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受到开采技术限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生产安全和生命财产构成很大威胁。本文简要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提出通过合理开采矿山、建立灾害调查区等有效措施,来强化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预防地质灾害发生。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很好的促进了矿产企业发展。在矿产企业的发展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对地质环境环境进行保护及恢复治理,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从而更好促进矿产企业的发展。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
对于矿区生活的人们来说,无法事先预测矿山地质灾害,并在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时只能通过学习到的安全知识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性和伤亡率。矿山地质的开采工作相对繁琐,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同时,矿山地质灾害的不可抗拒性非常强,灾害防治难度非常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地球演化会形成地质环境,并在大气圈、岩石圈及水圈的作用下进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这就形成了相对平衡的地质环境体系。相对来说,地质环境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其变化趋势主要是由刚开始的自渐变为缓慢,最后变为突变。地质环境变化具有隐形和周期性特点。若是在地质环境的突变阶段,就很容易引起矿山地质灾害。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可从根本上杜渐防微,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二:矿山地质保护的基本原则
1.规划原则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废渣、废水,对土壤和石块的环境影响以及地下水的疏浚工作。如果在施工的早期阶段没有完善的设计和施工,可能会由于上述问题在后期开发中发生次生地质灾害。有必要对矿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采取技术措施,使地质灾害源头可以从一开始就为灾后防治提供坚实的基础。
2.安全原则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定专项安全生产计划和救助计划。为提高矿井的实用性,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人员锻炼,从而有效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并严格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3.预防和防治原则
采矿工作应通过提前识别地质灾害的地质因素,从而有效管理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还要进行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从而提高应急准备和初级防御能力的建设。预警系统的工作就是及时发布抗灾防灾减灾信息,防止地质灾害事故危害的扩大。通过上述措施和方法,我们将以有意义和有效的方式开展各项任务,实现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矿区频繁发生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1.山体滑坡
我国矿山也曾经发生了一些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一般来说,滑坡开采问题分为三类,即:楔形闸岩、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这三种类型的滑坡都很常见,下沉区域的稳定性是不利于矿井的开采和安全的。一旦发生山体滑坡,它的危害是巨大的。不管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都给国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加强多山地区建设,将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在进行地质勘探和测量时应考虑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矿山地面塌陷
在矿山地质灾害中,矿山地面塌陷是一种主要的灾害类型,这种塌陷灾害通常发生在矿山开采区域,在矿山采空区出现矿柱设计不合理或者损毁的问题,就会造成地面塌陷。此外,矿山本身的地质结构也是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但会破坏地表植被、建筑,而且会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3.矿山自身问题
由矿山自身原因引起的灾害。此种灾害的主要成因是由于自身地质环境的改变,由偶然性因素引发的突发性灾害,比如矿层自燃、瓦斯爆炸、矿山火灾等灾难。
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1.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为了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矿山企业应该落实年度治理计划,建立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矿山所在地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提交真实的监测资料。此外,有关部门应该建立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情况监督检查制度,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矿山企业办理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申请手续和矿山企业信息社会公示抽检的重点审查内容,还需要利用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采矿行为。
2.生态恢复总体工程
矿区内采矿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以及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在矿山资源开采之前,需要对边坡进行勘查工作,然后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设计,避免出现在开采中出现岩石变形问题。另外在矿山资源开采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废渣做好挡墙,避免发生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相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所取得的治理经验和教训,对拟治理区采取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
3.先进爆破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采矿过程中的主要采矿区,经常采用爆破等方法来破坏岩石。但爆破技术要求非常高,极有可能造成事故。在爆破过程中实行粉末式爆炸,这一方式使得它很好地适应了安全的需要。先进爆破技术的运用为采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适当应用技术爆破还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矿山采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矿山的地质环境往往非常复杂,以贵州西峰磷矿有限公司为例,最高点位于西北部的梅子岭,高度为1180.9m,南部为温泉断层,最大相对高差为496.4m。复杂的地理环境将使开展地质环境工作变得困难,即使这样做也无法解决问题。在爆破中,正确使用光面爆破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爆破中合理使用爆炸物可以对环境造成很小的影响,特别是在矿体有裂缝和破裂的情况下。这种爆破方式产生的其他灾害也将很容易得到很好控制,从而不仅保护了我们周边的环境,还提高了采矿工作的效率。
4.建立灾害调查区与防护体系建立
地质灾害调查区能够有效分析区域地质灾害成因,进而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鉴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性,在灾害调查区中进行实地调研,能够对地质灾害程度形成有效预测,并将调研结果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通过对重点灾害区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能够计划科学的应急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中,必须加强警报装置的建设,使紧急情况发生时,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接到警报通知,及时得到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地质状况及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结束语:
因此,要想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全面预警矿山地质灾害,科学划分灾害防治区域,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实现地质环境与人类的和平共处,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地质环境的变化。因此要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针对各种地质灾害采取相应对策,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构成了完整的预防和控制系统,确保将民防措施纳入地质环境工作,将有效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最终保证了地质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倩.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9):148-149.
论文作者:刘四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灾害论文; 发生论文; 滑坡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