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有效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论文_沈茂森

建构有效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论文_沈茂森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三中学 730400

摘 要:本文通过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设计有层次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并就问题于真实情境中、于易出错的知识点中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关键词:设计问题 有层次 启发 开放 思维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恰到好处且有效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如何结合化学课的特色,建构出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符合教学目标、符合教学情景的问题,是教师重点关注且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

一、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如:在演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你观察到哪些现象?红磷燃烧是它跟哪种物质反应了?这种物质来源于哪里?(针对中等及偏下的学生)

2.为什么水会倒吸?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集气瓶中的水面什么会上升,为什么只上升五分之一?(针对中上等学生)。

3.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中等学生)

4.若在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中上等学生)。

5.水为何没有倒吸满?剩余气体具有事什么性质?(中上等学生)。

6.综合上述,决定该实验成败的因素有哪些?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尖子生)

总之,设计问题时,既要针对尖子生,更重要的是照顾全体学生,还需考虑后进生,设计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激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有效,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设计化学问题于真实情景中,要起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效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生活现象入手,设置问题如下:

1.拿一瓶碳酸饮料,打开盖子,出现大量的气泡是什么?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2.将少量的紫色石蕊溶液分析滴入蒸馏水、稀盐酸、稀硫酸、食醋中,观察变化情况,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通过观察讨论,再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1)二氧化碳溶干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成了什么物质?

(2)碳酸能使紫色溶液变红,是不是真的呢?然后加热变红的碳酸溶液和变红的硫酸溶液做对比,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4.进一步想一想,二氧化碳是一种怎样的气体?二氧化碳能否直接使紫色石蕊变红,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学生讨论后,设出用几朵花来探究的实验,让学生思维层层升华。

至此,设置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探究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妙策,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成为探索学习的主动者。

三、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发散思维

如在学习“原子”一节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观看“氧化汞分解”的实验视屏以及分解过程的动画演示后,与学生共同小结出化学变化的本职是:

分子 原子  新分子(或新物质)

然后提问:你从这个变化过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引发学生大讨论、大思维,使课堂真正变为学生活动的主战场。展示如下:

甲学生:我发现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乙学生:我发现这个过程原子是最小微粒。

丙学生:我发现这个过程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没有再分。

丁学生:我发现整个过程原子什么都没变。……

最后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子的定义,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变,这样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重难点,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四、在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生碰撞

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学生易错的地方主要是:

1.对选择红磷的原因不清。

2.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完整。

3.结论不当。

据此向学生设置如下问题分析探究:

(1)红磷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必须是足量或过量?

(2)能否用木炭、铁丝、硫磺、镁条来代替红磷?

(3)瓶中事先装水的目的是什么?

(4)整个实验过程都出现了哪些现象?

(5)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还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通过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学生讨论辨析,让学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学生会真正弄清问题的实质,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论文作者:沈茂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  ;  ;  ;  ;  ;  ;  ;  

建构有效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论文_沈茂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