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317500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的资料,总结临床围术期的护理配合。结果:60例患者经由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后,1例于术后晚上便血,经对症处理后有效止血;1例穿孔,经肠镜下荷包夹处理后改善。结论:临床给予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护理配合;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69-01
息肉是一种特殊疾病,指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大性息肉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肠梗阻等病症。报告显示,息肉包括腺瘤、增生性肿瘤等类型,若处理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均借助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度轻等特点。此外,临床手术处理中做好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效果。下面,将我院患者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的资料,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段35-70岁,平均(50.2±1.5)岁。60例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意向书。
1.2方法 60例患者均于肠镜检查下实施高频电凝切除术、圈套结扎术等。待息肉组织切除后,将其送至病理科进行检验,以明确诊断疾病,解除临床症状。圈套结扎术:主要适用于高位息肉。内镜下,使用长柄套扎器对准息肉组织,将圈套于息肉蒂根部,等待自然脱落;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高低位小息肉。于内镜设备下找寻息肉,使用高频电凝器烧灼息肉根部,先凝后切,反复割切。氩气刀凝固术:进镜到息肉处,缓慢推近镜头,充分观察病灶,选择合适的角度,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行氩气刀凝固处理。若手术过程中少量出血,需实施对症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伤表面;若手术创面出血量大,可实施钛夹止血,预防穿孔。检查结束后,需帮助医师一边退镜一边抽气,缓解腹胀。
1.3结果 本次调查的60例患者,经由针对、有效的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处理后,获得显著性效果。其中,1例于术后晚上便血,经对症处理后有效止血;1例穿孔,经肠镜下荷包夹处理后改善。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 患者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需立即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既往史、过敏史等。同时,还需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机体情况,行基础化的血、尿、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2.1.2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的和患者交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操作方法、目的等相关内容,使每位患者均初步了解自身疾病,缓解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邀请成功手术者和患者交流经验,通过这种现身说教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愈信心,提高手术操作配合度;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以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告知患者由于肠腔充气极有可能出现腹胀、牵拉不适等现象,并告知患者解决该现象的方法,使其积极配合该操作[2]。
2.1.3术前准备 ①手术操作前期,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更换病员服;②情况允许时准备便器,教会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③术前2-3天叮嘱患者以易消化类食物为主,术前当晚摄入无渣流食,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④肠道准备。术前清晨6点,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放于刻度瓶中,加入温水搅拌,待完成溶解后让患者服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次服用以600.0mL为宜,随后每15分钟服用1次,每次250.0mL,全部喝完后继续服用温开水,直到排出清水样便;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内镜检查的操作幅度大,故需于患者右手臂留置静脉针,便于术中用药;⑥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来说,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症处理[3]。如:高血压患者术前检测血压指标,于医嘱下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药物;低血压患者则于术前行葡萄糖的静脉推注处理。
2.2术中护理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以左侧卧双腿屈曲位为主,叮嘱其内镜检查过程中根据医嘱执行相关检查,禁止随意摆动肢体。同时,护理人员帮助医师建立静脉通道,连接脉氧心电监护仪;检查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情况,询问是否存在不适,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对症处理。
2.3术后护理
2.3.1基础护理 手术结束后,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等情况,观察患者记忆力、定向功能,便于评估术后的神志清醒度。行无痛检查、全身麻醉的患者需行监护器观察24小时;局部麻醉患者每2小时检测一次生命体征,持续24小时。术后观察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等指标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血压指标降低、呼吸加快等情况,说明极有可能为出血征兆,需立即通知医师处理。本次1例患者术后出血,因发现、处理及时,获得显著效果[4]。
2.3.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低血糖、穿孔、消化道出血。这就需要术后保持静脉通畅,合理使用止血、消炎药;观察患者血压、呼吸等指标变化情况,查看是否存在乏力、心悸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观察大便颜色、总理变化情况。消化道穿孔最为主要的特征为急性腹膜炎,故需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腹痛、压痛、反跳痛等情况。本组60例患者术后出现1例穿孔,经由肠镜下荷包夹处理后改善;观察患者是否便秘、腹胀,肠道是否排气,情况允许时行灌肠处理。在有效排除穿孔情况下,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便于减轻机体疼痛度,若疼痛剧烈,可于医嘱下服用止痛药物。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心慌、乏力、麻木等症状,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立即监测血糖指标,并加强夜间血糖观察力度[5]。
2.3.3饮食护理 术后叮嘱患者禁食、禁水,具体饮食需由医师决定。一般来说,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禁食、禁水,24小时后,让患者摄入少量冷开水,一旦机体不适,需立即更改为冷流食,以菜水、米汤等易消化食物为主,禁止饮用易腹胀类食物;第2个24小时让患者食用软、易消化食物,如:烂面条、米粉等,术后1周以软食为主。向患者讲解良好饮食对自身疾病的影响,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指导其规律、合理饮食,禁止吸烟、喝酒,饮用浓茶、咖啡等。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6]。
2.3.4康复护理 术后24小时让患者卧床休养,期间可适当活动,禁止下床;对息肉大、多的患者来说,术后需卧床休养2-3天,禁止用力咳嗽、禁止提拿重物;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部压力,影响创口的愈合。此外,患者出院前期,护理人员需叮嘱其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按时作息、按时回院复诊。
3讨论
息肉作为一种危险性的临床病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害患者健康。近年来,临床均借助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然诸多临床实践表明,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中需做好护理干预,以从根本上规避并发症,增强总体效果。围术期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通过术前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术后的病情观察、饮食及康复指导等,可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提高手术治疗配合度,增强总体效果。
综上,临床给予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毛姬浓.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19-20.
[2]董桂兰.88例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3):160.
[3]谭峰,曹允芳,赵军燕,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20-21.
[4]In Sik Yu,Hyun Soo Woo,Hyoung Il Son et al.Design of a Haptic Interface for a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Simulation[J].Advanced Robotic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Robotics Society of Japan,2012,26(18):2115-2143.
[5]郭琳,侯旭荣,张丽娟,等.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125例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10-211.
[6]张静,罗丁,杨顺秋,等.内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17):88.
[7]陈雯.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3,26(3):141.
[8]李君.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267-268.
论文作者:胡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患者论文; 息肉论文; 术后论文; 内镜下论文; 摘除术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