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轨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轨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轨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轨迹论文,道路论文,邓小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都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充分认识这一探索轨迹,对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敢于打破本本,以原苏联为借鉴,实事求是,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光辉思想。

1.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思想。

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3.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提出了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的思想。

5.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要重视价值规律作用的思想。

6.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7.提出了要“向外国学习”的思想。

8.提出了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思想。

9.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

10.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1.提出了要警惕“糖衣炮弹”袭击,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

12.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和我国永不称霸的思想。

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了许多光辉的思想。但个人的认识总会受到某些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局限,加上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因而也曾发生了严重失误。一是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二是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造成了经济建设的大折腾;三是违背经济规律,沿用革命战争时期搞群众运动的经验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四是对马列经典的某些教条式的理解和对带有空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构想,导致了理论上的误区,等等。这些严重失误,也使我党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又从反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有益的启示。

二、邓小平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从毛泽东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小平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直接关系。

1.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与毛泽东的正确思想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新发展

(1)从指导原则说, 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列,使二者同为党的思想路线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则是一个新的发展。邓小平的发展还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当然,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作为思想来源的,但它的主要内容大都是邓小平提出并具体阐述的。

(2)从奋斗目标说, 邓小平构想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明显地吸收了毛泽东探索的积极成果。不但毛泽东提出的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为邓小平所接受,而且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实践进程的估计,邓小平设想到下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毛泽东则预计需要100年时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者也大体接近。当然,邓小平在这方面的丰富和深化是不能否认的。他提出的小康目标更切合中国实际,也更具特色。不但如此,邓小平所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既包括富强,即毛泽东所说的四个现代化;也包括民主和文明,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

(3)从根本任务说,毛泽东曾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部署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且提出一切合作社,都是以是否增产和增长程度作为自己是否健全的标准。而邓小平则继承和吸收其精华,并把它推向前进:其一,从多方面论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使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更为丰富和深刻。其二,把发展生产力提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高度,置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视为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其三,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仅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的改革观是以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是从毛泽东改革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他把改革作为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方针提出来,深刻地论证改革的紧迫性,全面地阐述改革的内容,并且从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高度,说明改革的性质和意义。这就不但突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根本动力的地位,而且也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

(4)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认同和肯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认同和肯定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认同和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其中迈出第一步的是毛泽东。他在纠正“大跃进”失误时,从商品生产的社会属性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并强调指出,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不是资本主义,就出社会主义。这些论述,成为邓小平肯定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后者对前者又有新的发展。毛泽东是在肯定计划经济的前提下认同商品生产的,表明他在理论上的突破尚未牵涉整个体制。按照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论断,把市场置于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基础地位,而计划仅仅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是从体制上加以肯定,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这个传统体制,无疑是理论上的重大发展。

2.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发展不是简单量的延伸,而是一次质的飞跃

(1)对基本结论的态度,从摇摆走向坚定。 毛泽东在探索中曾提出许多独到的见地,他的不足在于后来产生了摇摆和反复。从部署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到坚持“以阶段斗争为纲”,便是明显的例证。邓小平吸取了这一沉痛教训,再三强调,要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要坚定不移、扭住不放,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他理论上的坚定性。由毛泽东到邓小平对于基本结论态度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和成熟的过程。

(2)在理论结构体系方面,从初具基础走向相对稳定。 毛泽东提出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就其本身而言,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也为后人继续探索提供了初步基础。但是,这些论述远不够系统和完整,与架构完备的理论体系相去甚远。与毛泽东相比较,邓小平的认识大为改观。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把毛泽东若干零散的、局部的或未曾展开的思想提到一个较为完整和较高的层次,再加上他不少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崭新的完备的理论系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毛泽东的最初探索是在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展开的,具有明显的开拓性;但也存在不容否认的局限性,它不仅涉及的范围较狭隘,往往侧重于中央、地方、企业之间行政管理权限的变动,而且很少深入具体地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和论证问题,而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即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一关系角度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着重从政治思想方面改善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建立管理制度。邓小平则克服了这种局限性。随着实践的发展,对于所有制的结构、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作了明确而深入的论述,使经济体制改革理论逐步趋于完备。

(3)在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上, 从实现局部突破走向根本突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根本上说,是要寻找一条有别于别国模式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色的崭新道路。因此,探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毛泽东是在批判原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开始探索的。他力图以原苏联为鉴戒,独辟蹊径,寻找新的道路。他的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新思想,就是在反思苏联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是对原苏联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模式的重大突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毕竟没有对原苏联的总体模式发生怀疑,未能从社会主义模式的全局把握原苏联模式的弊端,因而他只能在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总体框架内实现局部的突破。与毛泽东迥然而异的是,邓小平从社会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模式的全局审视历史经验教训,站在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考察问题。他主张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具体发展模式加以区别,即既要在总的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又不宜把经济建设中一切具体问题都划分为姓“资”还是姓“社”。这就为纠正长期以来盲目求纯的“左”的指导思想,寻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开辟了道路。邓小平认为,坚持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因为忽视生产力发展,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坚持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主张同步富裕,而这正是传统模式的主要弊端。显然,邓小平所指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全新的内涵。

标签:;  ;  ;  ;  ;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轨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