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流通领域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连锁经营这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并驾齐驱的零售商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截止1997年7月底,全国已有1000家连锁企业,14000多个连锁店铺,并且连锁商业零售额增长高于全国零售业的增长水平。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商业组织和经营制度,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复杂的商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简单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之所以在我国得以迅速地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顺应了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本质特征与运行规律,还源于其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及其诸多的内在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商品供应日益丰富,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连锁商业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②连锁企业把社会化大生产原理引入商业和服务业,这种被称为“组织起来的零售商”由于其规模优势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增强了其抗风险的能力;③连锁经营将传统的批发和零售结合为一体,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成本费用;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使连锁经营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加快了商业现代化的进程。虽然近年来我国连锁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战略——集团化、规模化
一般认为,连锁分店发展到14个时,才开始盈利,才能发挥规模优势。而我国现有的连锁企业平均每家拥有的店铺数仅15个,不少连锁企业仅有3~4家。即使是规模最大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和上海联华超市商业公司,1997年也仅有248家和230家分店,而美国的“沃尔玛”连锁集团现拥有2600多家分店,法国的“家乐福”拥有2000多家大型超市,日本的伊藤洋华堂"7-11"方便店数达6000多家,香港每家连锁企业拥有的店铺数平均也在200家以上,其规模经济水平相当可观。我国的连锁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偏小,而且市场集中化程度也明显偏低,难以形成支配市场的势力。
因此,针对我国连锁企业经营的现状,发展我国的连锁经营必须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战略,有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的、有实力的连锁公司和连锁集团。这将是振兴我国连锁商业的必由之路。
中国连锁经营发展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战略,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中国连锁经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已有一定规模,这为实施集团化战略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流通体制的改革,为中国连锁经营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创造了外部环境。
当前制约连锁经营规模发展的主要障碍仍是体制问题。从企业外部讲,连锁经营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受到来自地方和部门的束缚;从企业内部讲,则受到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约。为此,从政府角度来说,必须加大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力气扫除连锁经营中的体制障碍,为连锁经营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发展大型连锁集团必须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灵活运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收购、拍卖、破产、资产重组与划转、股票上市等多种途径,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特许(加盟)连锁等方式,尽快提高连锁企业的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经营。
二、连锁企业自身应加强经营管理规范化和管理标准规范化
连锁经营的规范化主要指几个“统一”:统一店名、统一店貌、统一采购、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培训、统一信息、统一标识等等。连锁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及管理规范的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和规模效益的根本保证。通过连锁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能够形成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统一形象,形成独特的经营特色和风格。在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可从五个方面建立规范和标准:①企业形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形象系统(CIS)由视觉系统(VIS)、理念系统(MIS)和行为系统(BIS)三个部分构成。视觉系统包括商店建筑设计、铺面布局、店内设施、企业名称、图案、色彩、店徽、广告设计、商品包装等。上述诸方面的标准化有利于在顾客心目中建立连锁店的独特形象。理念系统反映了企业的服务宗旨、服务特色和管理风格,连锁公司用简练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并通过教育和培训灌输到每一家连锁店、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行为系统是指企业内部各种业务规范,如采购、储存、培训、收银、理货、配送、人员招聘、晋升及分配等。②编写标准化的信息资料、培训教材和经营手册。③建立标准店,为培训和开发新的连锁店提供实体样板。④制定标准化的商品布置和陈列模式。具体包括:确定标准化的营业面积、商店的灯光线路图、商品的平面布置图、商品的立体陈列图以及POP广告规则等。⑤制定统一的商用文件及表格的形式。
三、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实施的,所以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国外豪华的配送中心,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具体运筹应把握以下几点:①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眼光,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分阶段实施。②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货场进行合理布局;其次,加强公路、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③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推出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④实施连锁配送中心的共同化与社会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化与社会化。实行连锁经营的配送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连锁企业将100%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专门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和营销。第二种模式是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若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服务。第三种模式是连锁企业承担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任务。
四、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市场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连锁店的经营特点和运作模式与其他形式的企业不同,要求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的知识。在人才的培养上,一方面是出国考察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总结和借鉴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依托大中专院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连锁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有关院校应开设与“连锁经营”相关的课程,为连锁商业准备后续人才。此外,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五、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
众所周知,德国是连锁企业发展比较成熟和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德国,连锁店的发展已深入到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行业,连锁经营方式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社会资源,推动各行各业规模发展,连锁店各种业态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成熟期。我国在推动连锁店发展的过程中,也应适时地把连锁经营的方式延伸到超市和便利店之外的业态中去,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进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方式推动连锁经营多种业态的发展。自由连锁为数较少,它是各店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京化快餐公司。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目前发展势头较快,尤其是特许经营,它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和时装业之中,如肯德基、麦当劳、狗不理等。对一些取得规模效益的连锁店来说,下一轮的目标应把发展加盟店作为主要连锁方式。目前我国还处在连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外连锁店已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势力雄厚、规模大和管理先进等优势,使我们的一些连锁店陷入困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对国外大型连锁店的进驻进行适当的限制,以保护我国大批的中小型连锁店,让它们有一段成长期。
六、健全法律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我国发展连锁企业的法律条件和服务机构还相对欠缺。一方面,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改革进程,将成熟的政策法规上升为法律,对特许连锁经营,加紧研究制定有关特许权公告、转让和投资保护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的新形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连锁经营协会和特许连锁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有关市场中介组织,推动我国连锁业的规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