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中的作用论文_张丽燕,沈菊英,顾燕红(通讯作者)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 201199)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带规范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QCC流程进行查检,解析,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活动前后新生儿腕带佩带规范率、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品管圈进步率为23.29%,目标达成率为106.2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及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腕带佩戴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299-03

新生儿由于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意识控制能力,因此,他们属于医院身份管理的特殊群体.新生儿佩戴腕带是其出生后第一时间身份的标记,是产妇和家属辨认孩子的凭证,是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时的查对证据,是杜绝抱错婴儿严重事故的重要手段[1]。品管圈又称质量管理小组(QCC),是将同一部门人员召集起来,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工具,对质量管理品质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得部门工作得以不断改善[2-4]。我科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运用品管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的规范率,取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6年9月施行品管圈管理活动,活动前根据科室每月平均分娩量,随机抽取2016年9月19日至2016年10月16日佩戴腕带的住院新生儿200例,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抽取2017年1月9日至2017年2月5日佩戴腕带的住院新生儿200例进行调查,评价效果。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品管圈的组成、主题选定 于2016年9月成立品管圈,按照能级、能力且自愿原则成立了由11名护士组成的QCC小组,选定圈名为“孕宝圈”。其中圈长1名主要主持品管圈活动;辅导员2名由护理部主任及科护士长担任,主要进行指导管理活动;3名圈员进行各类数据统计;其他圈员按计划执行活动任务。主题选定方面根据头脑风暴法,圈员针对病区内存在的一些护理问题提出候选主题,最终根据领导重视程度、圈能力、本期达成性3个维度进行投票表决,先择得票最高的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为活动主题。

1.2.2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 我科每月分娩量为280例左右,就新生儿腕带规范性佩戴问题,圈员制作了“住院新生儿腕带规范佩戴落实情况”现场查检表,随机抽查样本数定为200例。于2016年9月19日至2016年10月16日共收集了200例有效调查表。调查发现,腕带佩戴规范率为73%,不规范率为27%。对腕带佩戴不规范存在的问题绘制柏拉图,根据二八原则,腕带脱落,腕带标识不清二项累积百分比79.63%,作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1.2.3目标设定 根据柏拉图得出的改改善重点,结合公式“目标值=现况值+(100-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目标值为89%

1.2.4解析 组织圈员集体会议,发挥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同时凭借工作经验从人员、行为、态度、用具四方面尽可能多地罗列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分组分类,将重复小要因和不可控的因素去掉,利用鱼骨图方式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最终由圈员票选得出腕带脱落要因6项,腕带标识不清要因6项。最后再将要因进行临床查检得出腕带脱落真因3项:护士佩戴腕带未做到一指松,护士宣教不到位,家属自行调节。得出腕带标识不清真因3项:书写时未使用不可擦性笔,书写字迹潦草,护士不够重视。

1.2.5对策拟定和实施 就上述问题,组织圈员,再一次发挥头脑风暴,商讨决策,从小组能力、可操作性、合理性等方面评估,归纳汇总对策,11名圈员针对罗列的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秀5分、尚可3分、较差1分,圈员共11人,总分165分,根据二八法则,得分在132分以上者可确定为实行对策。最终拟定对策如下:

1.2.5.1统一书写用具 (1)由护士长统一领取不可擦性漆笔作为书写工具。(2)由责任护士每日查看落实情况。

1.2.5.2定期组织科内护士进行身份识别制度培训并强化安全意识 整理相关学习内容,并纳入科室每月护理业务学习中。对于低年资及新入科护士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从而加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根本上认识规范佩戴腕带的重要性。护士长定期查看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落实情况。

1.2.5.3加强产妇及其家属的安全宣教 制作新生儿腕带佩戴安全宣传单并于产后发放给家属。定期组织病区内产妇家属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护士长每日抽样评估病区内新生儿家属对于腕带重要性认知情况。

1.2.5.4制定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化流程 完善与产房护士的交接流程:明确职责分工的同时相互督促。交接内容规范化:交接时必须观察腕带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擦伤,有无过敏,局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适宜,有无脱落,字迹有无模糊不清等,如有问题需及时解决。对腕带上的各项内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进行清晰交接,同时让新生儿家属确认腕带上的各项信息是否清晰正确。

1.2.5.5制定护士考核计划 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及约束护士在工作中的懒散行为,护士长定期抽查护士宣教是否到位,每周定时对腕带进行依从性专项检查,了解病区内新生儿腕带佩带的情况,将抽查内容与每月考核挂勾。

1.3 效果确认

对实施品管圈前后,对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进行比较。品管圈活动后的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性的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无形成果评定:主要为活动前后圈员们对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方面进行评分,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各项取平均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活动前后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 见表1。

2.2 活动后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性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 见表2。

2.3 活动前后圈能力变化 见表3。

3.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

品管圈活动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所的人员,自动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全体圈员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 所发生的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次我们选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希望圈员们能充分发挥了头脑风暴,通过利用甘特图、柏拉图,鱼骨图、PDCA循环等手法探寻原因,分析原因,提高圈员们利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意识,从而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品管圈的意义

通过品管圈活动,家属对新生儿佩戴腕带从而确保安全的意识有所提升、护士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也有提高、各项对策的落实均见到成效。圈员们在这次活动中,熟练掌握并能有效运用品管圈手法去觖决问题,团队的协作、配合、及积极性等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4.小结

品管圈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能够调动圈员发挥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充分激发圈员们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及拟定对策,以最经济有效简单的方法达成效果,同是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安全性。因此,运用QCC手法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上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解析中层次展开上还需全面点,过程还需透彻点。对于各项对策的持久有效以及确保改善结果的持续性,还有待继续跟进。

【参考文献】

[1]王先春.腕带识别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27.

[2] Wensing M,Mba BB,Kaufmann-Kolle P,et al.Quality circles to improve prescribing patterns in primary medical care:what is theiractual impact?[J].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04,10(3):457-466.

[3]李燕,陈爱玉.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年轻护士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7):3-4.

[4]郭燕梅,邵菲,王青,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合格率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0):2847-2850.

论文作者:张丽燕,沈菊英,顾燕红(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中的作用论文_张丽燕,沈菊英,顾燕红(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