、表皮葡萄球菌(16.7%)和枯草杆菌(15.3%)为主。MRSA检出率为21.2%;MRCNS检出率为20.0%;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7.6%。结论:检验报告单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应警惕因报告单为传播链而造成各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检验报告单;污染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66-02

医院检验科是各种送检标本如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堆积的地方,这些标本大多带有病原微生物,在送检及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环境及工作人员双手的污染,并以检验报告单为载体进一步传播造成医院内交叉污染。为调查检验报告单的污染情况,对300张报告单进行了微生物检测,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检验科未经消毒处理的检验报告单300张。

1.2 标本采集

标本是采用蘸有营养肉汤的无菌棉签直接涂抹取样,取得的样本37℃增菌18-24h后,混匀移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鉴定[1]。

1.3 细菌培养和鉴定

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均进行革兰染色、触酶、凝固酶、氧化发酵试验及系统进行鉴定,真菌鉴定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营养肉汤、普通营养琼脂、M-H琼脂、鉴定用微量生化管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新生霉素、苯唑西林、头孢他啶、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棒酸等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来源于郑州博赛有限公司。

1.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菌株的判定

采用K-B法,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10mm,判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17mm,判定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株。

1.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判定

采用双纸片确证法,结果判定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当两种药物中任意一种棒酸与不加棒酸的抑菌圈直径≥5mm时,判定为产ESBLs菌株。

1.6质量控制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及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作为质控菌株,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结果

2.1 检验报告单污染菌群情况

300张报告单共分离出细菌11种,173株,总污染率为57.6%。结果分析见表1。

2.2 MRS及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

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出MRSA7株,检出率为21.2%,25株表皮葡萄球菌共检出MRCNS5株,检出率为20.0%,23株大肠埃希菌和11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产ESBLs菌株6株,检出率为17.6%。

3.讨论

医院检验科是一个重要的医技科室,在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调查结果显示,从表1结果显示检验报告单污染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较为多见。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较低,但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从而造成住院患者抵抗力低下,机体菌群失调,使得条件性致病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正常机体组织器官引入感染[3]。

本资料分离鉴定检出MRSA7株,MRCNS5株,产ESBLs菌株6株,由于这些菌株毒力较强,所带来的危害性也较为严重。MRSA及MRCNS对许多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为多重高度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3]。目前产ESBLs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ESBLs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生,产ESBLs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和氨曲南等出现高度耐药,仅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药物敏感[5]。其次产ESBLs细菌易造成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4],一旦发生,可迅速在医院中流行,为感染控制和治疗带来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

检验科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疫源,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医务人员对检验报告单污染重视不够,日常工作中忽视对双手的清洗以及检验报告单的消毒,势必造成检验报告单检验科的交叉污染。从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检验科应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建议报告单消毒后再发放,消毒方法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用,文献报道消毒方法以戊二醛熏蒸最好[5]。为消除检验报告单引起的交叉污染,检验人员在接触患者皮肤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后以及发放检验报告单前严格清洗消毒手,一般用消毒液浸泡双手2分钟,或者用快速消毒液擦拭双手。但随着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软件的开发及推广使用,各级医院最终实现医院计算机网络化。减少了检验报告单污染及发放,从而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了因检验报告单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晓渊,张文海,侯超.微波法消毒检验报告单的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4):251.

[2] 刑玉斌,吕增春,朱士俊.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62-263.

[3] 熊剑文,裴云,冯瑞祥,李亚舒,杨成芳.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25(04):223-225.

[4] 林庆安,赖国祥,黄梁浒等.福州地区产ESBLs药敏监测[J].福州医药杂志,2002,24(2):82-83.

[5] 周伟强,张秀明,沈琪琳.检验科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化验单消毒方法比较[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6):385-359,362.

论文作者:路建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检验报告单污染情况调查及分析论文_路建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