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论文_向雪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对比护理效果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选取的患者均随访1年,研究组1年内30例患者的生存率高达100.0%,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对照组1年内30例患者的生存率为90.0%,心血管事件发生12例,两组患者的1年内存活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和1年内生存率,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了弥漫性纤维化,严重影响了冠脉再通率。AMI患者发病原因多为劳累、情绪激动等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的斑块表面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排除近半年内有心肌梗死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脑卒中,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8~75岁,平均(60.2±3.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持续胸痛30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相邻两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发病6h以内。患者按照梗塞部位分为:10例前间壁、6例下壁、15例前壁、12例广泛前壁、17例下壁加前间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指导饮食,进行健康干预等。

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确定循证问题

根据护理人员理论实践经验可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常见护理问题有便秘、疼痛、心理压力大、病情变化多等。以上病理生理变化是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和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观察对象。根据以上问题,笔者检索了国内外有关文献,首先确定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循证护理,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OVID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了2013-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00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时评价后选取了20篇从中确定结论[1]。

1.2.2查找循证支持

总结护理经验,研究患者病情,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1.2.3循证护理实施

(1)疼痛护理 循证支持: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发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心绞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采取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可减轻心脏负荷[2]。让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胸痛未缓解,遵医嘱及早使用杜冷丁或吗啡。

(2)便秘护理 循证支持:患者长期卧床可能造成便秘。护理干预:患者较长时间腹胀无排气一般为便秘症状,要求患者禁食,每天输液2500-3000ml。患者取半卧位,对胃肠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正常后恢复饮食。

(3)密切观察病情 循证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易发生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护理干预:24小时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神志和周身情况,并注意出血倾向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脉搏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则立刻查找原因,看是否发生出血症状,及时进行输血或补液治疗,防止发生休克[3]。

(4)饮食护理 循证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本病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注意饮食。护理干预:在饮食方面,要叮嘱心肌梗死患者禁止食用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日饮酒量控制在25ml以下,吸烟心肌梗死患者要戒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5)心理护理 循证支持:心肌梗死具有终身性,患者在患病后心理压力是十分巨大的,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加上生病后顾虑为子女增添负担,心理压力更大,常会出现暴躁、悲观的情绪,表现在治疗上依从性很差。护理干预: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不断引导和鼓励患者与疾病做抗争,保持良好的抗病信心,通过沟通和交流排解其内心的压力,走上抵抗心肌梗死的正常轨道[4]。

(6)出院指导 循证支持: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出院后一定要进行疾病预防。护理干预:采用丰富直观的教育方法,如多媒体、电视、画册、PPT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学习兴趣;开展老年心肌梗死防治专题讲座,每周1-2次,讲解内容包括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保健、危害性、并发症、用药等知识,了解饮酒、吸烟、肥胖等是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需特别注意对于心脏和肾脏的损害,坚持终身服药。对患者进行单独指导、交谈;增强互动性,鼓励患者提问,并进行详细解答。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运动,采用动作缓慢、强度较小的运动方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指导患者按照个人身体情况和病情制定锻炼计划,要依据适量运动、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患者采取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方式进行锻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下表1。

3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多伴随心肌梗死、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形成后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进一步引发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得了急性心肌梗塞就必须终身服药预防复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在破裂的斑块表面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临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旁路移植术进行有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如果护理操作不当则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5],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应用循证护理效果较好,本次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选取的患者均随访1年,研究组1年内30例患者的生存率高达100.0%,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对照组1年内30例患者的生存率为90.0%,心血管事件发生12例,两组患者的1年内存活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和1年内生存率,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云,李丽.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11(09):98-99

[2]秦燕.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25-227

[3]熊秀云.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10(05):231-232.

[4]白丽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04(16):113-114

[5]黄静,等.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术后心功能、负面情绪及幸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12(09):187-188

论文作者:向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论文_向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